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數位相機成長率逾68%

Bnext 數位時代 2003-09-15
數位相機成長率逾68%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暑假期間的台股表現,就如同炎熱的氣候般熱浪滾滾,在大盤指數挑戰5800點的戲碼外,大立光電與聯發科之間的股王爭霸,更是讓投資人津津樂道。
8月27日,大立光電強勢開盤跳空上漲14元,盤中一度以344元價位超越聯發科(2454)成為新股王;9月初,大立光電又再度於盤中站上400元關卡,而同樣生產光學鏡頭的今國光學(6209)也以160元創下上櫃以來股價新高,而普立爾(2394)也創下91年6月底以來股價新高。
這波連動上攻的盤勢,使得數位相機概念股成為電子股中最亮眼的產業族群。 熱賣!

**來自於技術提昇與價格下滑

**「這波股價的推升,來自消費市場的大熱賣,」大華證券研究發展部協理蔡仲宗觀察。
去年全球數位相機總出貨量為2650萬台,年初時,各家研究單位預估,2003年的出貨量可達3200萬台,成長率約為20%,「沒想到各家一直上調出貨量,今年全年應該會有68%的成長,」蔡仲宗說。相較於其他資訊產品都是逐季成長的狀況,數位相機市場的爆發力,的確出乎意料之外。
「畫素提升、價格下降,造成換機風潮,是主要推動力量,」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楊勝帆分析。
畫素提升的一個重要關鍵,在於數位相機中最重要的零組件CMOS感測器技術的突破。過去CMOS晶片受限於生產良率的問題,多半只能供應100萬畫素以下的產品,但自今年開始,CMOS目前已可支援200萬畫素的機種,300萬畫素的產品也在準備當中,在品質上相去不遠、成本卻便宜10%~15%的情況下,讓廠商在光感測元件的掌握度上,有較大的空間與彈性。
以自有品牌「AIPTEK」為產品主力的天瀚科技,總經理王明松則指出,由於300萬畫素的沖印品質與沖洗費用,已經可以跟傳統底片的水準不相上下,更是讓數位相機一舉跨越「數位」界線,變身消費性產品的另一關鍵因素。
觀察美日大廠在上半年推出的新品,300萬畫素以上的機種達47種,200~300萬僅5種,更不用說200萬畫素以下的產品。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資料顯示,2003年300萬畫素占整體出貨比例,將進一步由28.4%提昇至32.5%,而200萬畫素的產品,則由34.4%降為25.7%。 競逐的廠商一多,自然就促使價格快速下滑。以300萬畫素搭配3倍光學變焦的機種為例,價格從年初平均500美元,年中時已降至400美元,降幅達20%,「從整體買氣來看,今年市場衝刺的重點,除了購買第一部數位相機,購買第二台的換機需求更是值得注意的現象,」楊勝帆指出。

**搶錢! PC大廠垂涎市場大餅

**
不只是傳統相機大廠積極經營數位相機市場,像是蘋果電腦、戴爾電腦、捷威電腦(Gateway),也都表明了跨足數位相機的興趣。8月初,惠普執行長菲奧莉娜親自宣布轉向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大霹靂」計畫中,數位相機就是其中的重點產品。菲奧莉娜指出,「普及的速度還是太慢了。」事實上,惠普經營數位相機市場早有一段時日,而與過去訴求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要降低數位相機與PC的依存關係,她表示,包括操作方式、價格、功能,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別看數位相機體積不大,精密與複雜程度不輸給一台PC。因此除了整機產品大有商機外,當然也帶動了核心元件如鏡頭組(Lens)、光感測器(CCD/CMOS)、晶片組、液晶面板等零組件的成長。
在這些零組件之中,除了CCD之外,台灣都有業者投入。例如友達所供應的中小尺寸面板,全球市占率就有20%,僅次於ST-LCD這家公司的22%。再以光學族群為例,亞洲光學上半年營收就較去年同期成長了68%,而大立光電上半年稅後淨利也有70%的成長。

**機會! 高品質零組件完備供應鏈

**「接下來看的,就是半導體的發展,」蔡仲宗指出。
2002年數位相機的半導體需求量為24億美元,占整體2%,其中包括了CCD/CMOS影像感測器、快閃記憶體(Flash)、特殊應用IC(ASICs),和數位訊號處理晶片(DSP),以及周邊相關的IC等,預估2003年將繼續成長約25%,成為半導體成長的一股新動力。
以凌陽科技為例,今年上半年出貨給數位相機使用的後段晶片,就占了總營收的20%,「我們相信,『影像力』將會主導接下來資訊產業的發展,」凌陽科技總經理陳陽成指出,在光學鏡片上,已有亞光及大立等公司投入;晶片方面,還需要努力,但憑著台灣在半導體業的基礎,只要將CMOS推進到300萬,台灣就很有競爭力。
「台灣零組件廠商的實力已經不輸日本公司,開始有能力切入中高階市場,」王明松強調。
在天瀚所採用的零組件,已有不小的比例來自台灣的業者,就整體供應鏈的成熟度來看,台灣跟日本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過去,台灣雖有能力生產數位相機,但多半集中在100萬~200萬畫素的中低階機種,但今年的情況已有改觀。普立爾在8月份推出國產第一台全中文介面、500萬畫素的機種,普立爾發言人謝祖葳表示,由於數位相機競爭激烈,且相對忠誠度高,所以必須朝向高單價路線經營數位相機市場,為公司創造更高毛利。他也透露,日系大廠已經開始丟出小量高階訂單給台灣業者。

**商機! 照相手機是下一個明日之星

**
然而,業者也深知,目前數位相機所需的CCD或是鏡頭組設計,許多專利還是握在日本手中,例如是變焦鏡頭組,沒有一定的光學經驗,很難掌握其精髓。
因此,業者雖然看好整體數位相機的發展,但重點其實開始轉移到照相手機的市場。根據英國市調公司ARC Group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照相手機的出貨量可達5500萬隻,而包括諾基亞及三星方面也都宣稱,照相手機將會取代數位相機的市場。
近期大立光電、亞洲光學兩者不約而同地宣布擴張計劃,為的就是因應照相手機的需求。大立光電將於蘇州成立轉投資公司,而亞洲光學則是取得82.5%的股權,入主台灣理光公司,以便快速取得照相手機所需的塑膠鏡片產能。大立光電董事長林耀英預估,明年全球照相手機的量將可望達1.5億支規模。
這把影像烈火會燒到何時?先問一下自己想不想再換一台數位相機吧!

挑戰股王寶座的大立光電
位在台中工業區的大立光電,去年以205元史上第三高的承銷價上櫃(第一高為廣達的375,第二高為聯發科的278元),今年又一度以400元價位站上台股股王寶座,投資人都很好奇,到底大立光電有何能耐?
成立至今已23年的大立光電,主要生產光學鏡片、光學鏡頭等零組件,創辦人也是現任董事長林耀英回憶,早年聚集在台中的傳統相機工廠或零組件廠,都是佳能(Canon)等日系公司為主,當年只有一家台灣本土鏡片廠,他認為台灣未來承接日本廠商技術的機會很大,於是找來了曾是德商保勝的同事陳世卿,開始大立光電創業第一步。
「一開始,我們根本不知道business在哪裡,」林耀英說,公司起初靠著提供相機維修、替換鏡片的微薄生意糊口,而他自己則勤於拜訪台中地區大大小小的相機廠,尋找商機,而個性較內斂的陳世卿就「看家留守」,專攻鏡片研磨與光學研發設計。
大立拿到的第一筆訂單,來自全友掃瞄器的光學鏡頭,但更大轉折點在1987年。當時普立爾董事長黃震智建議國內業者,發展塑膠鏡片,以應付相機輕薄短小的趨勢,結果只有大立一家認同,並順利生產。就是這個決定,拉開了大立光電與競爭者的距離,特別是今年業績的高成長,照相手機功不可沒,大立光電預估今年全年手機鏡頭出貨量將超過1000萬組。
為解決產能滿載的狀況,大立光電已在台中科學園區申請了近萬坪的土地,準備興建廠房,作為塑膠鏡片的基地,而在廣州東莞,將投入10億資金擴充玻璃鏡片生產及裝配工作,另外8月底的董事會中也決議投資500萬美元,在蘇州成立轉投資公司,以便就近服務客戶。
把鏡片當作鑽石般磨鍊的大立光電,正在發出動人的光芒。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