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技術 從矽谷到台北都在瘋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無馬哥 2016-08-10
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技術 從矽谷到台北都在瘋的「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者導讀:對於關注新創或者金融的網友們,最新非常火熱的一個詞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了,而它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之為引領全球經濟變革的新技術!甚至連《福布斯》雜志都曾稱:「沒聽過區塊鏈?你可能對互聯網金融知之有限!」但是,對于這個非常極客的概念,清楚其意義的人可能還真不多。爲了解釋清楚這個概念,我們也梳理了一篇淺顯易懂的文章來分析。

其中「區塊鏈」早在2009年就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只是當時作為比特幣正常運作的一種特殊性技術,所以其實并沒有太多人去關注。不過隨著比特幣的竄紅,區塊鏈也開始登上世界的主流舞台。甚至在今年6月於美國聯準會(Fed)華盛頓總部艾克斯大樓舉辦的研討會中,就聚集了全世界超過90個國家的央行代表出席,而他們討論的也恰好是「區塊鏈」技術。

對於未來的經濟走勢而言,這場會議其實是正式將區塊鏈推上世界舞台,當然也意味著區塊鏈的重要性,例如獲得國際重要金融監管機構的側面認可等。而台灣雖然由於特殊原因「被缺席」,但實際上台灣市場已經有很多企業,甚至是大學、民間組織、新創團隊都在研究這一領域。所以對於台灣的年輕人來說,一定要搞懂「區塊鏈」的含義。

區塊鏈.jpg
future.agenda via Flickr

談到「區塊鏈」,就不得不說到「中心化、去信任」這幾個關鍵字。就像人們很容易忽略看不見卻不可或缺的氧氣一樣,人們也經常會忽略市場經濟中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這就是「信任」。

假如沒有信任,任何交易都不可能成立。例如你到菜市場買菜,如果你懷疑蔬菜中農藥含量過高,你就不會跟那個菜販子交易;你到超商買瓶水,假如店員質疑你給的是假鈔,就不會把水賣給你。

傳統小農經濟是熟人經濟,交易規模僅限于村鎮範圍內比較熟悉的人們之間,出了交通因素外,「信任」也是很大的因素。一旦超出熟人範圍,信任成本急劇增大,將阻礙交易的發生,限制交易範圍的擴大。此外,不同國籍、種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都會形成信任的鴻溝。

陌生人之間由于缺乏相互了解,缺乏必要的信任,交易難于發生。市場經濟卻是大量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市場經濟之所以發生、發展,在于誕生了新的機制,解決了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

到目前爲止,解決信任問題的最重要的機制,就是「信任中介」機構和模式。你和陌生人間都信任的第三者是信任中介。例如政府是信任中介,銀行是信任中介。你把辛苦生産出來的商品賣給一個陌生人,收到幾張花花綠綠的紙鈔,如果沒有發鈔銀行的信用、政府權威的保證,你是不會接受的。

到了如今全球村時代、網路時代,你把商品賣給甚至永遠不會見面、千裏之外的陌生人,沒有信任中介的保證,交易更是不可能發生。例如大陸知名的支付寶也正是承擔起信任中介作用,所以淘寶等電商才會在短短十幾年間快速繁榮起來。

在台灣有一個最實際的例子,你往悠遊卡裡面加值,之後搭捷運、超商付款、支付停車費等等你都可以用到,而也正是因為悠遊卡的信任保證你才會相信它。可假如今天換了一家陌生的公司,如果你需要給它的賬戶充值,我想你一定會再三猶豫。

信任中介在整個龐大的交易體系中,扮演著一種中心化的重要角色。這是一種中心化的機制或模式,已經存續了幾千年,幫助人際間降低信任成本,從而促進交易的發生、交易頻率的增加、交易範圍的擴大。

然而,信任中介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常常還很巨大。設想一下:我們每年交給政府的稅收,占到收入的30~40%;如今最賺錢的行業是哪個?無疑是金融服務業;而擁有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年利潤超過百億,所以阿里巴巴的馬雲成了中國首富。所有這些現象反過來想,對于普通人來說,就意味著極爲龐大的信任成本。(當然交易成本中不全是信任成本,但信任成本占了很大一塊。)

如果有什麽辦法,能取消或者大幅降低這種信任成本,那麽普通大衆的交易費用可減少,能享受的福利也可大幅增加。

於是在網路時代,區塊鏈技術上場了。

是的,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解決信任問題、降低信任成本的信息技術方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取締傳統的信任中介,顛覆傳統上存在了幾千年的中心化舊模式,在不需要中心化信任中介的情況下,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大幅降低信任成本。

這也是通常幾乎所有關于區塊鏈的介紹文章中,都會提到的「中心化、去信任」的意思。但是「去信任(trustless)」的說法容易誤導,會讓普通人感到莫名其妙,因爲任何時候的交易都必須基于信任。實際上,把「去中心化、去信任」,理解成「去除信任中介」,就會容易明白得多。

區塊鏈技術所改變的,不是去除信任,而是將傳統上交易中對中心化信任中介的信任,變成對區塊鏈系統本身、對于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的信任。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模式中,不存在任何中心機構,不存在中心服務器。所有交易都發生在每個人的電腦或手機上安裝的客戶端APP程式中。

假如未來普遍使用區塊鏈技術,今後你不用再跑去銀行證明你的收入和資産,也不用跑去申請戶籍藤本來證明你是否已婚,不用讓公司HR證明你的雇傭關系,也不用再去敲沒完沒了的財務公章,看著公務人員各種難看的臉色……所有這些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區塊鏈上,在你需要和授權的時候,似乎全世界都能成爲你的證人。

區塊鏈.png
未來區塊鏈將會應用在多個重要的經濟方面。 財訊

這是如何實現的?這涉及到技術層面,說來話長,但簡單地說,從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所謂的區塊鏈1.0),也就是大衆比較熟悉的比特幣(Bitcoin)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明了。

區塊鏈的概念最早于2008年在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中首次提出。區塊鏈可以理解爲一種公共記賬的技術方案,其基本思想可以這樣理解:通過建立一個網路上的公共賬本,由網路中所有參與的使用者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每個人(計算機)都有個一樣的賬本,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並不需要一個中心服務器作爲信任中介,在技術層面就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不可篡改性,也就是可信性。

數據的不可篡改性至關重要。因爲系統會自動比較,會認爲相同數量最多的賬本是真的賬本,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賬本是虛假的賬本。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篡改自己的賬本是沒有意義的,除非你能夠篡改整個系統裏面大部分節點。對于一個由成千上萬個、分布在全球各個角落的客戶端組成的區塊鏈系統,除非某個人能控制世界上大多數的電腦,否則不太可能篡改這樣大型的區塊鏈。

區塊鏈.jpg
關於區塊鏈在金融轉賬方面的基本運作模式。(圖片來源於:財訊) 財訊

在這種情況下,在區塊鏈上記錄的每一筆交易,都保持真實可靠,同時公開透明,能夠被其他人查看(但交易者個人或機構可以是匿名的),所以就形成了一種不需要對陌生交易對手了解和信任,只需看到區塊鏈上交易對手的貨幣、資産等本身是可信的,就可以放心地交易。這裏不需要任何信任中介,也就是所謂的「去信任」的真實含義。

因爲區塊鏈具有可大規模擴展、數據公開透明、以及因爲每個客戶端數據一致,即使部分客戶端被毀也不影響數據安全的可靠性等技術特點,特別是能有效解決陌生人間的信任問題,所以這個技術可推廣到所有可以數字化的領域,比如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權益證明、征信、政務服務、醫療記錄等。可以說,區塊鏈技術如果發展起來,將來會跟每個人息息相關。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加入「創業小聚 Line@
你就是媒體!「 創業社群交流平台 MeetHub 」強力徵文,開你自己的專欄

本文授權載自:無馬哥公眾號(wumajinrong),作者無馬哥。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