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備受爭議的擴增實境新創 Magic Leap 收購瑞士新創 Dacuda 的3D部門

36氪 2017-02-20
備受爭議的擴增實境新創 Magic Leap 收購瑞士新創 Dacuda 的3D部門
36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帶來諸多炫酷特效影片的 Magic Leap ,一直以來被質疑並沒有提供什麼看得見的產品。公司在努力消化這些爭議的時候,同時也在默默的進行擴張與收購。

外媒報導,AR/MX新創公司Magic Leap將要收購電腦視覺新創公司Dacuda旗下的3D部門。Dacuda已經在官網發佈公告確認了這一消息。這是Magic Leap 繼收購以色列安全新創公司Northbit後的第二次收購。

目前,具體的收購金額並沒有對外公佈。Dacuda位於蘇黎世,這次收購將有利於Magic Leap進一步拓展歐洲市場,並且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發展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另外,Magic Leap的瑞士分公司將由Dacuda創辦人Alexander Ilic來負責。

Magic Leap為何要收購Dacuda 3D部門?

在背負多種質疑的當下,Magic Leap也急於向消費者及投資人證明公司並不是只有特效影片。

網友們一定對朋友圈瘋傳的「鯨魚在體育館中的驚人一躍」影片記憶猶新,但是這些吸引人眼球的影片並沒有轉化為現實的產品。據悉,這其中使用的關鍵技術是光纖掃描,讓鐳射在光纖內快速反復運動,透過光來畫出圖像。但是,公司目前已經把這一技術降為長期研究專案。這一決定讓「鯨魚一躍」似乎更加遙遙無期。

但新創企業Dacuda的3D部門似乎可以來幫忙。據悉,Dacuda的主要研究之一是研發用於消費級相機的演算法(不只是相機,也包括任何擁有照相功能的設備)來捕捉2D和3D成像。

這一演算法,使得製作3D內容像拍一個影片一樣簡單。收購完成後,Dacuda的3D團隊也將併入Magic Leap。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有了Dacuda的技術後,Magic Leap可以進一步提高3D環境下的圖像捕捉傳感技術。

擴增實境 2.PNG
36氪

另外,這次收購也是公司進軍頭歐洲市場的重要舉動。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地區有濃厚的電腦視覺研發環境。在蘇黎世,就有大量的新創企業和學術機構。而在瑞士的其他地區,也有很多研究中心專注於AR和VR技術,尤其是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領域。這樣的環境,會給Magic Leap進行相關研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據悉,蘋果收購的動態圖像捕捉新創企業 Faceshift 也在蘇黎世。

目前,關於收購的更多細節還沒有公佈。根據CrunchBase資料,創立於2009年的Dacuda獲得過兩輪融資,第一次並沒有透露具體的金額,第二次是在群募平台獲得54.2萬美元。

雖然公告介紹稱,Dacuda的3D團隊會併入Magic Leap,但並不清楚這次收購會對Dacuda的已有商業合作產生什麼樣的影響。2016年10月,Dacuda與一家VR/AR新創企業建立了合作,並共建了全球首個多感知運算平臺「MMI」。

Magic Leap的產品何時能讓大眾看到?

對於很多人來說,Magic Leap是一家頗為神秘又兼具神奇色彩的明星新創公司。因為估值已經高達45億美元的它,至今還未推出過任何一款產品。

幸運的是,因為一些熱門的宣傳影片。Maigc Leap先後拿到了Google、阿里巴巴、A16Z、KPCB、摩根大通等一群投資人的投資。在獲得14億美元的融資後,Maigc Leap的估值也跟著上漲至45億美元,成功加入了獨角獸大家庭。

然而,喧囂之後,Maigc Leap卻出現了開高走低的現象。同時,面對的是眾多的質疑。除了高層頻頻離職、不斷打官司等新聞外,《The Information》更撰文稱公司的技術和產品也有問題。文章稱,那些炫酷的特效是一家視覺特效公司Weta給做的;公司的原型機非常笨重,需要多條電線連接到桌上型電腦,而且圖像品質也不好等。

其實,問題的關鍵還在於,Magic Leap從來都沒發佈過任何產品,也從來都沒有解釋過作為產品核心的光場專利技術究竟是怎麼回事。面對種種質疑,CEO Abovitz說公司已經花費10億美元來完成一款原型,並且開始在佛羅里達安裝生產線,之後就會推出了這項技術的消費者版本。

他還表示,當這個東西推出(最樂觀的預測是在18個月內)時,它將開啟一個全新的運算時代,成為未來幾十年我們都將使用的下一代介面。這種技術有可能影響到使用螢幕或者電腦的每一家企業,甚至連許多不用這些玩意的企業都會受影響。

此後,關於新產品的新聞不斷。最新的新聞稱,公司首度發佈了一款便捷式擴增實境設備原型產品的照片。但對於照片的真實性,公司並未進行任何評論。

擴增實境 3.PNG
36氪

據悉,這款早期原型產品暫命名為「PEQ0」——「PEQ」是公司用於描述當前原型產品的代號,而這張照片其實拍攝於今年一月。據消息人士透露,之後公司還會對此原型進行一些改良。

雖然公司已經拿到了14億美元的融資,但是綜合公司的研發情況和營運情況,還需要更多的融資來維持下去。而是否能拿到融資的關鍵在於其一直宣傳的產品是否能變為現實。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高小倩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