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火星任務》作者:宇宙科技發展緩慢是因為我們失去了目標

外部轉載 極客公園 2016-01-18
《火星任務》作者:宇宙科技發展緩慢是因為我們失去了目標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火星任務》作者安迪·威爾是一位「太空宅男」,沉迷於相對論、軌道力學和太空梭,從 15 歲起就被美國國家實驗室聘為軟體工程師。同時,他又一直有個作家夢,從小讀艾西莫夫、亞瑟·克拉克這些經典科幻大師的作品長大。

圖說明
圖說:《火星任務》作者安迪·威爾。

一開始,他把《火星任務》的章節貼到個人部落格上,讀者很喜歡,但閱讀起來很麻煩,於是寫郵件希望能整在一起放 Kindle 上,他這麼做了,Kindle 有一個最低價格的限制,0.99 美元,於是這本書在 Kindle 上賣 0.99。沒想到一放上去就備受歡迎,成為 Kindle 上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品之一。出版商蘭登書屋看上這本書,買了版權,之後又被好萊塢看上,《火星任務》被拍成電影。

現在安迪·威爾·威爾辭了工程師工作,專心在家寫書。在此,他要聊聊從工程師到作家的經歷,科幻對科技發展的影響,和他對創業的看法。


Q: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安迪·威爾:我一直就是一個宇宙狂人,從小到大都是,一直都是宇宙以及載人飛行的粉絲,甚至無人飛行。

Q:怎麼想到要創作這本書?

安迪·威爾:我坐在家裡想,我們要如何完成一次載人去火星的任務呢?使用真實的科技,現有的科技,如何把太空人運送過去?他們在火星表面要做什麼?他們怎麼返回?

所以我開始構思任務計畫,開始想需要何種技術手段。然後我開始想如果出了差錯他們該怎麼辦?如果這個壞了他們該怎麼辦?如果那個壞了他們該怎麼辦?如果兩樣東西同時壞了他們該怎麼辦?

但不能讓太空人們去死啊,火星任務需要考慮可能出的技術故障,我感覺這些故障可以組成一個很好的故事。所以我就創造了一個倒楣的主角,讓他痛苦得經歷這一切問題。

圖說明
圖說:電影《火星任務》劇照。

中國在航太上做很多新的嘗試

Q:在你的作品裡,為何是中國最後成為了拯救者?

安迪·威爾:有好些原因。

首先中國正在做的航太事業很新、很激動人心。相對而言俄羅斯已經做了很久,歐洲人也在這方面進行了很久,但中國在做很多新的嘗試,並且中國在把太空人送到太空中,而不僅僅是探測儀,所以中國比歐洲在這方面領先。

另外一點是,我不覺得俄羅斯在嘗試新的東西,他們只是在批量生產密封艙而已。美國也沒有在做載人航太的項目,但是中國人在做,他們也在做登月專案,中國在做令人興奮的事情。

還有,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 NASA 和中國沒有合作?NASA 與俄羅斯和歐洲國家都有合作,我們在冷戰時期就和前蘇聯有(航太)合作項目。這不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和中國合作呢?我希望我們可以有合作,這些就是我覺得中國元素很酷的原因。

Q:希望中國未來跟 NASA 真的有合作。不過兩國航太體系處事方式還挺不一樣的。我們發現 NASA 就比較公開,據你所知是為什麼?

安迪·威爾:美國的航空航太計畫從一開始就與宣傳緊密相關,我們希望展示我們可以擊敗俄羅斯,美國航空航太項目的整個意識形態就是要告訴所有人我們在做什麼,去賣弄我們都做了些什麼,這基本就是這件事情的意義。

NASA 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向所有人展示所有完成的事情。NASA 是一個公開的組織,所以所有 NASA 發明的東西都會讓公眾知道。比如要是發明了一個火箭推進器, 你可以自主生產它,並且收取費用,這一點問題都沒有。

沒有誰擁有它們,這些都是公共資源。也許這與美國驕傲的情緒有關,我們對自己的太空計畫非常自豪,我們對於航太專案以及登月感到自豪。

我對中國不公開自己的航太計畫不是很理解,他們在做一些振奮人心的事情, 這些事情與大家息息相關,並且能讓中國很有面子,為什麼不呢?全世界對此都很感興趣,我知道中國國家航天局有登月計畫,我在想他們會直播嗎?我會通宵熬夜看的,我會在半夜盯著電視,看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我希望到時候中國國家航天局會與大家分享。

Q:NASA 在推動你的書上做了很多,NASA 為何喜歡你的書?

安迪·威爾:NASA 對我的書非常支持,我感到很驚訝。我認為他們喜歡我的書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它準確得描寫了一個火星之旅。NASA 喜歡是因為這本書起到了教育大眾宇宙空間旅行是什麼樣子的作用。

我也認為本書給了 NASA 一個正面的形象,NASA 被描寫成了一正面角色,是解決問題的人,他們為此願意貢獻出生命,我確實認為他們是這樣一批人,所以我確定他們喜歡這些內容。

並且,他們認為這部作品會讓公眾對航太項目以及登陸火星計畫更加感興趣。

航太技術發展緩慢因為我們沒有目標了

Q:NASA 在很努力的做宣傳,包括支持你的書。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發現美國現在的航太發展遠遠不如60年代?你認為原因是什麼?

安迪·威爾:美國現在的航太研究陷入了糟糕的境況,太空梭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飛行器,它很危險,也許是人類建造過最危險的飛行器,它沒有中斷系統。

NASA 和空軍暗地裡有合作,然而之後,空軍開始做自己的發射了,太空梭就變成了負債。我們需要替換它,然而我們之後就再沒有研發出它的替代品,太空梭就該退役了。所以我們現在就完全沒有載人航太項目了。

我們在研究歐萊恩密閉太空艙,那會是把美國人再送上太空的方法,但是在那之前,我們只能搭俄羅斯的順風車了,這對國家是一件丟人的事。

空間科技研究的進展放緩,其主要原因是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我們希望登月,我們做到了。所以接下來怎樣?我們要去火星嗎?OK 啊,但那要花好多錢,很難證明我們要登陸火星的合理性。

當美國還有其他很多的專案需要啟動,那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對此的答案是,我們需要在其他星球有穩定數量的人類居住。因為那樣我們這個物種就可以被「備份」。

做了二十五年的工程師,我知道備份資料的重要性。現在人類都在地球表面或者在低軌道,總有一絲滅絕的危險,在我們找到另一個可以居住的星球之前。

Q:聊了很多宏觀大問題,讓我們來聊聊你個人的體會吧,你聊到你做了二十五年的程式設計師,工程師背景對你寫火星任務有幫助嗎?

安迪·威爾:我認為工程師對於解決單個問題非常在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我希望得到這樣一個解,然而我如何從目前的情況達到我想要的目的呢?路徑是什麼?

我認為工程師很擅長思考這類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從事工程師工作的原因。我的整本書《火星任務》在說的就是這件事情,都是在說如何解決問題這件事。有一個工程問題,他便去找一個工程解決方案,以上主線不斷重複,這對我而言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是我愛做的事。

科幻作品是很多創新首先出現的地方

Q:《火星任務》裡使用的一系列科學方法和解決方案讓人感歎科學技術的力量。但是影視文學作品畢竟是藝術作品問題,你認為科幻作品在實質上對科技進步有幫助嗎?

安迪·威爾:有。首先,科幻作品是很多創新首先出現的地方,不能說是創新想法,可以說是最後的產品。比如科幻作者亞瑟·克拉克說,我們可以把一個人造衛星放入軌道,並用它來做通訊,所以那是點子的來歷。

然而更重要的是,好的科幻作品會增強公眾對科學的興趣。當公眾對於科學的興趣增強了,科學教育就會被提升。當科學教育變得更好的時候,又會有更多的人對科學感興趣。更多人會在科學界有所成就,並把它當成一個很不錯的職業方向,就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出現,更多的科學家意味著更好的科學環境。

Q:辭掉工程師的工作來專門寫作,對這個轉變你有什麼體會?你更喜歡寫書還是寫程式?

安迪·威爾:挺有意思的是,我真的很喜歡做一個寫程式的人,我很喜歡做一個工程師。

當我辭職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那很棒。是的,我要去追求我的(寫作)夢想了,但我喜愛我的工作、老闆和同事,那是一份好工作。

我並不確定我更喜歡的是哪一個,我辭掉我的工程師工作的時候已經做了二十五年了,我很擅長我做的事情,我在產業內得到尊重,我解決問題起來駕輕就熟,現在我是一名作家,然而我才是剛剛開始。我回到了初學者的狀態,我回到了小人物的狀態。

雖然我因為《火星任務》被人熟知,我依然需要證明我自己。所以我也不知道,這很有趣。

我懷念做工程師是因為會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比如,你需要寫一個可以完成某個目的的程式,當你完成了,你的工作就結束了。他們給你一系列固定的功能需求,你做出來就好了。當你是個作家的時候,就得編出來一些東西,努力寫一個故事,儘量寫得不要太糟。

Q:你生活在矽谷,也一直做工程師,周圍很多朋友創業吧。你有考慮過創業嗎?

安迪·威爾:有過一點點吧,我做白日夢的時候想過。我曾有過建立軟體公司的想法,也許有一天我希望做點自己的事,然而我並沒有很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我一直是一個喜歡打工的人,給公司做工程師的工作,收入穩定,也不用擔心運作公司的事。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