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紙上專利 明日的科技新寵

想預知行動裝置的發展趨勢嗎?如今最準確的水晶球莫過於美國商標與專利局了!所有可能成為明日之星的技術都有跡可循。
當然,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近年來也引起了Google、Apple等公司競爭專利的問題,買專利驟然升至和買軍武同樣重要的等級,而當專利戰火燃起,法律制度通常只會搧風點火,敗訴的那方市場地位立刻面臨挑戰。
各家公司搶專利的原因在於這些技術若能有排他性,就會在未來5到10年發揮效用,讓該公司成為消費性電子市場的領袖。
舉例來說,觸感反應這項技術能讓使用者在使用觸控螢幕時透過震動或壓力獲得觸覺反應,可望成為觸控技術新一波革命,促成3D螢幕或智能有序觸控等。當然,最想要這項技術莫過於Apple,目前Apple手上已經有 3個觸感反應相關專利;這或許代表iPhone 6或更新的iPad有機會突破現有觸控規格。
於此同時,Motorola也有一個類似的觸控升級專利能讓現有的滑、輕點等觸控手勢加入「按」,螢幕下的感測器會將此動作解讀為「按下按鈕」。先不論這兩個專利在技術面上的差異,可以確定的是智慧型手機中數位與實體的差距將越來越小,未來用虛擬鍵盤打字可能會有真的碰到鍵盤的感受!
而隨著人人手機不離身成為正常現象,技術全面整合勢在必行,光是看看現在的NFC支付、Google Wallet與Apple最新的Passbook功能就能略窺一二;從專利演進來看,很快地,「整合」的定義就不緊緊是資訊協同,而是各種裝置間互相溝通。
Apple已經看上了幾個數位資訊交易與整合的專利 ,不排除將應用於iWallet並與Passbook功能結合。而Nokia在經歷市場大洗牌後,也開始投資新奇的專利,例如來電震動紋身等,也許硬體與人體整合將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專利顯示我們真的不該再把手機稱呼為手機,這太小看它們了。所有行動裝置品牌都極力打造全面化的工具,除了能打電話外還能幫你買咖啡、幫你開車、讓你不用機不離身也能與人溝通。
而在純硬體專利的部份,除了OLED面板已確定是大勢所趨外,石墨烯看來也將是新寵兒。
這個於2004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位科學家發現超物質是出自鉛筆石墨中的二維碳原子晶體,只有一層原子那麼厚,已被證實除了是最堅硬的物質外,更是超級電晶體,還能讓任何東西更帶電,目前已經引起Nokia極大的興趣。
出自T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