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網路時代的草根逆襲,給年輕人帶來什麼機會?

editor 周恆星/極客公園 2014-08-13
網路時代的草根逆襲,給年輕人帶來什麼機會?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網路註定是年輕人的天下。不同的是有些人成為新貴,有些人變成炮灰。網路公司和年輕人之間需要怎樣互相選擇?

這段時間關於小米的網路公司文化和諾基亞的傳統IT公司文化的討論甚多,我在這裡講一個剛認識的年輕人的故事吧。

Ivan Wang(王劭恩)是獵豹移動在臺灣的Marketing經理,目前被公司短期派到矽谷出差,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他。

這個23歲的大男孩,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他之前還有一個身份,是小米在臺灣的第一個員工。在Ivan還在讀大二的時候,基本不在學校,大部分時候在校外教高中生英語。此外他還喜歡研究各種電子產品和網路,就像Ivan自己說的:「網路對我而言就像在血液裡流動。」。那年他在網上看到了小米發佈會的影片,認定小米未來會變成大公司。於是Ivan給小米發了一封郵件。「小米要國際化,第一站肯定是臺灣。雖然我不是工程師,但我覺得你們需要一個懂科技也懂語言的人。」他很快收到了回信。

Ivan 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將小米的中文手機介面,翻譯成符合臺灣人閱讀習慣的繁體中文語句。十萬字的內容,他花了三天時間翻完。半年後,他正式成為小米在臺灣的首位員工,他領到的薪水是一般大學畢業生薪水的2倍以上。在那段時間,他負責小米在臺灣的品牌行銷,並協助公關和產品測試,把小米在臺灣的Facebook粉絲頁從0做到15萬粉絲。

所以幾個月前Ivan離職加入獵豹的消息傳到北京,一些小米高層紛紛挽留。

Ivan對於小米不可或缺嗎?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Ivan是網路公司喜歡的那種年輕人:聰明、視野開闊、學習能力強,放在一塊地方就能野蠻生長。

坦率的說,對於全世界的年輕人,這是一個悲慘的時代。經濟的停滯和產業的劇變帶來的是迷茫和焦慮。跟我同齡的一些美國朋友,一畢業就背負著沉重的學貸,許多至今仍在做著廚師、收銀員等薪水卑微的工作;在歐洲,這片世界上最文明的土地,失業的年輕人像孤魂野鬼般在大街上遊蕩。在臺灣,Ivan告訴我,畢業生的平均工資在臺北生活很困難,以至於像小米和獵豹在臺灣開稍微高點的工資應聘者如潮;在北京的兩年,我也親眼看到生活已經把大把20多歲的年輕人,折磨成了中年人。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屬於年輕人,只有網路了。 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幾年內經歷著雲霄飛車般的劇變,不變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其中。為什麼網路需要年輕人?因為這是世界上增長最快也最動盪的行業。如今的網路跟古代的戰國時代沒有什麼區別。豪強並起,今天還是王者,明日就一命嗚呼。戰勝對手的決定性因素,除了黃金,就是戰士。

為了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生存,網路公司需要的是晝夜奔襲千里、攻城拔寨的戰士,而不是亦步亦趨,行動緩慢的老弱病殘。什麼樣的人是戰士?就是年輕健康的身體加上一股熱血和蠻勁,義無反顧追求完美,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地加班,像瘋子一樣自我折磨……不管是佐克伯提出的「Move fast, break things」,還是李彥宏宣導的狼性,都是這個道理。

瘋狂的冒險帶來的是財富。在矽谷,那些不停湧現的科技新貴,不斷拉動的房價上漲讓當地人苦不堪言;在北京,據說如今售屋小姐眼中的目標客戶,除了煤老闆,就是那些手握上市網路公司期權的年輕工程師們。

而另一面,是過早的衰敗。毫不誇張的講,很多網路公司的年輕人是用生命在工作,燃燒自己點亮公司。許多人可能還不到三十歲就像磨損嚴重的機器,甚至落下一身慢性病,到了一定年限就幹不動了。

所以網路註定是年輕人的天下。有人要說,讓人一天工作12個小時,晚上不能陪女朋友,週末不能出去放鬆。這是正常人的生活嗎?當然不是!這樣合理嗎,當然不合理!這樣人道嗎,當然不人道!但套用現下流行的一句話。「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這就是網路行業的遊戲規則,兩軍交戰搶佔要地,日行八百里的一方肯定比日行五百里的一方先行到達,速度和體力決定勝負。

所以請不要咒駡小米吃人的加班文化,也不要嘲笑那些諾基亞被裁的員工。一切都是關於選擇,「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如果你受不了,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可以嘗試跳到其他行業,這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即使在矽谷,也每天都有人忍受不了,退出網路搬到別處。

下面這段話,我知道肯定會挨駡,但我還是要說。如果你身處網路行業,某一天你的老闆把一項很有挑戰性的工作擺在裡面前,你不應該抱怨,甚至應該感恩。要知道你的大部分身處其它行業的同齡人,在你這個年紀,只能跟在老闆(通常年紀比他們大很多)的後面,做一些與自身無關和跑龍套的事情。這些超出你能力和精力的任務可能讓你產生挫折感,甚至崩潰,但卻是最好的練級手段。菜鳥可以在這樣練級中迅速成長為大牛。這些年我採訪過的年輕的創始人和CEO們,莫不是如此。

如果你們並不在網路行業,其實你們還是可以利用網路做很多事情,下面就是我認為的可以利用網路習得的三種能力。

1.快速學習能力

坦白講,我覺得如今的教育體系已經跟不上時代。年輕人在學校裡面學到的東西對於很多公司來說一文不值,在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讀大學。Ivan 的學校在臺灣很一般,學的專業也跟網路沒關係,但他在業餘時間的學習能力成就了他。當如今在網路上,你可以學到你想學到的任何東西,不管是焊接電路板還是最新的Swift語言。相信在未來最搶手的人才是那種可以通過網路迅速習得技能解決問題的人。

2.自我行銷能力

網路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就是能把個體的影響力最大化。「英雄不問出處」,網路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微博上那些草根大V,還是淘寶上賣各種產品的小鎮女孩,總而言之,只要你有一技之長,網路就有給你展示的舞臺。這樣做不但能讓你潛在的雇主和合作夥伴找到你,而且當一份你喜歡的工作機會降臨到你面前,那些就是你最好的簡歷。現在大紅大紫的王自如就是最好的例子。

3.國際視野

網路正在迅速讓世界變成一個村落,未來行業整合將跨國界在世界範圍內快速進行。問到為什麼要加入獵豹,Ivan \說是因為新公司能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有機會看到比臺灣和大陸更遠大的世界。「移動終端的國際化,能用極短的速度滲透世界每一個角落,這非常吸引我。硬體和軟體我都幹過以後就沒什麼怕的了吧。」我還有一個在諾基亞工作的產品經理朋友,已經通過了小米的第二輪面試,他現在正在苦練中文,只要一拿到offer,就毫不猶豫跳上前往北京的飛機。

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剛剛畢業,有兩份工作——一家知名的外企和一份小型的網路創業公司,應該選擇誰?

我會說後者。不久前Google創始人說,未來大量傳統工作會被機器取代導致許多人失業;而一個網路高管也告訴我,他們現在招人寧願要沒有經驗的新人,也不要大型外企的員工,因為他們知識解構單一,還往往自以為是不願意學習新東西。所以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與其去知名的外企做一顆螺絲釘,不如到小型網路公司滾爬幾年努力成為公司的棟樑。因為螺絲釘隨時可以被取代,而棟樑放在哪裡都是棟樑。

本文出自極客公園,作者為周恆星。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