由台灣獨立遊戲團隊赤燭製作的遊戲《返校》今(22)日正式宣布將改編為電影,成為台灣第一款電影化的遊戲作品,為台灣娛樂產業的IP生態系開啟新紀元。
《返校》以戒嚴時期台灣為背景,融合豐富本土元素。今年初在Steam平台上發行後就廣受歡迎,不只成為Steam台灣區冠軍,也在同月衝上全球銷售量第3名。日前,公視已宣布取得《返校》改編電視劇的授權,而歷經數月溝通後,電影版則由影一製作拿下改編權。
赤燭擔任顧問,明年上映
電影版《返校》的製作團隊陣容完整,由影一製作創辦人李烈和電影製片李耀華擔任雙監製,《匿名遊戲》導演徐漢強執導。赤燭除了會提供遊戲開發時累積的田調資料和隱藏設定,創辦人姚舜庭也會擔任顧問,以確保電影版會維持遊戲的核心精神和調性。目前,《返校》電影版已經進行到劇本改編階段,七月會啟動男女主角海選。預計今年底開始拍攝,明年上映。
姚舜庭表示,當初《返校》上架前,根本沒有想過遊戲會爆紅,甚至會拍成電影。「遊戲上架前,我們甚至還在想說,團隊會不會今年就不見了。」他笑說:「一切很沒現實感。」姚舜庭說,在全球產業快速變遷的狀況下,每個領域都在思索如何找出新方向。他期許,《返校》從遊戲改編為電影這條路,可以為整體娛樂產業創造新火花。
具有豐富故事性
而《返校》之所以具有翻拍電影潛力,主要還是跟遊戲本身的豐富故事性有關。
導演徐漢強說,遊戲轉為電影並不容易,過往國際上也出現過一些值得借鏡的案例。「我們的優勢是,《返校》是一款把故事擺到非常前面的遊戲作品,所以我們擁有很紮實的素材,例如角色、故事轉折和視覺元素,是很好的改編基礎。」他認為,改編的困難之處,在於如何把遊戲過程轉換成遊戲裡看不到的角色互動和情節衝突。「例如遊戲裡有很多要解謎、開鎖,但是拍成電影時,就不太可能還原。所以我們勢必要汲取遊戲裡的情感和精神,再轉換成電影。」
文化部長鄭麗君則認為,《返校》電影版具有兩大重要意義。首先,故事背景來自台灣,是本土原生內容。此外,遊戲IP改編成電影也值得鼓勵和支持。「文化的內容最重要來自故事力。而故事可以用不同形式、不同載體來訴說。」
本文授權自《數位時代》,作者:顏理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