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創業公司來說,公司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創辦人團隊的股份也在不斷被稀釋,如何保證新創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就成為了擺在新創團隊面前的一個問題,1號店、真功夫等創業團隊就曾折戟於此。
但國外科技公司新創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可謂稱的上典範。
例如祖克伯只持有 Facebook 不到 20% 的股份,但是卻絕對控制這家公司,這主要得益於祖克伯設立的特殊股權結構。現在被譽為矽谷下一個「明日之星」——Snapchat共同創辦人Evan Spiegel和Bobby Murphy正希望效仿Facebook的這種做法,在公司上市後依然保持管理層的控制權。
在這之前曾有報導指出,Snapchat計畫於今年上市,兩位創辦人雖然只擁有45%的股權,但意圖借助IPO中發行的一種沒有附帶投票權的新型股票獲得超過70%的投票權。跟傳統企業常見的按照出資比例決定投票權不同,美國科技公司一般採用雙股權結構,Facebook 也是如此。
Facebook 發行的股票分為 A 類股和 B 類股,外部投資者一般持有 A 類股票每股只有 1 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 B 類股票每股則有 10 票投票權。
此前,Facebook 曾宣佈要把公司的股票改成三層股權結構,也就是在現在的 A B 兩種股票之外再發行一種新的 C 類股票,這類股票完全沒有投票權。這個 C 類股票的決議將在 6 月 30 日投票,因為祖克伯絕對控制著 Facebook,這項決議也很快通過,而Snapchat此次效仿的也正是這種模式。
事實上,這種設置在科技公司裡並不罕見。 Alphabet 也是雙層股權結構。公司創辦人佩奇和布林持有大約 13% 的股票,但是擁有超過 54% 的投票權,中國公司百度、京東也與之類似,這種設置的好處就是創辦人團隊能夠始終對公司的發展方向掌握定奪權。
例如美國科技公司Zynga 自從 2011 年上市以來業績不佳,創辦人兼首任 CEO 馬克·平卡斯(Mark Pincus)曾三進三出,雖然他只持有約 15% 的公司股份,但投票權超過 60%,始終牢牢控制著公司。
另一個能夠利好Snapchat順利實施這一股權架構的背景是,美國的科技股 IPO 市場當下已經進入了一個枯竭期,投資人對於好的標的會比之前更加趨之若鶩,因而在投資條款上更容易妥協。
位於洛杉磯的Snapchat,因其所開發的應用能夠滿足使用者分享自拍、影片,流覽新聞影片以及與朋友視訊聊天的需求,因而在年輕群體中快速走紅。在上一輪融資結束後,Snapchat在私募市場估值達到了180億美元,這意味著Snapchat將成為自2013年11月Twitter IPO以來,再度進行IPO的最大一家社交媒體公司。
目前,Snapchat已從最初的簡單自拍工具變身為一款媒體平臺,從而引發廣告客戶關注。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Snapchat開通了可供新聞合作夥伴打造迷你手機雜誌的多個管道,同時,Snapchat還將使用者的短影片進行編輯,向全球使用者提供直播報導服務,Snapchat透過不斷創新廣告形式比如贊助濾鏡等,推動了公司營收節節增長。
如果Snap按照當前的估值水準進行首次公開招股,這也將是繼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證券市場掛牌交易後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招股。Snap今年春天實施IPO,可能將標誌著科技領域IPO市場在經歷2016年低迷狀況後開始復甦。據彭博資料顯示,今年以來,美股市場僅有9家科技公司實施IPO,創下7年來新低。在9家企業當中,即使是於2016年6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規模最大的電話追蹤服務廠商Twilio,其融資額也僅為1.725億美元。
就在前不久,Snap請來了前索尼娛樂CEO Michael Lynton出任Snap公司董事會主席,意味著Snap的上市進程或將進一步加速。
延伸閱讀:
比Google眼鏡還紅的Spectacles是怎麼賣的?Snapchat 這樣玩行銷
為了提前搶佔市場:Facebook決定致敬Snapchat,推出「Messenger Day」
本文授權自《36氪》,作者:缪定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