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創辦「社企流」,帶華文讀者認識社會企業。Kevin創辦「以立國際服務」,帶年輕人到海外做志工。
我們三個都在「若水」工作過。但他們對社會企業的貢獻,不是在「若水」時做了什麼,而是在離開後,把學到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實踐出來。
Sunny和Kevin離開若水後,我們仍常見面。偶爾聊聊社會企業,大多時候只是吃喝玩樂。「以立」生日趴時,我坐在台下聽Kevin調侃當年那個姓王的老闆。媒體請Sunny演講社會企業,我剛好是主持人。
Sunny和Kevin打電話給我的原因是每年四月,「社企流」舉辦年會,他們請我擔任2014年年會的主持人。
我們見面。當他們跟我解釋年會的流程時,我腦海中浮現出Sunny演講的風采,和Kevin主持生日趴的幽默。
然後我突然說:「何不你們自己來主持?」
他們錯愕:「可是……我們不是專業主持人。」
「我也不是專業主持人啊!」
我跟他們解釋為什麼他們適合自己主持。當晚,這idea從不可能,到很困難,到再說啦,到考慮看看。一個月後,他們拿起麥克風,面對千人觀眾,主持了一整天的活動。後來,他們又聯手主持了兩年。
我坐在台下,很高興當初把麥克風,像傳接力棒一樣,遞給他們。
有時,年長者站在台上,年輕人在台下聽。
有時,換過來。
為了把麥克風遞給年輕人,過去六年,我帶了15屆的實習生,去了29所大學校園。我看到他們的世代跟我的不同,我慢慢找到跟他們相處的方式。
那就是:找到跟你願景一樣的人,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實踐。問問題,不要給指令。拆開框架,少訂規矩。不要擁有、主導、控制,或居功。
重點是:放手。
短期內,他們也許沒辦法做得跟我一樣好。但只要人對,長期下來,他們會創造另一種風格。願景一致就好,至於策略、戰術、做法,讓他們發揮。
「這是你在史丹佛學到的管理方式嗎?」跟我同齡的朋友問。
我想說是,以提高這套方式的身價。但我說:
我爸爸已經過世。
但在跟比我年輕的朋友相處時,我再一次,變成我爸爸的兒子。
本文節錄自王文華新書《空著的王位》

美國史丹佛大學 MBA、台大外文系畢業。身兼暢銷作家、企業家、教師等身分。致力於行銷、社會企業、創業,2010 年創辦夢想學校。著有《創業教我的50件事》、《A+到A咖》、《空著的王位》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