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帶給消費者感動的「同理心設計」VS 快狠準的「精實創業」

編輯部 Jon Kolko(Start Up Taiwan文字整理) 2015-07-07
帶給消費者感動的「同理心設計」VS 快狠準的「精實創業」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圖說明
精實創業更重視實驗以及消費者回饋。 (圖片來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創立一家新公司,不論是高科技新創公司或是小型企業,都希望能夠降低創立過程中的風險。因此,近年來「精實創業」的概念席捲創業圈。精實創業更重視實驗以及消費者回饋。比起一般創業「一開始就完整設計」的方式,精實創業更重視產品設計依據市場回饋而調整。但在這樣的創業模式下,衍伸出了其他尚未被重視的問題。設計公司Austin Center for Design的創辦人Jon Kolko,提出了「同理心設計」的概念,並與精實創業下產生的問題進行比較,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重點:1.了解顧客需求的不同目的。2.精實快速的模式,並非適用於所有產業。3.「可行性」與「情感」的核心價值差異。4.創業速度的差異

1.了解顧客需求的不同目的

「精實創業」重視消費者的回饋,希望企業能夠走出辦公室,直接接觸潛在客戶。在精實創業的前提之下,會花過多的時間預設各種使用者情境,並追求完美。然而持續的反覆思考,容易遇到兩個問題:第一、容易放棄好的想法,因為創新的想法總是脆弱的,很容易因為發想時害怕市場競爭,或是認為大環境不友善而被否決。第二、專家的盲點,當你跟有相同興趣、熱情或專長的人一起討論時,容易沉浸在共同的喜好跟思維。然而,Jon Kolko認為,以消費者感受為中心的「同理心設計」,同樣希望企業能夠走出辦公室,但背後的目的不同。「精實」是希望企業能夠找尋問題解決,從解決方式著手,尋找公司的商機。就如同《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作者Eric Ries所說:「提早接觸顧客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確切的答案。而是為了釐清潛在客戶的需求」。然而,「同理心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希望能帶給消費者感動。以使用者的感受為中心,不僅是探討存在的問題,而是建立與消費者間的默契,了解他們的喜好、價值觀以及對這個世界的體驗。

2.精實快速的模式,並非適用於所有產業

矽谷創業家Eric Ries在其著作《精實創業: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中,針對「精實創業」的理念提出的核心思想是,開發產品時先做出一個簡單的原型—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然後透過測試並收集使用者的回饋,快速修正推出新產品,再不斷的修正產品,最終適應市場的需求。換句話說,就是在最少資源與時間花費下,儘快了解市場所需求的產品。然而,大多數的產品、服務和系統建立在相當大的架構下,不可能在沒有仔細計畫的情況下執行,企業需要非常仔細地思考,產品的使用經驗會如何影響消費者的生活。就像是Uber的行動App,儘管表面上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設計,操作起來非常方便、簡單,但背後仍依靠龐大的資料庫運作,以及以私家轎車為中心的基礎設備。

3.「可行性」與「情感」的核心價值差異

「精實創業」在產品發展的過程中,強調的是反覆地試驗。收集不同版本的點閱率變化後進行分析,比較用戶對於不同版本的回饋。最後,根據分析結果,重新設計出更完善的版本。部分精實創業的擁護者,提出更極端的建議作法,就是推出該產品原本完全不存在的功能,測試市場反應,看人們是否有這樣的需求。由Y Combinator培育的新創公司Coin曾經以這樣的手法測試過。Coin在只設計出原型的產品簡介影片中,就成功在短短40分鐘內,創造五萬美金的營收。這種測試尚未成型產品的手法,經常跟「流量成長駭客」一詞連結。流量成長駭客是行銷人員與工程師的綜合體,主要功能是讓網站流量、產品銷售量、以及顧客數量爆增。在產品製造時,就取得消費者回饋,並同步思考如何行銷。因此他們必須思考企業該如何為產品找到更多用戶。在「同理心設計」下,產品生產的過程中也會反覆地測試,但重新定位了精實創業中「可行性」的重要性。同理心設計的「情感」是最重要的價值,不僅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體驗到產品情感上的價值。兩者原則上的差異在於,以精實創業的「可行性」為出發點的原則是「如果你使用我們的產品,保證能夠解決你的需求」。但如果以「情感價值」為出發點,會變成「如果你使用我們的產品,保證能夠滿足你的期待」。Kolko以自己過去創辦提供學生計畫安排服務的新創公司MyEdu為例,可行性與情感兩者的差別:「我們誓言要幫助大學生在學業及事業上都能有所成就」是在可行性上的思維,然而情感上的思維則是「我們誓言要幫助大學生降低在學術這條道路上的徬徨」。

4.創業速度的差異

速度是「精實創業」與「同理心設計」之間最重要的不同之處。精實是講求速度的,而同理心設計是緩慢的。設計需要經歷反覆地沉思與系統性思考。好處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人們不只使用,而是「喜歡」使用。人們逐漸會期待體驗更多的產品以及服務。很多文章主張速度比品質來得重要,設計並不適合於每一家公司。但作者並不認同創業越快越好。很多新創的事業,是在一夕之間,或是某個周末,創業家靈光一閃想到的點子所創立的。他們迫不及待的想要改變世界,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接觸市場。因此Kolko主張透過「同理心設計」作為產品生產的核心價值,不只是為了推動創新產品及服務到市場。而是因為「同理心設計」可以為文化帶來長遠且持續的進步。Kolko認為,人們應該鼓勵每一個人一同發揮創意,提出創新的改變,讓我們的文化更好。用任何的方法,去改變現況,而「同理心」將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價值。

本文轉載自Start Up Taiwan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