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之下,人們不願意也不一定有太多的時間來做家務,而家庭機器人則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iRobot的共同創辦人兼CEO Colin Angle說。
iRobot是一家老牌的美國家用機器人公司,由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三位師生創始於1990年,早期,其主要針對太空探測,搜索,掃雷等領域提供軍用機器人。直到2001年開始 ,iRobot推出的第一款家用機器人--Roomba,也成為了掃地機器人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然而,想要把企業重心從軍用市場過渡到消費級領域並非一蹴而就。 Colin Angle 表示,「我們透過不斷的嘗試和各種項目進行合作,來積累一些經驗,比如iRobot先前和美國清潔巨頭公司合作,了解機器人如何在清潔能力方面提昇;也和一些軍工企業合作,在機器人的安全係數上升級。」
之所以選擇家庭機器人領域,Colin Angle 認為 只有在現實當中有實現場景,並在生活中被大家所普遍使用的,才是有價值的消費級機器人,而家庭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當然,想要被廣大用戶所接受,還需要把機器人的性能做得更好,價格也要更親民。
iRobot是在2013 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但到目前為止這家公司在中國僅僅銷售 Roomba和Braava兩個系列的家用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機器人,iRobot 生產的消費級機器人只需完成清掃這件事應該來說很簡單。
不過 Colin Angle 並不這麼認為,如今清掃機器人已逐步從原來的隨機清掃發展到目前的路徑規劃式清掃。如果說原來的清掃機器人首要任務是功能實現的話,那麼現在其主要任務已經變成質量和效率的提升,而這就需要機器人實現對家庭環境的識別和感知。
程式設計師要在電腦上模擬一個房間,讓機器人學習非常簡單,機器人可以清楚地知道物品的位置和大小,但在現實生活中機器人必須要利用計算機視覺演算法去了解真實的環境。 Colin Angle 表示,Roomba 系列最新款採用的就是視覺算法定位和識別技術。透過移動獲得環境中特徵點的深度訊息,再經過電腦演算法得出機器人與訊號的相對位置,代入已知的訊號位置坐標,解出機器人的絕對坐標來實現定位。
當然僅僅是定位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根據演算法在認識家庭環境的基礎上進行路徑規劃。而掃地機器人的自主尋路可以分為兩種:隨機覆蓋法和路徑規劃式。前者並非是指毫無章法地在地板上隨機移動,換言之在工程操作中「隨機」也是一個難以達到的要求。 Colin Angle 舉例說道,Roomba 系列最新款可以透過視覺算法等技術來判斷出相應的地面是否相對較髒,需要反覆多次清掃,這主要就體現了機器人的自主判斷能力。
MIT Media Lab 人機互動的科學家 Kate Darling 曾表示,家用電器和機器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自主感。雖然 Roomba 掃地機器人有著很強大的自主意識,但並不意味著它就能快速搶占中國市場。有數據顯示,iRobot 的清掃機器人目前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擁有 70% 的市場佔有率,但在中國市場還在跟新生代企業小米、傳統家電巨商海爾等激烈地爭奪市場。
相對於同行業競品,Colin Angle 認為 iRobot 的優勢在於其在全球市場多年來的銷量、口碑以及產品的高品質。但是對於中國這個量體巨大且競爭激烈的市場,iRobot 為了適應本土化,考慮到中國家庭大多使用木質地板,比起吸塵器用戶更多會偏向擦地機器人。所以還為中國市場特別訂製了款能夠同時完成噴水和拖地的 Braava Jet 機器人。
Colin Angle 覺得,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兩年之內中國就應該成為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對於 iRobot 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佈局點。據悉,在2016年 9 月,iRobot 已經正式在中國設立分公司。
機器的誕生,目的就是將人類從一些繁瑣且無意義的事情中解放出來。在談及公司的未來戰略時,Colin Angle 透露,iRobot 未來更大的一個願景,就是打造類似智慧住宅一樣的家居整體環境,希望iRobot 以後的產品能夠更好地幫助房子有智慧化的理解功能,不管人們在房子的哪個角落、哪個空間,只要透過它和這情景當中一些需要使用到的機器人,進行相應的一個對話或一個互動來發出指令,就可滿足人們的需求。
「這樣生態情景的智慧住宅,可能由幾部分不同的機器人互相協作、互相配合來解決一個問題,或者是某一個機器人作為整個大系統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協調其他智慧機器來實現。」Colin Angle 說。
本文由Technode動點科技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