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如何透過一個糟糕的預算編制,毀掉你的公司

editor 36氪 2014-07-25
如何透過一個糟糕的預算編制,毀掉你的公司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是技術出身的公司創辦人,但是技術創辦人一直以來的做法往往給自身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例如,將預算編制過程搞砸。

首先我會以自己的負面案例現身說法,提供大家作為借鏡。我們的銷售增長非常快速,以至於我們面臨到最大問題是無法應付那麼多的客戶。為了擴大能力和搶先競爭對手佔領市場,我和我的團隊規劃好一切必要的活動。

接下來,我設置了目標和執行項目給每一位負責的夥伴。我跟團隊一起為每個目標設定了領先和滯後指標。然後我告訴團隊找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做些什麼,再返回所需的人員編制和預算。最後,我按照業界基準(大多有削減)對這些需求進行了調整,做出了一個自認為行得通的計劃。

以下是基本的流程:
1、 設定可讓我們發展的目標
2、 目標分解,釐清特定團隊在每一個目標的責權
3、 目標細化為可衡量的
4、 估算出實現目標需要多少人員
5、 估算成本
6、 與業界基準對照
7、 進行調整、優化
8、 執行

這個流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吧 ?如果你不是有經驗的經理,估計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它差點把我的公司給毀了。實際上,上述流程完全是不能採用,如果你想打造一種混亂的文化並把自己的公司搞破產,否則的話都不應該遵循。

每每詢問專案經理需求時,我都會無意識地遊戲化預算的編制流程。這場遊戲是這麼玩的:遊戲目標是讓每一位經理打造出規模龐大的組織,好讓他的職能重要性膨脹。而他自身的重要性也因此得到提升。現在你可能會想,「我的公司不能會這樣。我的大多數員工都不會這樣。」你看,遊戲的美就在這裡。只要有一位選手加入遊戲開始玩,其他人就會參加,而且拼命玩。

很快,隨著經理想出了聰明的戰略和戰術來改進獲勝機率,遊戲設置變得複雜起來。常見的遊戲技巧之一是劇烈擴大目標範圍:「你說你要提升市場形象,我就想當然地認為你指的是全球形象。很自然的,你不會希望我的視野狹隘到以美國為中心。」

團隊為了給CEO 足夠的刺激,還有一項很棒的技巧可利用,那就是聲稱一旦公司無法實現其指標則會陷入悲慘的狀況:「如果我們不把銷售提高500% 而競爭對手做到了的話,我們就會被遠遠的拋在後面。如果我們落後太多,就永遠也別指望成為No.1。如果當不上No.1,那我們就僱不到最好的人,就不能要求最佳實踐,或者開放不出最好的產品,然後陷進死亡漩渦之中。」至於競爭對手今年幾乎沒機會增長500% 這一點就不用提了。

該流程還有個問題也很微妙:我問團隊需要什麼去實現目標時,他們自然會假設自己能獲得所需。因此,團隊領導會把自己的想法廣而告知給成員,並把新獲得的資金分配下去。這樣一來,其需求與士氣不可救藥地被綁定到了一起,為他們又增加了好處。負責營銷的VP 跟我要10 個人和500 萬美元的計劃開支時,他的團隊已經知道了這項計劃。一旦對他的計劃進行重大的削減,他的團隊肯定會很不爽,因為他們為了這個方案花掉了兩週的時間努力工作。

「Ben 扣了這麼多。我是不是該另謀高就了?」這給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不得不制定很不明智的超額開支計劃。我的經理吹出來的泡沫又被我吹得更大,令我走上了一條燒光現金、破壞文化的自取滅亡之路。

問題的核心是我的預算流程沒有任何約束。我們是私人公司,沒有需要滿足的具體的利潤目標,而且手上還有一堆的銀子。開支計劃似乎非常隨意。沒有了約束,我就可以任意使用。

制定預算計劃的一條出色的約束原則是維持文化凝聚力。文化凝聚力的敵人是快速的人員增長。每年擴編超過一倍的公司,哪怕新員工的培訓和管理做得再好,往往都會出現嚴重的文化漂移(cultural drift)。

有時候這類增長是必要的,在特定如銷售部門中也是可管控的,但在其他部門往往會事與願違,因為內部溝通問題,這在工程和營銷部門是至關重要的。如果1年時間部門人數就翻至4倍,其效能可能還趕不上人數翻倍。而且你還要花更多的錢。

更糟的是,由於新員工得不到什麼指導,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做事,你還會因此而喪失了文化的一致性。當然,如果你的人數很少的話就沒有問題。從1人增加到4人,或者從2人增加到8人這沒問題。但是,要是從50增加到200,你的問題就大了,你得非常非常的小心。

在文化凝聚力原則指導下,一個好得多的預算編制流程應該是有約束的。如下:
運行率增長 —這裡說的是「run rate increase」,不是「spend increase(開支增長)」。應該根據歷史開支設置增長總量限制。
收入/虧損 —如果有收入的話,設定本年的的收入或虧損目標。
技術團隊增長率 —除非隊伍是收購併獨立運營的,或者技術團隊是用某種新穎的方式進行細分的,否則的話不應在1年之內整體擴編超過1倍。
技術團隊與其他部門規模比 —技術部門作出約束指標後,還應該設定技術部門規模與其他部門規模之比的約束。

在做出這些全局性的約束後,還應採取以下步驟:
1、 制定出約束指標之後再削減10-25%,在必要的時候給自己留出擴展空間。
2、 把上述預算按照合適的比率分配到不同團隊
3、 與團隊溝通此預算
4、 進行目標設定實踐,鼓勵經理透過預算內實現目標來展現其能力
5、 如果你認為某個團隊得到更多的錢,能夠實現更大的目標,那就從10-25% 的預留激勵資金裡面抽出一部分給那個團隊

讀到這裡,你們當中是否有人認為我已經失去理智了。作為技術專家,你明白最糟糕的是在開始之前就給問題過多約束。你會扼殺創造力,阻礙自己取得真正的成果。這正是我,作為一名工程師,與這個流程作鬥爭的原因所在:人為因素會把邏輯搞砸。說得具體一點,激勵手段如果不善加管理的話,會強烈刺激人的行為導致整體目被破壞。

出自36氪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