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所排放的廢氣是現今社會最常見的空氣汙染之一,它不僅對人體有害,也破壞環境。幸好,透過能收集汙染物的創新科技,以及消毒與提煉技術,這些汙染物現已能被回收再製成墨水與顏料。
具有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背景的新加坡公司Graviky,正將未燃燒完全的煤煙(註一)轉化成藝術原料。Graviky公司研發的一項裝置Kaalink,能捕捉95%從車輛排氣管或其他空汙來源排出的懸浮粒子,且不會對車輛排氣管施加壓力,以免造成損害;而被捕捉的懸浮粒子經過消毒與提煉後,能變成高品質的黑色「空汙墨水」(Air Ink)。
提煉技術有方 空汙化身為墨水
根據Graviky的紀錄,使用Kaalink裝置時,汽車每排放45分鐘的廢氣就能製成1液量盎司(約等於30毫升)的「空汙墨水」,而這套裝置在本質上能減緩造成環境傷害的氣體排放。
「空汙墨水」的點子起源自在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進行的實驗,當時團隊想研發一款能利用蠟燭燃燒後的煙來影印的手持印表機。
在團隊帶著印表機的初階原型參加幾場會議後,發現環保人士和藝術家都愛這個點子,於是團隊進而研發能捕捉車輛排氣管廢氣的裝置與消毒技術來製作墨水,並宣稱墨水與市面上其他墨水一樣安全。
募資獲近百萬贊助 有望穩定生產
現在「空汙墨水」的生產流程仍十分仰賴人力,且僅能小規模生產,因此Graviky於2017年2月於募資網站Kickstarter發起專案,並於一個月內獲得688筆贊助,募得約4萬新幣(約90萬台幣)。
這筆資金將幫助Graviky優化Kaalink裝置,使墨水邁向規模化生產。此外,贊助者能獲得4種不同尺寸的「空氣墨水」麥克筆,及網版印刷(註二)可用的墨水。
與從源頭減少空氣汙染相比,Graviky正在做的事似乎有些不切實際。然而面對一項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方,或許Graviky將有害的黑煙變成實用的物品,用於藝術表現與社會運動中,能成為一個具影響力的行動,使人們正視空汙帶來的危害。
註一:煤煙是一種因碳氫化合物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之成分不純的碳粒子,泛指包括煤、石油焦等燃料在燃燒之後所殘餘的物質。
註二:網版印刷是使用絹、尼龍、聚酯纖維或不鏽鋼金屬線所織成的網布,將網布張緊固定於網框上,再以感光塗料塗在網布上,再以照相光學原理將要印刷的內容沖洗出來。將油墨倒在網版內側,再利用刮板於網布內下壓平刮,使油墨由印刷內容處往下滲透進網孔,沾覆在被印物上形成轉印。
本文授權自《社企流》,編譯作者:郭潔鈴
參考文章:
AIR-INK: The world's first ink made out of air pollution
This high-quality ink is made from air pollution harvested from vehicle tailpi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