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H1全球VC投資呈現「量縮價增」態勢,資金明顯朝向AI、深科技領域、規模化、成熟化的案件集中,反映出投資人的投資策略更加謹慎,首選既有投資組合進行加碼投資,減少選擇新團隊作為投資試金石,讓新創團隊取得早期資金難度上升。然而Crunchbase報告指出2025H1天使輪/種子輪投資件數雖有減少,但投資金額仍持穩微升;另外,KPMG報告也指出2025H1種子輪投資金額中位數較2024年上升。為何種子輪募資仍能在投資馬太效應中昂然挺立?究竟哪些領域與新創在種子輪募資賽道中脫穎而出?爰此,本文利用Crunchbase資料庫攫取2025年前七個月種子輪獲投千萬美元以上的案件,解析募資表現突出的五大領域與各領域募資金額前五大的代表性投資案件,期能為尚在早期募資階段的新創帶來一些具前景的發展方向洞察與激勵。
在資金集中與先行者效應下,新創種子輪/早期階段募資面臨壓力
根據Crunchbase統計,2025年上半年VC投資件數持續減少中,但資金主力湧向成熟大型案件(如OpenAI、xAI、Anthropic、Scale AI等),使得投資金額上升至2,0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為2022年下半年以來「半年度投資金額」最高水準。
2025年上半年受到政策與關稅議題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全球資本高度動盪,尤其是資金流動性較低的創投市場,VC機構投資策略更加謹慎保守,普遍採「先加碼既有投資組合」的方式或是偏向「具備規模效應與商業模式驗證的」企業進行投資,甚或是投資少數「明星級大神剛成立的團隊」,形成資金向優質團隊集中的馬太效應,新案布局呈現明顯減少情況,新創團隊進行啟動期(種子輪或早期)募資活動難度拉高。
2025H1全球種子輪募資金額與交易規模在逆風中上升
種子輪(Seed Round)是創業者最早期的籌資階段,產品及商業模式在此時可能尚未成型,資金來源多半是創業者本身、親朋好友、政府補助,或者是天使投資人及種子加速器,如美國知名的Y Combinator,就是專門為新創提供種子輪資金的加速器,也曾投資不少獨角獸企業。
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VC資金流向後期、成熟型的募資案件,相當不利於新創啟動種子輪募資。即便如此,種子輪投資並未因此消失於投資版圖,相反地,Crunchbase的統計報告指出2025H1天使輪/種子輪投資件數雖有減少,但投資金額仍持穩微升。另外,KPMG報告也指出2025H1種子輪投資金額中位數由2024年的200萬美元上升至220萬美元。
意味著種子輪投資也呈現「資金集中」現象,換言之,投資人的資金大量流向特定新創,即便整體種子輪投資件數減少,但單筆交易募資規模上升,促使2025H1種子輪投資金額在逆風中依舊上升的局面。
2025年前七個月全球種子輪投資最強勁的5大領域
為了瞭解哪些類型新創在逆風中撐起種子輪募資的一片天,本文利用Crunchbase資料庫抓取2025年前七個月Pre-Seed(前種子輪)與Seed(種子輪)單筆獲投千萬美元以上的案件,共計有372件,較去年同期的336件多出近11%,其中更有八筆種子輪募資金額破億美元,屬於相當難得的現象。尤其是後期資金流動性轉強之際,能在早期獲得大額投資的新創,往往代表其背後有足以支撐未來發展的市場訊號與投資人信心,可能是具備技術突破、產業應用前景或強大團隊背景的新創企業團隊。
進一步觀察這372家在Pre-Seed(前種子輪)與Seed(種子輪)輪階段募得1,000萬美元以上公司所屬的產業領域,沒有意外,人工智慧領域的獲投件數居冠(94家),如同其在整體VC投資市場一枝獨秀的情況,種子輪募資市場亦是對AI新創的關注度最高。接著依序為健康醫療(62家)、區塊鏈(32家)、能源/資源/環境(27家)以及機器人(24家)。可以發現過去相對冷門的「機器人」在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加持下,投資的熱度明顯上升。區塊鏈在穩定幣話題下,加上Circle成功IPO,也激勵千萬美元等級的種子輪募資表現。
2025年前七個月全球種子輪投資最強勁的5大領域
後續本文將聚焦於在這些領域中獲得高額種子輪投資的新創,期望為國內新創團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鏡。以下將分別介紹前五大領域獲投金額前五高的新創公司:
一、「人工智慧」領域獲投金額Top5交易案
- Thinking Machines Lab(20億美元):該公司是由前OpenAI首席技術長Mira Murati所創立,其核心團隊成員大多來自OpenAI,具備AI領域「夢幻隊」背景。公司強調頂尖人才聚集、推動AI基礎科學與開源社群。致力於開發高度可訂製且支持人機協作的新世代多模態AI系統,打造能夠增強而非取代人類專業能力的AI平台。目前該公司尚未正式對外公開產品,未來預計推出重量級開源AI框架及支援客製化模型建構的工具,讓新創與研究者能更高效參與前沿AI的探索。
- Lila Sciences(2億美元):由Flagship Pioneering育成,創辦人兼CEO為生命科學與AI深耕者Geoffrey von Maltzahn,團隊橫跨生醫、材料、化學與自動化領域。該公司正在建立全球首個面向生命、化學和材料科學的「科學超級智慧」平台和全自動實驗室,並開創一種先進的人工智慧形式,不僅可以處理大量數據並進行預測,還可以協助科學家設計和開展新的實驗,提出假設並在現實環境中進行測試。
- TARS(1.22億美元):一家由AI領域專家及軟體工程師組成的AI驅動具身智慧技術公司。該公司以業界首創的Human-Centric具身資料引擎為技術核心,目前正在全力研發全球領先的實體世界AI和通用機器人全端技術體系。
- Genesis AI(1.05億美元):一家實體AI研究實驗室和全端機器人公司,目標為打造「機器人基礎模型」(RFM)和一個橫向通用型機器人平台,利用自研的物理世界模擬引擎產生合成數據與仿真模型,突破訓練數據瓶頸,使機器人可以泛用於多種現實世界任務,如實驗、物流、勞務等多樣化工作。
- LMArena(1億美元):該公司打造出開源、多社群參與的AI模型評測平台,強化AI模型效能與評比透明度,讓開發者、研究者與產業用戶能即時比較和選擇模型。其打造的線上AI模型評測社群平台,結合眾包評分、數百種模型即時測試與數據回饋,助力塑造整個行業的專有模型和開源模型評比,包括來自 Google、OpenAI、Meta 和 xAI 的模型,已累積千萬次評分紀錄。
二、「健康醫療」領域獲投金額Top5交易案
- PB Healthcare Services(2.18億美元):為印度PB Fintech子公司,正在建構中產階級可負擔的整合健康照護平台,結合醫療與保險,消除流程瓶頸,透過經營自家的醫院,並利用技術、數據和預防重點來改善患者健康狀況,避免手術並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護。該公司目前在德里NCR設立1,000床位醫院網絡,打造無現金、技術驅動之全面醫療生態系。
- VelaVigo(6,000萬美元):一家致力於多特異性抗體和ADC藥物研發的創新生物技術公司,主要布局在腫瘤和自體免疫疾病等領域。該公司目前已有10餘管線完成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階段,其中針對腫瘤的核心管線預期將於2025年進入中美臨床試驗階段。
- Renasant Bio(5,450萬美元):致力於開發用於治療常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病變(ADPKD)的口服小分子疾病改良療法。該公司正在推進一系列口服小分子疾病的校正劑和增效劑項目,這些項目針對ADPKD的潛在生物學機制,旨在恢復關鍵蛋白質的功能,從而阻止疾病進展。
- Avidicure(5,000萬美元):一家開創全新多功能抗體模式且廣泛應用於腫瘤學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正在開發雙重激動劑、多功能且親和力工程化的抗體「AVC-Boosters」,能夠安全地提供靶向且強效的癌症單一療法。
- Imagine Pediatrics(3,763萬美元):一支由兒科醫師領導的多學科團隊,成員包括醫生、護理師及其他臨床專業人員,具備深厚醫療及行為健康經驗。致力於為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兒童提供全天候(24/7)虛擬及家庭內醫療照護服務,目的是打破傳統醫療服務的接近性限制,讓這些兒童能在家中獲得整合醫療、行為及社會支持的照護服務。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取代兒童原有的醫療團隊,而是與家庭、醫生及社區資源密切協作,形成「包覆式」照護模式。該服務使用專門設計的手機App支援即時問診、虛擬看診及家庭檢測和治療。
三、「區塊鏈」領域獲投金額Top5交易案
- StarTower(5,000萬美元):一家致力於完全去中心化的實體基礎設施和共享互動的資源公司。其技術融合了區塊鏈和人工智慧,保障網絡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並促進智慧型設備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跨資產結算。
- Solix(2,950萬美元):一家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的供應商,透過其創新技術讓用戶能夠共享並貨幣化過剩頻寬。其核心技術模型情境協定(MCP)實現了AI模型與即時情境資料的連接,為頻寬分配提供動態、智慧的決策支援。
- Stable(2,800萬美元):該公司致力於打造一個以穩定幣驅動企業級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Layer 1區塊鏈平台,以推動穩定幣在支付、清算、資金管理和跨境交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 Miden(2,500萬美元):一家致力於下一代去中心化應用的區塊鏈協議公司,主打可擴展性、隱私與安全性,同時不犧牲去中心化或自主管理。其創新架構稱為「邊緣執行」,允許大部分交易在用戶端本地執行並生成零知識證明,降低區塊鏈負擔,提升交易速度與隱私保護。
- Labs(2,250萬美元):一家擁有多個實驗室的人類增強技術平台,涵蓋人工智慧、沉浸式現實、實驗科學、區塊鏈基礎設施、加密金融、人類體驗和前沿硬體技術。
四、「能源/資源/環境」領域獲投金額Top5交易案
- Xcalibur(4,117萬美元):全球領先的航空地球物理與地圖繪製公司,致力於自然資源(包括可再生與非可再生資源)的測繪與評估。其服務範圍涵蓋礦產開採、石油天然氣、政府部門、能源及公用事業等,利用技術和智慧數據推動能源轉型,促進永續經濟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 Tulum Energy(2,700萬美元):一家致力於清潔氫氣生產的創新企業,利用基於電弧爐(EAF)的甲烷熱解技術來生產低碳氫氣。該技術在不使用氧氣的條件下將天然氣裂解成氫氣,並以固體形式產生碳副產品,實現高度能源效率與低排放。
- Stellaria (2,671萬美元):致力於開發新型核反應堆技術,特別是熔鹽增殖燃燒反應堆(MSR)。該公司旨在研發內部以液體形式產生所有必需裂變燃料的反應堆,無需外部補充燃料,目標提供更安全、高效且永續的核能解決方案。
- DePoly(2,300萬美元):一家瑞士的清潔科技新創公司,致力於化學回收技術,能將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廢料轉化為與原生材質品質相當的高純度原材料。其技術無需預分揀或預清洗,可處理複雜和污染的塑料廢棄物,實現低碳且高效的塑料循環利用。
- DG Matrix(2,000萬美元):一家電力路由器平台開發商,致力於開發和商業化全球首款多端口固態變壓器Power Router,主要應用於電動車快速充電、微電網及數據中心等領域。
五、「機器人」領域獲投金額Top5交易案
- Qianxun Intelligence(兩輪共1.56億美元):一家致力於通用人形機器人與新一代具身大模型研發的公司,聚焦於智慧製造、物流等高附加值場景。該公司於今年推出搭載自研VLA 模型的全力控人型機器人Moz1,為中國首款高性能全身力控人形機器人。
- Persona AI(2,700萬美元):一家人形人工智慧領導公司,致力於研發適用於造船、工業製造等高體力需求場域的人形機器人。該公司推出結合工業級準確度與人類靈巧度的機器人,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和提升工作安全性。
- Dyna Robotics(2,350萬美元):致力於開發執行單一任務的低成本AI機器人,其初期目標是解決摺衣服、切菜等具體工作,透過固定機械臂與AI模型結合,逐步推進具身智慧的發展,最終目標是打造通用型具身AI機器人。
- Watney Robotics(2,100萬美元):一家創新移動機器人公司,研發用於室內垂直農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該公司開發的移動機器人Watney能夠自動完成運輸、舉升和監控植物托盤等任務,提升垂直農場的生產效率,並減少高成本和勞力密集問題。
- THEKER Robotics(1,800萬美元):一家為廢棄物管理和物流等領域開發智慧通用機器人的新創公司,該公司開發了基於深度學習的視覺和控制技術,使機器人能夠自主適應不斷變化的工業環境,而無需重新編程。
六、其他領域募資亮眼案件
此外,亦有5家獲投金額排名位於全球前15名,但不屬於上述五大領域的公司,分別為:
- Cavan Auto(1.68億美元):致力於研發和生產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驅動的新型商用車輛。公司主要服務物流行業,產品涵蓋城市物流、城際運輸及卡車線路物流,打造環保且高效的商用新能源車。
- Atlas Data Storage(1.55億美元):該公司基於DNA的高數據密度、超長耐用性以及低成本複製能力,旨在推動DNA數據存儲技術的商業化與創新。其技術融合了新型半導體晶片和酶工程,能有效提升數據存儲容量和耐久性,廣泛應用於媒體、科學研究、合規文檔及文化遺產保存等領域。
- Coreview(8,355萬美元):致力於矽基OLED微顯示技術的研發與製造,以提供高解析度、高對比度、超輕薄、低功耗且高可靠性的矽基OLED微顯示器件及柔性AMOLED顯示器模組,產品廣泛應用於VR/AR、電子觀景窗、特殊應用、車載及行動便攜式智慧設備等領域。
- Amca(7,650萬美元):一家先進製造公司,公司定位為傳承並發展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產業的先驅,透過收購和整合專業供應商方式,並開發創新產品。該公司設計和製造介於標準化零件和完整系統之間的產品,例如感測器、動力裝置和飛行控制電腦等對系統功能和性能至關重要的產品。
- Gensmo(6,000萬美元):一家時尚科技公司,致力於開發AI驅動的時尚購物助理應用。其平台能通過拍照、文字和圖片等多種方式,提供虛擬試穿、穿搭推薦和一站式購物服務。用戶可快速生成個人數字形象,進行虛擬試穿並直接購買全球幾百萬種商品,大幅提升用戶的購物體驗和時尚搭配效率。
2025年全球種子輪投資四大亮點新趨勢
在Crunchbase報告中提到長壽、國防科技、回收和廢棄物減量以及太空技術等4個領域為今年種子輪投資的亮點趨勢。在長壽領域,從阿茲海默症的超音波治療,到利用基因療法修復老化細胞,再到再生醫學,獲得種子輪資金的新創公司正致力於多樣化的療法研發,目標在於延長人類壽命並提升生活品質。其中獲投金額最高的公司是Grey Matter Neurosciences(1.4億美元),該公司開發基於聚焦超音波技術的神經調控裝置,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和其他腦部疾病。
在國防科技領域,除了上述有提到獲投金額排名位於全球前15名的Amca之外,獲投金額第二高的公司為Union(5,000萬美元),該公司透過「以軟體驅動的次世代工廠即庫存(Factories-as-a-Stockpile)模式」來重塑美國的國防製造基地,並已將軟體驅動的自主機器人技術與精密製造及持續改善實踐融合在一起。
在回收和廢棄物減量領域,除了上述在能源/資源/環境領域提到的DePoly之外,獲投金額第二高的公司為Oxyle(1,600萬美元),以解決永久化學物質(PFAS)污染問題,該公司研發出世界首創且具有經濟效益的PFAS催化破壞技術,能永久性摧毀有害PFAS分子,去除率超過99%,且能耗至少比其他技術低15倍。
而在太空技術領域,獲投金額最高的公司是OKAPI:Orbits(1,480萬美元),致力於提供全面的太空交通管理解決方案。該公司利用基於人工智慧的空間態勢感知(SSA)和太空交通管理(STM)平台,幫助衛星運營商減少超過70%的碰撞風險,涵蓋軌道確定、碰撞預警、機動設計和合規性檢查等服務。
5大領域、4大新興焦點,構成2025早期投資主旋律
2025年種子輪募資展現出多元而豐富的創新樣貌,不僅集中於人工智慧、健康醫療、區塊鏈、能源/資源/環境及機器人五大核心領域,更涵蓋了長壽、國防科技、回收與廢棄物減量以及太空技術等新興投資熱點。這些領域不僅代表了市場對技術突破與產業應用的高度期待,也反映出全球資金對於永續發展與未來關鍵技術的高度關注。
隨著相關技術日益成熟與市場機會不斷浮現,我們觀察到投資人更注重產品可行性、早期商業化與團隊成熟度,不再僅以「概念」或MVP為主,種子輪和早期階段募資將面臨更嚴格篩選。觀察2025年前七個月的種子輪投資表現可以發現,未來新創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高技術壁壘、強化商業化能力,以及關注全球產業新痛點,才能在投資門檻提升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並為全球經濟與社會帶來更深遠的影響與價值。
參考資料:
- Crunchbase News, “Q2 Global Venture Funding Climbs In A Blockbuster Quarter For AI And As Capital Concentrates In Larger Companies”, July 8, 2025
- Crunchbase News, “What Seed Trends Say About The Future: Live Long, Recycle And Launch More Satellites”, June 16, 2025
- KPMG, “Venture Pulse Q2 2025 -Global analysis of venture funding”, July 16, 2025
- 林秀英,「【股權投資亮點觀測系列】從今年全球種子輪投資 探索具未來前景的新興領域」,FINDIT 研究專區,2021/06/23
- 林秀英,「【股權投資亮點觀測】逆風進擊的種子輪投資,五大脫穎而出的領域與明日之星」,FINDIT 研究專區,2022/06/15
本文授權轉載自《FINDIT》,作者:方聿安,原文標題:【股權投資亮點觀測】誰撐起了種子輪?2025年種子輪投資焦點與新風向

《FINDIT 臺灣新創資訊平台》,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精心打造的早期資金資訊平台,內容涵蓋資料庫、焦點報導、領域研究、募資資源與活動快訊。FINDIT是新創企業與早期投資者的好夥伴,帶您發現趨勢、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