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未來 10 年出現最多獨角獸的領域,肯定是人工智慧領域。」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在中國大陸媒體 36 氪主辦的 WISE·2016 獨角獸峰會上如此說道。
在他看來,未來世界上 50% 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比如翻譯、保全。人工智慧如今已經可以在人臉識別上比人精確 20 倍,因為他們已經過了上億張臉的訓練。
他舉例說,AlphaGo 戰勝了李世乭、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的準確率也超越了人類,這些都是人工智慧發展歷程的里程碑,在博弈、感知方面,人工智慧的能力已經超過人類,甚至已經有了應用。不過在決策方面還需要時間。這些似乎都在宣示,人工智慧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李開復之所以講黃金時代,是因為他認為人工智慧創業也是需要講時機的,他就非常生不逢時,在 30 年前就非常苦地在研究人工智慧,然而當時的技術不夠成熟、機器不夠快,他們只能寫寫論文。
但現在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突破:深度學習。何為深度學習,李開復非常直白地解說了一下:你扔給它一大堆數據,然後問它問題,就會告訴你答案。
不過,這樣的決策只能在特別垂直的領域做得好,而且並非什麼領域都適合人工智慧,那什麼情況適合發展人工智慧?
李開復認為,發展人工智慧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擁有海量數據,Google 搜索引擎擁有的海量數據就可以變成一個大腦,它的數據可以用於各個領域,百度大腦也與之類似;
二、有頂尖的科學家,如今類似的人才薪水已經被炒到了天價;
三、要有清晰的領域界限,必須要專注在垂直領域,難以跨界;
四、要有自動的標注數據,要有回饋,比如在百度每一個成功的點擊,在滴滴的每一次成功的叫車,都是一個關於成功的回饋,而失敗的點擊和叫車,也都是一次回饋。
五、要有非常多的計算量。
他同時表示,機器的錯誤率低、成本低,所以非常有應用潛力,如前所及,在某些領域已經開始應用人工智慧,但除了擁有大量數據的網路公司,人工智慧還影響非常多的傳統領域。
李開復列舉了幾十個擁有創業機會的領域,比如精準廣告推送。其中,他認為,最先被商業化的,應該是目前擁有數據最大的領域;金融、保險、券商、智慧投顧、AI 量化基金;而對人類有最大貢獻的,肯定是醫療;最後,最大的領域則是無人駕駛,他想像,未來,人們出去叫車可以隨叫隨到,空氣污染得以改善。
對於要做人工智慧創業的企業,李開復有幾個建議,首先必須要有特別大的數據,最好是封閉的、只有你自己有的;繼而要有計算能力;要有人工智慧專家;最後,他強調,必須要把年輕人訓練起來。他認為,人工智慧跟要培訓 10 年才能鍛造成為工程師的資安等領域不同,即便是應屆畢業生,被訓練六個月之後都可以成為人工智慧的工程師。
因此,他相信未來人工智慧最領先的國家,是技術最領先的,也是年輕人最勤奮向上的。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有極大潛力。中國在數學、理工方面有深厚的底子,人工智慧領域的論文大部分出自中國人之手;中國本身的市場就非常廣闊,傳統企業的技術非常落後,同時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大公司都在尋找人工智慧工程師;而美國的工程師很難本土化到中國。
正是因為瞭解年輕人在這個領域的重要,創新工場除了投資大數據、感知、感應器和機器人領域之外,還在做年輕人工智慧工程師的育成,找到全球知名的科學家帶他們一起工作,為他們提供大量的數據和機器給他們訓練模型。
本文授權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