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創辦五家公司,擁有電子商務、網路行銷第一線工作的經驗,還是管理顧問公司的負責人,最新的動態,竟然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餐飲業,成了餐廳老闆;如此忙碌的人生,他還能出書,而且一出還是兩本,架構、寫稿到行銷計畫,全都自己一手包,也因此,他現在還多了一個身份──商管書暢銷作家。
他是誰?他是世紀智庫管理顧問創辦人、紅門互動、太肯運動科技創辦人。Smart M電子商務學校校長許景泰,而他最新增加的職稱,則是 Dreamer 38 餐廳老闆。
「自己有做網路行銷,出書當然也不能賣太差阿,」問起新書計畫,許景泰如此笑說;他表示,除了做網路行銷起家的,新書《你,就是媒體》談得更是近年紅火的「自媒體」效應,好不容易出了自己內心規劃多年的題目,銷售也自然不能漏氣!
自己的書,就是自媒體行銷的最佳範例
「我的第二本,其實才是心裡真正想寫的第一本,」採訪一開始,許景泰就這樣直白地說;從架構、寫作、書中案例的選擇,到最後推薦人的邀請、新書發表,及新書通告的規劃,全都有許景泰多年網路社群經驗的影子。換句話說,這本書本身從無到有至銷售的整個流程,其實也正是一個「自媒體」逐漸累積、發酵的範例。
許景泰說明,自己多年研究「自媒體」,當然也最清楚自媒體的侷限性,因此成書的各個細節,他都會從這個角度出發,與出版社討論出最佳解方,從各個面向延伸書籍的目標族群,吸引更多自己原來無法接觸到的讀者族群。
舉例來說,他選擇了同是三采文化的作家Peter Su與艾爾文,作為自媒體案例,相互拉抬、事半功倍。而他的新書發表會,也是因為講者的目標族群明確,就算不走一般「免費」的新書發表會路線,出席人數也一樣能夠風光地撐起會場,還能提升活動的品質。而這些,在在都是掌握自媒體行銷精髓的示範。
兩本書,都是十年工作經驗的累積
不過,如何行銷書籍,其實都已經算是成書後半的努力了,光是他到底如何在如此忙碌的工作及頻繁的創業準備中,積攢出這兩本書的文字,應該就讓不少人相當好奇。
「我每天固定四點半到五點半起床寫兩個小時……,每週會趕字數進度,固定要求自己要寫至少 4,000 字,」這樣的生活,每本書都持續了半年,此外,他也強調,主要是因為這兩本書的內容都是他過去近十年工作經驗與自經歷的累積,才可以用這麼有效率的方式,快速完成。
第一本書,是教授電子商務課程的延伸內容,第二本書,則是他多年經營網路社群歸納出的重點觀念;「自己走過的經歷,才會知道寫的力道。」對於寫書,許景泰很有堅持,必定都要是親身的經歷,才願意站到第一線分享,「如果再有下一本書,也是40歲以後,說不定就是分享開餐廳的經驗囉!」語畢,哈哈大笑。
書本作為媒體的意義,不會輕易被取代
不過,既然他自己正是網路起家的新世代媒體人,為何還會願意嘗試紙書這樣的傳統媒體,也是另一個值得深究的話題。
許景泰認為,的確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媒體,但是,這並不會與紙書的媒體角色互斥。在他來看,書也是串連的媒介之一,這種由來已久的知識傳遞媒介,歷史足跡、定位都較為明確,也更適合乘載具有完整架構的內容,較不會出現網路媒體流於碎片化的問題;也因此,書籍上的內容也更容易帶來「專業加乘」的效果。
「我因為這本書,拓展了不少四十歲以上的人脈。」
許景泰坦承,出書之後,有許多企業、老師,對他的印象產生更深刻的印象,也更願意延伸後續交流;透過出版社的經銷體系,兩本書也都跨越國界的限制,拓展了不少東南亞讀者群。
他觀察,每種媒體都有自己所屬的傳播途徑,各個媒介都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只要釐清各自的優勢,搭配得當就能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他自己的新書就是很好的展示,也期待有更多出版社,能開發出更有創意的新模式!
「餐廳裡書,幾乎都是我捐的,」指指Dreamer 38 餐廳一角大片的書牆,許景泰如此笑說。眼光隨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放眼所及,幾乎都是商管類型的書籍。
說起閱讀,許景泰也十分有策略。選書上,他會把書籍分成「知識性涵養」,與「應用性涵養」兩大部分,前者多是理論、知識類的書籍,後者的內容則是可立即應用在工作上的應用技能。兩相搭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加分。
許景泰的閱讀策略:三成知識性涵養、七成應用性涵養
他表示,為何會著重應用性涵養的書,主要就是為了創業與工作的需求。他會選擇自己在三年以內就會用得上的書籍閱讀,「這樣我跟書的對話才會比較多,」也更容易延伸出自己的觀點。
「看書不只是要讀出書裡的精華,書還會讓你沈澱,而不是一直做一直做,讓你有被淘空的感覺,」許景泰說。
本文由readmoo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