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
新的一年,生活就像被按了reset(重置)按鈕,任何事情都能夠被重新檢視、重新安排、重新開始。大家最關心自己的運勢會如何,而運勢裡最讓人在意的不外乎就是工作跟感情這兩塊了。
尤其在感情方面,大多時候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感情裡想要什麼、或覺得自己在感情裡好像有不同的命運或人格。
年復一年,除了靠各種玄學給我們一些指引與信心,我們在感情裡好像什麼也做不了。
真的是這樣嗎?
這篇我們想初淺探討「找到靈魂伴侶獲得幸福」這件事,除了投靠玄學,到底有沒有辦法用邏輯分析的方式來找到我們能在感情上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 我們聊到何謂靈魂伴侶以及為什麼你會想要擁有一個靈魂伴侶,這篇我們要聊實際面的事情:
/ 1 / 從演化來看吸引力。到底怎麼變成一個有吸引力的人?
/ 2 / 適合的靈魂伴侶去哪找、怎麼找最快?
不管是要找靈魂伴侶還是要交到普通朋友,基本門檻其實都跟吸引力脫不了關係。回想看看,會變成你朋友的人應該都有某個特質吸引了你,同樣的你一定也有某項特質吸引了他,這讓你們兩個願意再次跟彼此見面,然後變成能夠常常相處、進而演化成朋友。
想想看,你那項吸引你朋友的特質會是什麼呢?
我們先科普一個生物演化的觀念:你的吸引力與你的基因強健度是有直接關係的。而你生存的最終目的是延續你的基因 —
長相好看的人五官很對稱,而對稱的五官代表了沒有重大疾病破壞身體結構對稱性;高大充滿肌肉的體型代表沒有營養不良且有運動能力;幽默感代表了能快速聯想、擁有敏捷思考的基因。這些我們喜歡的特質,其實都代表了這個人的基因是否強健。
再來,從達爾文的「性選擇 Sexual Selection」演化角度來思考篩選伴侶這件事我們可以先想想,如果人要生存,是不是身材越強壯生存機率越大、越容易繁衍、越吸引人,那為什麼我們反而喜歡骨瘦如柴的女生?如果為了生存,遇到危險時應該要懂得躲起來保護自己,那為什麼女生反而喜歡不顧一切衝向危險的英雄?你會不會常常問天問大地,為什麼現今社會沒有唐朝的審美觀,欣賞較胖的身材?
這一切的答案都跟一件事情有關:基因生存能力的比較值。
跟你的同儕相比,你的基因在現今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延續機率)是高還是低?
在現代都會生活跟在古代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基本上豐衣足食(甚至過盛),一個人有沒有生存能力已經不建立在有沒有辦法吃飽,而是建立在能夠選什麼東西吃、能夠選哪個安全的區域住、能不能夠在身體或心理生病的時候讓自己被療癒。
一個骨瘦如柴的都會女生能夠在現代活得快樂,就代表她的生活能夠讓選擇她要吃多少東西、吃什麼樣的東西(而不是食物來了她就得吃並反映在體型上);而她纖瘦的身材讓她能選擇大多數的穿衣風格,像隻可以換衣服的孔雀展現自己,以上都代表了這個女生吸引伴侶的兢爭力(aka基因延續機率)會比其他女生高。
一個衝向危險的男生代表他比其他膽小的男生更有底氣跟信心面對危險,即使這個危險可能讓他喪命,但對女生來說,這樣的行為表現了男生能保護自己的能力。被保護也提升了女生基因被延續的機率。
這就是為什麼現今社會已經沒有唐朝的審美觀。在唐朝,高油高糖(甚至某些水果) 這些容易發胖的食物是貴族才吃得到的,微胖身材在當時代表了生存能力,在現今社會則剛好相反。
以上論點的一個重點是「比較值」。你有多勇敢、生存能力有多高是基於你所處的那個社群群體來做比較的,這稱為「社交相對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在意周遭的想法、朋友的成功我們有時會嫉妒、同儕快不快樂、有沒有升官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從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你在一個群體中的位置,與你在這個群體的生存相對能力息息相關,也就和你在這個群體中的吸引力成正比。
社會演化改變了我們對外表特徵的吸引力標準,那其他的呢?內在美、價值觀在吸引力上有任何份量嗎?
有的。因為人類能在外表上做的改變並不多(至少在整形普及起來之前…),因此外表之外的其他因素變成吸引力競爭上的關鍵,外表頂多是展現你其他優勢的一個媒介。
頂尖心理學家希伯(William von Hippel)曾在他的書中提到:
有許多方法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因此有許多種途徑可以獲得幸福。如果我長得又高又壯,我可能會透過運動或其他體能競賽來吸引伴侶,但如果我長得很弱小,那麼我最好試著透過幽默感或善良來吸引伴侶。這些體力、腦力和人格方面的差別,也讓我們各自適合不同類型的職業。人們通常會從事自己擅長的活動,避免自己不擅長的活動,以此選出最適當的策略。成功的潛力以及被群體重視的程度會影響我們的動機系統,所以不同的活動會讓不同的人感到開心。如果比起體育,我更擅長的是美術,那麼我可能會在畫畫的時候獲得更多滿足感,而不是在踢足球的時候。這些個人差異也會在生命中的不同時期發生變動。
人類的吸引力跟自身體力、腦力、人格息息相關,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討論都聚焦在最難改變的外表上。到底怎麼提升自己的吸引力?我們可以根據以上總結幾個想法:
(a) 先了解在你所處的生活圈/社交圈裡,你與你的同儕相比,就外表、專業能力、才華、人格特質等等來說,有哪一項是你相對有自信、相對喜歡自己有這個特質或特色的。
(b) 從基因演化的角度來想想,你的哪一項特質能夠體現你的基因是值得被延續下去的。例如:一個健康的金錢觀念能夠讓你在都市生活游刃有餘;樂於助人的善良特質能讓你的朋友變多、社交圈變大;靈活的頭腦(高IQ/EQ)讓你能立即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c) 試著讓以上你本來就擁有的(a) (b)特質被身邊的人看見,而不是去迎合大眾媒體、網美/明星所推崇的特質去整形、假裝、改變自己。人類進化到現在,可以分辨其他人所呈現出來的特質是真是假的能力比你想像中的厲害。
開始聽到身邊許多在tinder上認識、交往、結婚的案例,但他們目前還屬於極少數,大多數的人在約會導向的社交軟體上約了不下100個對象見面,連個能好好相處變朋友的人都沒找到,更不用說靈魂伴侶。以「右滑長相」為主的約會軟體可能不是能夠提高你找到靈魂伴侶的方式。
在等待宇宙賞你一段浪漫邂垢的同時,你還能做什麼來幫助你找到靈魂伴侶?
(a) 誰是你的靈魂伴侶候選人?你身邊的人都是。「身邊」指的不僅僅是你現有的朋友圈,包含你坐在一間咖啡廳裡、酒吧裡、辦公大樓裡距離你500公尺內的人。會出現在你身邊,就代表他們跟你的生活圈相近、品味類似、消費能力、社經地位差距不遠,你們有很大的機率會有共同話題、類似的生命經歷、產生共鳴。
(b) 怎麼被身邊的靈魂伴侶候選人看見?要在現有的朋友圈裡被看見其實很容易,使用現有的社群平台就能做到,不過注意,應該要被看見的是上述所提到的屬於你的(a) (b)特質,而非盲目的參考網美的經營方式或其他譁眾取寵的內容。在朋友圈以外要怎麼被看見呢?這就是ZIMA所能提供的基本價值之一。
ZIMA做為一個邀請制的social club,用戶的素質控管嚴格,並用不同的社交圈來吸引有素質的用戶(例如:新創圈、媒體圈、設計圈、Expat圈等)。ZIMA的地圖功能能讓你能看見附近在線上、有時間社交的人的基本資料、透過即時發文了解他們現在在想什麼、想聊什麼。看見有興趣的話題,可以丟訊息。
(c) 在ZIMA上被看見之後呢?上一篇 有提到,一個人與另一個人合不合適,其實不一定要是從戀愛的動機出發。在ZIMA的世界裡,兩個人適不適合,我們鼓勵大家先從最基礎的觀念、人格特質層面探討。至於兩個人碰面後會發展成朋友、室友、戀人、還是同事,就不是平台或其他人能夠預測與干涉的了。
每個人的靈魂伴侶到底是不是只有一位?是不是一定要是能夠跟你發生關係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是一輩子?這些問題也很值得大家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被主流意識牽著走。
「思考如何過幸福的生活」可能是現代特有的消遣。性行為、食物、擁有專長、親朋好友、健康、家庭、社群、貢獻,這些都是我們祖先成功的關鍵,直到今天依然是。但現代世界有許多新選擇,我們時常無法確定這些現代版的新選擇有沒有像以前的一樣好。
心理學家希伯(William von Hippel)也做過相關的研究:我們的祖先如果想要成功繁衍,擁有長期的性伴侶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會覺得長期的親密關係特別重要。和適合的人成為伴侶後,我們最有可能獲得長久的幸福。問題是在我們祖先的環境中,新伴侶是很稀少的,因為他們一輩子都和一小群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在現今社會,新伴侶就像脂肪、鹽和糖一樣,源源不絕,不停地誘惑我們,讓我們想捨棄原有的伴侶,嘗試新的、更讓人興奮的。
大多數人比較擅長避免接觸誘惑,而不擅長拒絕誘惑,如果有人能夠成功避免新伴侶的誘惑,通常是讓自己不要與之接觸。比起城市,婚姻在鄉村可以維持得更久;如果你是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你的婚姻也會維持得比著名演員或搖滾明星更久。
來自全世界的崇拜以及名聲是所有人類的夢想,但你只要看看名人們過著波瀾萬丈的生活、在感情上不斷循環波折,就能理解與其跟風成為網紅/KOL,當個默默無名的人也許是你的優勢之一也說不一定。
--
歡迎還沒找到靈魂伴侶的朋友來這裡找我們繼續聊:
Instagram: zima_inc
Linkedin: ZIMA Inc.
©2021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