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的 Ego #4:Don't Pitch, Just Demo

「我們的系統用了 GPT-4,搭配我們自研的向量壓縮演算法……」
「這套演算法有 paper,可 scale 到數百萬筆資料……」
「我們採用全 event-driven microservice,保證彈性與可維護性……」
這些話我聽過無數次。
幾乎每個早期新創團隊的 pitch,工程師出身的創辦人都會忍不住「先講技術」——因為那是他最驕傲的部分,也是最熟悉的戰場。
但作為策略顧問,我經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他們停下,然後問一句話:
「你 demo 過了嗎?」
投資人不是技術審查官
早期投資決策,看的從來不是你用了什麼架構、寫了多少行 code、參照了幾篇論文。
投資人想知道的是:
- 你解決的是什麼痛點?
- 你是不是已經有一個最小但清晰的驗證?
- 用戶懂嗎?有反應嗎?有人願意付錢嗎?
這些問題,不是靠技術 slide 答得出來的。你唯一可信的證據,是 Demo。
講技術,是為了掩飾沒準備好
我不是要貶低講技術的人。
但我發現——很多時候,工程師在 pitch 中滔滔不絕地講技術細節,是因為他們內心知道自己還沒有足夠好的產品可以 demo。
技術說明變成一種煙霧彈,一種「我講得這麼複雜,你應該會相信我很厲害」的期待。
可惜,市場不是考試。你說得越複雜,投資人越不想問第二句。
真實案例:Demo 一上,氣氛全變
我曾陪一個健康科技新創團隊準備 pitch。創辦人是資深工程師,前幾次排練時,一直在 slide 上講演算法架構、資料標註流程、模組設計邏輯。
我讓他只留下三張 slide,然後開場就直接 demo。
結果是:投資人在第三分鐘開始問問題,第六分鐘開始問:「目前有誰在用?」、「客戶回饋怎麼樣?」、「需要多少資金擴展這套流程?」
整場會議成為對話,不是審問。
Demo 是你最強的 pitch,不是附加的裝飾。
只講技術,是一種工程師式的 Ego
這是《工程師的 Ego》系列,所以我想點出本質:
一直講技術,是一種安全區。
講你會的、熟的、控制得住的東西,不會被問倒,也不容易被 challenge。
但那也表示,你還沒真正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市場不會因為你技術強而買單,只會因為你解決了問題而付錢。
真正成熟的工程師 ego,不是讓你成為台上講最久的人,而是讓你能夠在 demo 時自信地說:
「這不是最漂亮的版本,但它已經在產生價值。」
如何把 Demo 準備好?
以下是我常給創辦人的三項建議:
- Demo 不需要完美,但一定要聚焦場景。
- 不要展示「你能做什麼」,要展示「別人用來幹嘛」。
- 操作流程越短越好。
- 登入、點兩下、看到成果。每多一個步驟,你的說服力就減一分。
- 搭配一句「驗證語句」。
- 像是:「這個流程,我們已經讓兩間公司測試過,每週節省 10 小時。」
投資人看到的不是技術,而是潛力。
結語:講再多,不如 demo 一下
在這個系列前幾篇,我講過如何說服工程師接受 MVP、如何避免完美架構陷阱、如何從尊重 ego 到轉化 ego。
今天,我想說的是——在 Pitch 裡,也要轉化 ego。
Pitch 的目標不是展現技術,而是證明機會。
技術夠成熟就 demo,技術不夠成熟,就 demo 一部分。
即使你現在只有一張圖能動,也比十張技術 slide 更有說服力。
下一篇,我想談談文化層次的問題:
如何打造一種「以交付為榮」的工程文化,而不是只講「優雅」、「乾淨」的閉門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