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團隊要警惕:泡沫還是巔峰?科技股占美股比重逼近網路泡沫以來最高點

36氪 2016-08-24
 創業團隊要警惕:泡沫還是巔峰?科技股占美股比重逼近網路泡沫以來最高點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者注:科技公司對股市的影響力達到了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以來的巔峰,而這對於專注于科技創業的團隊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新創團隊要如何避免以及走出創業低估,或許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部分。

過去三年之間,微軟和Alphabet市值翻了一倍, Amazon增長了兩倍,Facebook激增四倍, 科技股在標普500指數公司總市值的占比高達21%,接近十五年來的高點, 並且科技股與緊隨其後的銀行股拉開的差距,已經接近歷史最大。

P1.png
彭博社

對任何一個經歷過兩年科技泡沫崩潰的人來說,這似乎敲響了警鐘。然而科技的上升有其內在的規律,同時也是股市健康的標誌之一。其一,這反映了銀行對股市的影響在遞減,而銀行股在經濟危機之前所占份額遠超出科技股。理性的證據表明,科技是為數不多的持續盈利的行業之一。

「未來經濟將更倚重科技,所以科技股在股市份額還會持續增長,」據彭博社引述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的首席投資策略師Brent Schutte的話說,「這打破了認為科技泡沫即將到來的預言。”」

喬治·索羅斯聲稱股市是在重蹈2008年危機的覆轍。隨著不斷擴大的市值,對公共事業和低波動性股票的需求帶來一些焦慮,但是當今科技的復甦也是過去七年的牛市的標誌之一。

自二月市場觸底以來,NASDAQ綜合指數和標普500信息技術指數均上漲了23%,另外英偉達、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鎂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等半導體公司在主導著標準普爾500科技股。

科技公司四年來正以最快速度鞏固自己的主導地位。 科技公司這個季度在標普所占的份額上升了1%,達到20.9%,比金融股高出5個百分點。 **從蘋果到微軟,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市值最高的TOP10 當中占了一半,與科技網路高潮的時候相當。 **

不同於網路時代,當時投資者搶購科技網路公司,儘管看不到盈利。而今天業界注重實際的盈利,對蘋果iPhone和谷歌網路廣告等產品的需求驅動了盈利的實現。財報反應了它們的實力,與其他行業相比,科技業最具競爭力。 **儘管預計這個季度標普500的公司總的來說將會負增長,可是科技公司收益將會增長2.8%。 **

「這表明科技公司的盈利增長強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金融業的下滑。」美國世紀投資公司的洛杉磯高級投資組合經理Rich Weiss說。「這說明科技公司正在健康地發展。我不認為有必要擔心科技泡沫就要到來的事情。」

從2009年3月開始的牛市開始,計算機和軟體製造已然是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最大的板塊,這個板塊的影響力在2015年底持續擴大,直到現在。

P2.png
彭博社

「事實上,指數最大板塊達到臨界點時,會使市場更脆弱嗎?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有一個條件,」聚斂財富顧問公司在洛杉磯董事總經理大衛-卡恩說,「我們擔心的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板塊在市場上的占比遠超出其歷史上的表現。這是泡沫產生的一個跡象。」

據此來看,科技泡沫並不會出現。在3月之前的12個月當中,信息技術占全部指數的五分之一的營業收入,幾乎正是它的市場權重。而2000年時,科技股約占標普指數的三分之一,而利潤僅占總利潤的15%。

「如果科技公司的增長達到了臨界點,那麼這將是真正的紅燈:最強、最快的經濟增長點停滯了。」Tanglewood財富管理公司派駐休斯頓的高級投資官員Curtis Holden說,「市場上或許會明白這些股票將會上漲,並且科技還有一些優勢。」

雖然很多投資人對科技行業表示樂觀,但是不容忽視的是, 普500 GAAP下的市盈率為25.3,直逼2000年科技網路泡沫時的31.7倍。 現在的估值是2007年以來的最高,而2000年來,也只有金融危機時的市盈率高於當下水平。過高的市盈率下市場將非常脆弱。

科技泡沫就要來臨了嗎?我們不得而知。可是在科技熱潮下,難免有些濫竽充數的公司。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會發現誰在裸泳。

本文授權轉載于:36氪,參考了包括: 彭博社 在內的多個來源

TAGS: # 泡沫化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