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3D列印啓動工業革命

設計產業正經歷巨大的轉變,設計師正從技術提供者成為服務整合者,未來的設計將是共創、共享(co-creation, co-sharing)。
在2012年的TED大會上,一項新的科技展示造成陣陣驚呼。Anthony Atala運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在舞台上印出了一顆人工腎臟,這項實驗性的成就將為醫療科技和慢性病整治帶來重大突破。
去年在設計界最大的話題就是3D列印技術(3D printing)將帶來的革新。過去這項技術只存在於工業設計和建築模型上,一般人很難想像該如何應用,設計師也多把3D列印當成是開發產品原型的技術。但是,當創新從軟體轉成硬體、從互聯網轉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時,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而這個改變從DIY Makers的運動開始展開。每年一度的Maker Faire吸引了全世界的硬體駭客(hardware hackers),他們用android等開源程式(opensource software)製造了機器人、智慧型家具等。致力於開發桌上型3D列印機的Makerbot去年更大舉籌資,吸引了亞馬遜線上書店創辦人Jeff Bezos的投資,另一個MIT多媒體實驗室旗下團隊Formlab,開發出最新一代機器,結合了鐳射雕刻和3D列印,還沒上市已經在知名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募得將近300萬美金的訂單。
這一切對設計界有什麼意義呢?過去設計是以設計師的思考和客戶的需求為中心,來產生解決方案。無論是產品或服務,這樣的模式基本上是單一線性的,會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設計師也鮮少掌握主導權。但3D列印機的出現開啟另種可能性,設計師可以用低廉的成本快速開發出產品模型,消費者在過程裡也可以參與共同設計。想像一個設計的平台是由消費者和設計師齊力發想,而這個平台也提供了共創(co-creation)的渠道,獲取的利潤也可以共享(cosharing)。設計,來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圖片提供:TEDxTaipei)
延伸閱讀:Anthony Atala:列印人類腎臟 、 [最硬] 3Doodler─可以隔空塗鴉的「3D列印筆」
出自《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2013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