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 PayPal、中國的支付寶,甚至 P2P 支付的 Square 與 Venmo 等新支付工具發展相當成熟,許多人驚覺台灣的網路金融服務發展緩慢,隨著第三方支付專法通過,台灣新的金融市場生態系隨之而起,先前江蕙售票演唱會引起的風波,專家點出是「雲端」和「金流」搭配的不穩定所導致,PunProbe磅礡峰會昨邀請紅陽科技副總經理李鴻鑫、酷米移動傳媒執行長許世杰、永豐銀資深協理梅驊,分別從技術、系統、銀行端來暢談台灣的支付前景。
(台灣已有多家業者布局行動支付市場,其中群信即以TSM行動支付信託管理平台作為出發點,不過市場上仍有許多其他系統業者在覬覦這塊大餅。照片來源:蔡仁譯攝)
哪一種行動支付技術能搞定發卡銀行端
許世杰先以技術的觀點來探討,由於他本身早在2001年擔任東森購物資訊長,當時在電視購物以及網路購物一年營收上百億元,東森購物整體交易系統都是他設計的,不過當時他就發現,很好用的信用卡並不適合線上交易環境使用,容易會產生盜刷的問題。
而最近話題超熱的行動支付,他認為有許多公司弄了一堆技術把信用卡裝到手機上,但這樣並沒有解決原來信用卡在線上交易遇到的問題,至於同樣也是話題超熱的第三方支付,則是大多用於C2C交易支付,會以小額儲值為主,就算被盜用也是金額不高。
但為了解決信用卡卡號容易被盜用這樣的問題,HCE(Host Card Emulation)是Google推出的雲端支付解決方案,這項服務在Google的Android 4.4版本中支援,有鑑於Google更早之前推出的Google Wallet遇到重重阻礙,新的HCE解決方案改以NFC模擬手機SE安全元件,並將這些資料存放在雲端,而不放在手機上。許世杰說,等於是設計一個假的帳號騙讀卡機,這樣的好處是不需要看任何電信公司以及發卡銀行的臉色。
至於最後一種行動支付的技術則是Token化技術,發卡行直接將卡號進行Token化,也就是一組無意義的代碼,許世杰說,這樣就不需要用卡片來線上交易或者線下交易流通,缺點是發卡銀行需要配合,但優點也是只需發卡銀行配合,其他交易流程都無需變動,而這也就是Apple Pay發表的技術,這是因為Apple夠大,所以才能一次搞定所有的發卡行。
而之前傳言說支付寶考慮跟Apple Pay來合作,許世杰認為這是因為支付寶也想要擴大落地交易,也就是在線下都能使用,而如果這項合作談成,支付寶轉身就成為全球最大的發卡機構,而他的用戶就連去美國的店家也都能使用,這是相當驚人的。
網路金流發展邁入新的世代
紅陽科技副總經理李鴻鑫表示,早在2000年台灣就有紅陽、藍新、綠界三家網路金流公司投入其中,也就是人稱金流紅藍綠三公司,不過在2007年時,金管會突然說網路小店家每一家都必須跟銀行來簽約才可以進行網路信用卡交易,當時有很多銀行都覺得網路小店家規模很小,不太願意接,當時的金流公司幾乎快要斷炊,幸好後來有找到小型銀行願意承接,而就在那時,中國的支付寶開始起步,後來就迅速蓬勃發展。
到了2011年時,金管會終於更改了信用卡管理辦法,修正可使用網際網路金流平台,而到了2013年,紅陽則變成網路大特店的位置,店家終於不需要再跟銀行簽約,2014年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終於三讀通過,現在大家就等子法出爐,業者們都期待能對台灣的新金融市場能發揮更多效益。
李鴻鑫說,有鑑於 ApplePay 受限 NFC 裝置跟行動金流的不普及,公司發展「Swipy超音波支付」技術,消費者想要買電視購物節目上的商品時,不需拿起電話撥號,只要將手機的麥克風,透過電視喇叭將商品資訊即時傳遞到手機,並完成支付動作即可,該技術也可應用在演唱會購票或是百貨商展販售等場合。
紅陽公司於 2013 年便開始提供 Android 與 iOS 作業系統行動裝置用戶,透過「Swipy收付便APP 」使用行動裝置做 NFC 支付,進而提高消費金額並降低微型事業體進入的門檻,消費者可透過「Swipy收付便APP 」電子錢包,直接與商家做感應付費,目前已經引超過 2000 間店家下載。
近期,紅陽科技更獲永豐金與旭陽創投近億元資金挹注,發展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以及多媒體商務服務,後續發展值得期待。
銀行面臨的第三方支付挑戰
而針對第三方支付母法三讀通過後,市場上擔心銀行業者的未來,而過去曾在雅虎、PChome、eBay有20年資歷的永豐銀行資深協理梅驊說,自己過去都在電商公司工作,非常了解電商市場,以及整體交易流程,第三方支付市場很大,業者不必擔心銀行競爭的問題,就像過去雅虎、PChome、eBay已存在,但露天拍賣仍在市場有一席之地,只要從客戶需求出發,一定會有商機。
梅驊指出,來到金融公司公司後,常聽金融同業說台灣管理防弊太過頭,但其實有時要從另一個角度看,因為現在的方向是趨向開放,所以思考要嚴謹,但嚴謹跟防弊是兩回事,風險需要被合理管理。他認為,現在法令限制許多,但事實上許多情境在過去、或者未來電子商務不一定會發生,因為儲值與預付、分期付款的需求都不一樣。
像儲值分小額多次或單筆,預付也有分很多種,他舉例,例如雜誌是單一商品、可每月訂購,但儲值買雜誌沒有先享受、後付款的效果,因此支付模式不會採用儲值,或是說許多金流需求在現有支付工具中(如信用卡)就能滿足需要。至於「逆金流」問題,當消費者在網上交易發生問題(交易行為有問題、金流問題),錢是否可退還付款人,這也很重要,回到先前所說風險是要管理,不是一味開放不顧風險。
梅驊分享,目前永豐在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主要從客戶需要出發,也就是視中小企業或個人是否需要新的金流需求來發展。像是最近即將推出業界「行動版」的第三方支付服務「豐掌櫃」,會員可從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裝置,透過「豐掌櫃」行動版,就能完成購物、付款或訂單查詢。
他舉例,豐掌櫃行動版買家可針對已下單購買、但尚未付款的商品,在「付款去」功能中,查詢詳細交易內容及匯款資訊。而賣家可用「收款明細」了解目前訂單狀況。而賣家可利用「收款明細」了解目前的訂單狀況,包括待處理的新訂單、買家是否完成付款,或是有交易需要確認、退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