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國際觀」是什麼,對創業團隊來說可以當飯吃嗎?當然可以!

盧冠安 2016-08-19
「國際觀」是什麼,對創業團隊來說可以當飯吃嗎?當然可以!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人缺乏國際觀?」是這幾年常提到的議題,甚至不少網站成立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幫助台灣新世代培養國際觀。但是國際觀到底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重要性?如何培養?筆者將在一系列文章中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今天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國際觀」:

若以大學的課程來說,個人認為和「國際觀」最類似的一門課是「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簡單來說是政治學中研究國際關係的一種學問,而且和地理學高度相關。

當然,地緣政治學不僅牽涉到地理和政治,包括歷史、外交、經濟、甚至軍事都是重要的構成部分。

例如二戰時德國陸軍雖然已名聞世界,但德國海軍卻始終相對薄弱,只能以潛艇偷襲戰為主,原因在於德國只有北邊靠海,而且這一小段還被丹麥國土分隔成東西兩半部(雖然這兩段有基爾運河連接,但大型戰艦仍無法通過此處),所以國防投資在海軍不划算。

從地緣政治學解讀,二戰爆發時德國海軍相對薄弱,背後其實是地理條件和當時的外交狀況、影響了政治與軍事決策。

那麼,對於國際觀有比較明確的定義嗎?我個人的定義如下: 國際觀就是對於國際間的事務、和它們彼此之間的因果關係與複雜性的了解。

更簡單來說,就是「世界是平的」。因為全球化的影響,如今不僅國際事務,甚至各國的國內事務都嚴重受到國際趨勢的影響。例如國內失業率會受到全球經濟局勢和國際產業及資本移動的影響,國內的通貨膨脹會受到全球經濟(例如美國的貨幣政策)、中東戰亂及某原物料產國的天災和政治因素的影響,都是明顯的例子。

了解國際觀是什麼之後,我們可能會更進一步問:為什麼要培養國際觀?或者更白話些,國際觀可以當飯吃嗎?

在以前國際交流較不密切的時代,只要努力工作加上適當儲蓄,不用理會國際發生什麼事也可以過著不錯的生活。但是現在國際交流日趨密切,各國之間事務互相影響,不論國家,連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深深受到國際事務的影響,因此國際觀在很多地方都有用處,而且這用處可以非常實際。

例如我曾有一位讀者是銀行業員工,他告訴我自己過去其實並不太注意東南亞的發展。但因為讀了我的書中有關東南亞的章節,且看到他們銀行有越來越多的台商貸款往東南亞設廠,因此三年前下定決心開始學習越南文,之後並順利申請到越南分行工作,如今伴隨東協市場的快速發展,他個人不僅薪水多一倍,還娶了越南的大學教授,可以算是愛情事業兩得意。

又例如國際油價上漲而影響到國內油價,此時若沒有國際觀,往往淪為只會譴責政府,殊不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有很多可以從油價上漲獲利,或者可以避險、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

因此不論個人就業、創業投資,甚至氣候變遷、食品安全、個人健康、國內政治都深深受到世界各國的影響,例如極端氣候引起的高溫、酷寒、颱風和暴雨每年造成台灣許多人傷亡,而中國大陸飄過來的沙塵暴和 pm2.5 懸浮微粒也對國人健康有嚴重影響。

我們對於「國際觀」這常見但陌生的名詞,實在不該再繼續忽視,而應該積極培養,畢竟身在台灣的我們,若要做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甚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們的知識和觀念體系,就不應該把國際觀排除在外。

本文作者:盧冠安,圖文轉載自:換日線,原文標題為<「國際觀」是什麼,可以當飯吃嗎?──可以>,Meet創業小聚獲授權刊出。

《關聯閱讀》

這是一段意外的非洲之旅(一):從頭說起,與所謂的「國際觀」

什麼叫做國際觀?從我的跨國婚宴講起

【讀者告訴我們的事】Crossing 換日線張翔一:讓人又愛又恨的「國際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