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VR產品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相比以往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改變。但就目前媒體以及資本投資的方向來看,比起硬體大家似乎更註重於內容的研發,甚至於忽略了VR硬體作為載體的某些特定價值,而這對於投資者來說顯然是危險的。
VR產業在目前其實一直遭遇到雙面言論,再加上對於本身就還處於產業早期階段的VR而言,在技術上本就還存在著缺漏。使用者想要有好的內容服務,前提就必須是要有一個性能過關的載體,載體與內容之間雙方並不存在矛盾。但VR內容要想迎來真正的春天,按當下的硬體水平來說,是無法達到的,那麽它還需要經過怎樣的變革,內容的真正時代才會到來呢?
當下內容雖多但硬體產品尚不完備,無法提供好的體驗
在已經完美落下帷幕的ChinaJoy論壇上,英偉達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先生說到:「從普通的計算機應用到VR的計算機應用,基本上對於圖形處理器的速度要求是提升7倍。」一般,普通遊戲計算機渲染大概在60赫茲,達到每秒60幀的速度時,遊戲體驗會很流暢;但是在VR遊戲裏,90赫茲是一個起點,達不到這個標準,人會容易產生眩暈感。
就拿我們所熟知的VR頭顯HTC vive舉例,其畫面刷新率為 90Hz,剛好達到這樣一個及格線,在今年3月份的數據顯示延遲為 22ms,實際體驗幾乎零延遲,也不覺得惡心和眩暈。但是據筆者同事親測,一旦出現像類似於神廟大逃亡及賽車等畫面高速運動的VR遊戲時,頭暈便不期而至,最為典型的就有:《incell》、《Nolimits 2 Roller Coaster Simulation》、《DIFT RALLY》等VR遊戲。相比之下,射擊類跟休閑類的遊戲體驗感稍微好一些。
目前已經發售的Oculus rift和即將發售的PS VR兩者的刷新率也均為90Hz,但是縱觀國內許多硬體產品來說,還有許多的VR硬體都無法達到90Hz這樣的一個標準。更何況基於有更高技術規格的PC級設備來說,國內更多的是主打門檻略低的移動端產品。而又恰巧是這種移動端產品的盛行,會讓人在體驗上大打折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黑科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雖然能帶動VR產業的發展,但是從實際意義上來說,給產業帶來的危害是極大的。
對於一向主張開源的steam平臺,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其中關於VR遊戲就包括有427款,含免費,搶先版,試玩等。體驗較好的遊戲也不在少數,如《Elite Dangerous》,這是一款宇宙模擬遊戲,目前vive上難得的3A大作;以及《時間機器(Time Machine)》等,都能夠給使用者驚喜。但是許多時候,限制用戶體驗的往往不是內容的不夠多,而是體驗設備存在的技術缺漏,難以給人很好的沈浸體驗。畢竟硬體和內容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一個像樣的載體,在優秀的內容,也會變成一坨渣。只有當硬體水平達到一定的階段,才能體現出內容真正的價值。
硬體產品更新叠代快,接口不統一,內容難以實現跨代兼容
像HTC、Oculus等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消費者VR頭顯,索尼的PS VR也將在今年的10月13號正式發售。但是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硬體件產品都不會只停留在第一階段,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一直延續,換代更新。
就拿我們所熟知的蘋果手機來說,從第一代iPhone的橫空出世,到喬布斯最後的經典之作iPhone 4S,再到回歸小屏卻擁有強大硬體標準的iPhone SE,以及即將在9月登場的iPhone 7,一代又一代產品的出世,除了外觀、屏幕上的變化,更多的是內在系統軟體的升級。蘋果的成功除卻自身性能優越之外,更多的是得力於ios系統的穩定和延續,即使產品更新叠代,也不會遇到產品不能兼容的窘境。
現在的VR就好比早期的手機行業,各幹各事。甚至於某些內容都是專門為某一產品特定的,既不能實現跨平臺操作,也不能進行多個產品兼容使用,當硬體產品更新叠代,它是否還能兼容,支持其產品的運行,這都是打問號的,誰都不能保證。只有當接口標準統一,在衍生出一個優秀的操作系統作支撐,然後才是內容春天的到來。
當前內容產業混亂不堪,無類似於Android、蘋果iOS這樣的標準化系統做支撐
很多人都把現在的VR產業比作早期的手機行業,從它發展的角度來說,兩者之間確實都非常的類似,都是同時基於這樣一個軟體+硬體的組合,來達到滿足消費者欲望的需求。
在07年之前,當時的手機產業可謂是一片混亂,廠商各自為戰,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它從什麽時候開始騰飛,最終還是得力於Android和蘋果iOS系統的出現,有了這兩個系統的支撐,才有了統一的軟體標準,做出來的軟體才有了足夠的支撐力度。在這之前,軟體的通用性極低。目前來說,VR也是基於這樣的一個狀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基於手機,VR內容產業的混亂可能還更為嚴重。
就拿我們所知道的,在VR產業比較吃香的steam平臺來說,雖然它是一個開源的系統,能夠兼容多種設備,但是某些遊戲,卻只對某一款產品進行開放。目前steam平臺共有遊戲427款,其中支持HTC Vive的共有399款遊戲,Oculus Rift卻只有186款,數量上的差異,就能夠看出遊戲的兼容範圍還是受到了一定限制的。
圖片說明:即便是HTC Vive和Oculus這樣的巨頭在內容支援方面仍有差異。
況且現在硬體以及它的標準都還未做好,整體來說大家都沒有一個非常好的體驗。廠商各有各的內容來源,標準的不統一,導致市場亂象層生。加上VR本來就是一項新興產業,誰也不想放棄能夠戰領市場的機會。要想像智能手機一樣,真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唯有出現一個穩定且強大的操作系統,才能真正實現內容產業的復興。
硬體跟內容並不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妳想要玩好的遊戲,享受更優質的內容服務,妳的硬體載體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如果沒有一個這種載體支撐的話,妳所享受到的內容就會不完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排斥。
所以只有當真正的硬體標準出臺,衍生出一個具有足夠支撐力的操作系統,內容的時代才算是真正的來臨。現在資本一昧的去角逐內容,覺得它更具有發展前景,可這點實際上還為時過早,不過隨著硬體技術的進步,內容的春天相信也不會太遙遠。
本文授權轉載自《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