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無人駕駛汽車最期待的是什麼?也許只有兩個字:改變。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修改我們的車禍死亡率,更改我們的出行習慣,甚至會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與倫理準則。而福布斯最近告訴你,你所期待的將馬上到來。
在過去幾週內,這團由無人駕駛引發的變革之火似乎燒得更猛烈了一些:
企業規劃方面,Lyft拿出10年計劃宣佈入局,「無人駕駛之爭」再添一將。
在法律上,美國政府也在本週正式公佈全球第一部無人駕駛汽車安全法規,其里程碑意義不言而喻。
當然,如果從技術來看,儘管不少媒體都不看好特斯拉剛剛升級的輔助駕駛系統8.0。但實際上,這僅僅是它「變身」的開始。
從很多方面來看,特斯拉的無人駕駛之路剛剛起步。原因就是,它的汽車最近遭遇了太多的重大交通事故。其中那起最嚴重的致死車禍大家應該都已瞭解:汽車的前置感測器未能對十字路口處一輛拖拉機拖車與明亮的天色之間作出區分,因而導致兩車相撞。
但事故發生後,馬斯克曾多次保證特斯拉將「繼續前行」。與長期合作的老夥計MobileEye分道揚鑣後,公司便開始將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中心轉移到感測器上面:為特斯拉安裝配置了更多雷達的感測設備。
據《福布斯》網站報導,按照馬斯克曾經的承諾,特斯拉汽車將很快達到自動駕駛3級標準(根據美國機動工程師協會的定義,「無人駕駛技術」共分為 0-4 級,其中第4級包括高度自動化與完全自動化,如下圖)。一些需要被安裝在無人駕駛汽車上的關鍵組件目前正在工廠中加緊生產。
因此,《福布斯》得出這樣的評論:
「燈神即將從阿拉丁神燈中被釋放出來」,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並不會在幾年後,甚至是很多汽車廠商承諾的2020年才能交到使用者手中,這只需要幾個月而已。
另一個保證上路的關鍵就是數據。 今年5月特斯拉公司曾聲稱,透過採集使用者數據,自己的輔助駕駛儀應用里程已超過7.8億英里。很有意思的是,雖然各大傳統汽車廠商從幾年前就在給國家公路安全交通協會施壓,要求它通過法規來放緩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速度。然而數據表明,這絲毫阻止不了特斯拉向前奔跑的勁頭。
因此,福特、通用汽車為緊跟形勢才被迫入局,而密执安州政府也通過立法批准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與此同時,寶馬(與百度合作)與沃爾沃也分別在中國與倫敦進行了路測。
科技網站Electrek曾報導過,特斯拉第二代自動駕駛儀硬體將在汽車角落添加一個新型前置三重攝像頭與4個額外的雷達天線。雖然所有的新型感測器與組件還尚未露面,但Electrek預測,下一代軟體可能將使用「時序平滑法」來創建自主駕駛需要的神經網絡地圖。
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是特斯拉雷達部件的合作夥伴。最近,該公司通過一部視頻告訴了我們,一輛3級無人駕駛特斯拉汽車究竟能利用這種神經網絡地圖做些什麼。效果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毫無疑問,無人駕駛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如果要達到3級自動駕駛,特斯拉汽車需要變得更加聰明。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台專用的車載計算機,例如Nvidia產的車載人工智能處理器。其開發的與便當盒一般大小的AI車載計算機Drive PX2每秒可進行24萬億次運算。這類AI計算平台也許會對特斯拉創建實時、細節型地圖有相當的助力。
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就是當前社會對「自動駕駛汽車不可行」這種觀點產生的普遍共識:他們是一個「未來的東西」,與現實的距離還太遠。
然而,硬體與軟體已經「唾手可得」,不斷被收集的駕駛信息也在縫合「數據」這個巨大的缺口。除去經濟與社會影響,政策制定者與汽車製造商也正在努力適應這個必然的歷史趨勢。更加大言不慚的是,有了特斯拉、Uber以及Google,技術似乎是一個最不需要擔心的問題。
所以,你還會覺得它是一件很遠的事情嗎?
本文授權載自: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