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魯克曾經形容完美的CEO應該是這樣一種動物:既能夠像鷹一樣高飛,縱覽全局,把握方向,制定出高瞻遠矚的戰略,又能夠像地面的狼一樣,體察細節,尋找戰術層面的戰機,在稍縱即逝的空隙,逮到獵物的破綻,一擊必中。
單獨在天上看戰略,或只在地上搞執行,也許都不算最難,有不少人能勝任。但能夠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的CEO,在高與低之間遊刃有余,縱橫穿梭,則是鳳毛麟角、萬中無一。
所以爲什麼一個好企業的CEO都難當?因爲實在是難啊!僅僅一個戰略的制定,就足以讓大部分人絞盡腦汁了,更何況,真的有紙面上的「好戰略」嗎?其實沒有。
任何戰略,說到底還需要團隊去執行。問題在于,如果你戰略和別人不一樣,在執行層面,也就不可能100%複制,尤其在早期,團隊恐怕是二流選手的搭建(初創企業請不起一流選手嘛~),陌生領域大家磨合也慢,效率低下導致的後果很可能是戰術拖沓導致戰略變形……最終,完美的戰略設想變成了廢紙一張。
所以,在一個初創企業起步階段,能夠把業務快速撕開一個口子,迅速見到成長,甚至比紙面上戰略的優美重要得多。畢竟戰略可以「手藝化」,邊做邊調整。但早期企業的現金,可是花一天少一天。
而我經常管這種早期撕開口子的方法,叫「開魚刀」。
這典故得從荷蘭說起,荷蘭這國家,名氣很大,其實國家不大,一千六百多萬人口,數量都不如台灣,但除了郁金香、奶牛、足球有名之外,甚至股市這東西,居然也是荷蘭發明的,可以說荷蘭是資本主義國家中,最早富起來的一批,而且延續到了今天。
當然現在荷蘭人也沒閑著,比如安樂死、墮胎、同性婚姻、吸大麻、性交易等等令大多數國家談虎色變之禁忌,在荷蘭通通合法!哈哈哈,真是原教旨自由主義者的聖地。
一般來說,我們從曆史課本上都讀過,在十七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有「海上馬車夫」之稱,你可別認爲他們不過是海上速運,要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爲荷蘭第一大國營企業,鼎盛之時擁有15000家分支機構,貿易額占了全世界貿易總額的一半!當時全世界一共有兩萬艘船,而荷蘭擁有一萬五千艘……
那麽問題來了,這種繁榮富裕,肯定是一個積累起來的結果啊,那荷蘭第一桶金哪裏來的?作為著名的低窪之國,一半的國土低于海平面或持平,甚至還得圍海造地,自然資源相當貧瘠。早期荷蘭是窮得叮當響的國家,後來一個有趣的契機,給荷蘭賺到了「A輪融資」,有了這筆錢,才開始平步青雲。
每到春末夏初,海量鲱魚開始遊弋到荷蘭北部沿海區域,這種小魚不過十幾二十厘米長,味道鮮美,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很高,重點是這種魚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魚種之一,說白了就是超級能生。喜歡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行動,一網打下去,就是個大豐收。當時荷蘭人和蘇格蘭人,甚至爲了搶鲱魚的打撈區,發動了三次戰爭。
問題是搶到了漁場也并沒有什麼用處,大豐收又能咋樣?那時候沒有冷藏設備,除了馬上吃掉,就是用鹽封裝起來。難題是,先得把魚頭剪掉,魚腸魚肚都掏出來,把鹽塞進去,這個複雜動作效率極低,而鲱魚捕撈的季節可是夏季,三天沒處理好的就臭了。
說句題外話,瑞典人發明了「臭鲱魚」吃法,就是任其發酵後食用,號稱世界第一臭!有多臭?可以去網路參看評價,據說能臭滿一條街,鄰居會報警……
好了,回到荷蘭人這邊,縱然有了鲱魚這種龐大的自然資源,卻沒法好好利用,大部分都糟蹋了。直到有個聰明蛋,是個漁夫,叫威廉·布克爾松,這家夥實在厭煩了老婆慢手慢腳,浪費了他好不容易打上來的大量鲱魚。當然我也覺得,很可能是這位威廉朋友忍受不了鲱魚發臭之後的味道,一怒之下,發明出一種古怪小刀,專門爲鲱魚量體裁衣,一刀下去,就能夠把魚頭切掉、且把魚內髒一並勾出來。
這把神奇的「開魚刀」,一下字使得鲱魚處理效率産生了質的飛躍,捕上來的鲱魚不再臭掉,而是全部能轉化爲鹽腌保存,從鮮魚的保質三天變成了鹹魚的保質一年,這可不得了,能長途運輸去販賣了,據說荷蘭鲱魚後來最遠賣到了非洲。鲱魚從此作爲一種多個國家共享的自然資源,變成了只有荷蘭能轉化的財富。而可憐的瑞典,只不過爲自己國民發明了一種自娛自樂的「美食」而已。
荷蘭的第一桶金,源于這把小小的「開魚刀」。我個人而言,也曾經受益于我自己發明的一把「開魚刀」。
時間回到阿芙還沒在網路上銷售之時,當時阿芙精油已經有了百余家商場專櫃,但苦于始終是化妝品銷售的平均值。這也就意味著,這盤生意大約就在盈虧平衡之間晃,想繼續壯大,十分艱難。我當時結束了《征途》網遊,專心工作,開始面對這一窘境,每天跑去商場,觀察有哪些機會可以帶來啓發。
化妝品的專櫃,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少數國際大牌,每年廣告費無數,BA(化妝品銷售顧問)一臉高冷即可,顧客來了都是「點單式銷售」;另一種是絕大部分國內品牌,都要通過「喊賓」、「攔截」來進行顧客進櫃的動作,然後才能進行銷售轉化。逛過商場的女性都知道,這種方式令人反感,可對于品牌方來講,也沒更好的方式。
咦,我當時發現,有個阿芙BA很神奇,她一個人的銷售額大約是別人的3倍以上,我就專程跑去觀察。發現秘密在于,她從批發市場搞來一種小指頭蓋大小的玻璃瓶,瓶子上還有彩陶貼片很漂亮,她免費送給路過的潛在顧客,但這一個小空瓶有啥用呢?顧客主動就會詢問。
她回答是,我可以送給你幾滴精油啊,不過,你要哪款呢?我們這裏很多款啊,你說說你有哪方面的需求?如果睡眠不好,我就送你薰衣草精油,長痘了就送你茶樹精油,想心情舒暢我就送你甜橙精油,希望瞬間擁有幸福的感受我送你最珍貴的玫瑰精油好了……一來二去,顧客需求聊明白了,送的那幾滴可滿足不了顧客大量需求,破冰成功後,銷售自然順利成交。
我驚呼,這就是我需要的「開魚刀」啊!立刻組織團隊,把這套方法梳理、細化、培訓複制出去,僅僅第二個月,銷售額就大漲50%以上!從此後我記住了,再華麗的戰略布局,您也得有把「開魚刀」來迅速開局。
OK,上面說的,雖然對很多人有啓發,但更重要部分要揭曉了:「開魚刀」和「戰略」及「願景」之間,到底什麽關系?如果眼睛僅僅盯在開魚刀,就容易演化爲「機會主義導向」,哪裏有機會高成長小爆發一下,就竄過去撈一把,最終發現,始終沒積累,永遠做不大。
在這個問題上,我直接轉述知名教授曾鳴的答案就好了:「願景,是不變的」,因爲只有你堅信那個Vision,即遠景、洞見。這東西就是個燈塔,不管你出發多久,走了多遠,看看燈塔,就知道我爲何出發,想去哪裏;而戰略是「微調的」,爲了到達那個地方,進行綜合的資源調配,是因應時局的變化,外部的競爭,對行業本質理解的不斷加深,做出的相應調整;那麽開魚刀呢,則是「亂變的」,完全沒有章法可依,有可能就是靠靈感碰上,重點是千萬別死守某把開魚刀,一個方法不靈趕緊第二個,第二個不給力咱換第三個,快速切換到能令你戰略可以落地的那把最見效率的開魚刀。
最終,除了德魯克所雲「高與低」之外,「不變、微調、亂變」之間拿捏,我相信,也該是一個企業CEO每天花最多思考時間的地方。
本文授權載自:創業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