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與「客服AI」對話,卻感覺對方毫無溫度,只能照本宣科回答問題?若有一天,所有的AI或者機器人,都能與你閒聊、記住你喜歡什麼,甚至有自己的語氣和個性,會是什麼體驗?
來自台灣的源神科技(MorphusAI),正想用「人格AI」打造這樣的未來。
人格AI不同於一般大語言模型(LLM)只提供標準化的資訊回應,源神科技定義它為「具有獨特性格、可長期陪伴,並具備自我觀點與情緒表現能力」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不只是工具,更像是一個「有個性的真人」,能在不同平台上維持一致風格,與使用者建立連續且真實的關係。
源神科技執行長謝嘉駿與共同創辦人倪煒翔表示,團隊已經在台灣與美國擁有「人格AI」的核心架構與應用邏輯專利,內容涵蓋語言模型調教、人格設定到角色記憶系統的整合設計,這套專利架構能塑造並維持AI穩定、真實且富有情感的「人格」。
從神經學而非程式碼出發
不同於多數AI創業者出身資工領域,謝嘉駿原先主修的是「生物」,對生命演化、神經系統與情感反應有深刻的理解。正因為這樣的背景,讓他對「人的情感是如何被理解與回應的」,格外著迷。
「我一直在想,什麼樣的設計才能讓AI真的像一個人?不只是會講話,而是能讓人願意與之建立關係。」謝嘉駿相信,人們真正想要的不只是AI工具,且AI出現的目的,並非讓人類去說它能懂的語言;反之,AI的未來應該是能理解人類、具備自我觀點的陪伴角色。
因此,他找到影像導演出身的好友倪煒翔一同成立源神科技。倪煒翔做過影音社群平台,也有產品規劃設計經驗。除此之外,也因為人格AI本質上就是一個「角色」,而倪煒翔擅長觀察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與風格展現,這樣的背景,補足了團隊在人格設計與敘事上的創造力。
謝嘉駿解釋,當前市場上的虛擬人或AI普遍存在「人格漂移」與「情境失憶」的問題,大大影響用戶的長期信任感與沉浸體驗。為了解決這個核心痛點,源神科技開發出具有專利的「TENSEI転生系統」,這是一個整合性模組化架構。
其中的「魂」(Tamashii)模組,可確保AI在長期互動中展現出人格一致性與穩定性;「覺」(Ishiki)模組賦予AI即時的情感感知能力,可做出具備同理心的回應 。而「空」(Kuu)模組,則能讓它模擬人類的記憶與遺忘機制,使AI能夠區分並管理長期與短期記憶 。
從Vtuber市場切入,打造全天候陪伴的AI分身
源神科技的AI人格,首先鎖定具有商業潛力的應用場景,也就是協助企業或創作者打造有個性且可互動的品牌角色。謝嘉駿提到,他們目前接到最多詢問的合作類型,是與「品牌IP」相關的角色互動需求,包含用於虛擬陪聊、角色經營與粉絲互動。
「像VTuber這種IP角色,大家想讓他可以講話、可以陪你聊天。」謝嘉駿說明,這類需求來自品牌、創作者、甚至是經紀公司,他們希望角色不只在影片裡演出,還能在社群上實際與粉絲進行對話,增加黏著度與商業變現的機會。
例如,團隊曾為VTuber「葵栗鹿鹿」打造AI分身「小鹿獸」,並透過他過去的直播對話、語氣進行訓練。這隻「小鹿獸」會在「葵栗鹿鹿」本人休息時,代替他開直播,與粉絲進行互動。
這位VTuber對合作成果感到非常驚豔,就連自己跟粉絲都無法聽出「小鹿獸」是個AI。「這代表AI角色在理解語氣、風格與互動節奏方面,成功模擬了創作者想呈現的個性與世界觀。」謝嘉駿說。
的確,團隊開發產品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讓AI角色的對話聽起來更自然,更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傳統AI聊天機器人經常給人「沒在思考」的感覺,導致對話不自然。團隊花了許多時間研究「講話節奏」與「語氣停頓」,讓AI不只是給予回應。
目前,源神科技採取B2B專案模式,前期收取建置費,替客戶進行人格訓練、聲音處理、系統串接與測試等,後續則針對伺服器算力、模型維護收取訂閱費。
鎖定日本市場拓展規模
提及AI人格,日本是最佳的拓展市場之一。日本二次元文化成熟、粉絲對真實感要求極高。源神科技目前也在積極尋找擁有IP、角色宇宙的日本企業合作。
不過,VTuber對源神科技來說,只是敲門的入口,他們真正的目標是把「虛擬人格」做成可規模化的平台服務,任何品牌、IP甚至個人,把授權資料與聲音、世界觀丟上去,幾就能生成一個會記憶、懂語氣、守倫理且可長期營運的AI分身。
日本是海外市場起點,若能確立人格標準與合作模板,未來即可複製到華語圈、韓國,乃至歐美娛樂與服務產業。而除了娛樂IP之外,源神科技長遠的目標,是把AI人格推到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及高端客戶服務等多元的領域。
在台灣本地,除了投資人之外,源神科技也想找到願意長期經營角色的品牌方與創作者,尤其是手上有角色、有故事,但卻缺乏互動機制的品牌。目前,團隊正在進行種子輪募資,同時尋找策略型投資人,協助法務與國際商務。技術資源方面,AWS與NVIDIA則已經在算力與雲端基礎設施上給了他們後盾。
「溝通」是打造人格AI的本質
過去幾年的試錯,讓他們更確信,技術永遠只是前半段。
倪煒翔回顧團隊一開始的作品,早期他們做過真人的數位分身,結果發現,面對一個長得一模一樣、講話卻略顯僵硬的「分身」,互動反而不佳且意義不明。從那之後,他們把「溝通」視為產品的一部分。
倪煒翔表示:「溝通是我們團隊生存的核心。」除了人格AI要懂得與人溝通外,平時團隊也要說服投資人這不是短線工具,而是長期基礎建設。
至於對合作客戶,大家聽到「AI人格」時,腦中想像差距極大,有人以為只是「VTuber皮膚搭配幾個prompt」,有人怕踩到倫理、授權紅線。要解釋人格不只是虛擬角色,或者角色不是只會一問一答這種抽象概念,往往得花掉比寫程式多好幾倍的時間。
針對內部團隊,源神科技目前只有5人,卻沒人是AI工程背景出身。團隊招人更看重敢不敢挑戰自己沒做過的事。但這也意味著一開始大家會盯著螢幕,不知道從何下手,需要大量溝通,針對不同員工去賦予不同的責任。
謝嘉駿強調,「唯有先把何謂人格、如何被相信、為什麼值得長期經營說清楚,技術才有意義,平台才有可能被接納。」等到人們面對它時,不再猶豫要不要用AI,而是自然把它視作一個像人一般的存在,倪煒翔與謝嘉駿追求的終點,也就不遠了。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我們最常被問「你的商品跟獲利模式是什麼?技術跟別的虛擬人有什麼差異?」源神科技的核心商品,是我們定義為「人格即服務」(Persona as a Service, PaaS) 的平台。我們的目標並非銷售單一產品,而是提供一套能夠將任何智慧財產權(IP)或品牌價值,轉化為具有深度情感互動能力數位資產的基礎設施。
我們的商業化路徑經過精心設計,第一階段,我們專注於為高價值的B2B客戶,如跨國遊戲公司與知名IP持有方,提供客製化的AI虛擬偶像解決方案 。此策略旨在解決客戶在營運真人偶像時所面臨的人才風險、高昂成本與營運時長限制等核心痛點 。
第二階段,也是A輪融資後的核心戰略,是將此驗證過的技術轉化為可規模化的平台服務。我們將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及高端客戶服務等特定垂直產業,推出企業級的SaaS解決方案,以訂閱制或授權模式獲利 。與此同時,我們也將透過發布B2C個人化AI夥伴應用程式,以免費增值及高級功能訂閱的模式,直接觸及廣大消費者市場。
技術方面,我們的TENSEI転生系統是整合性的模組化架構,這套系統不僅構成了難以複製的技術壁壘,更已在美國與台灣取得「用於使用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特定人員虛擬人格的對話裝置」之專利保護。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我們的願景是打造「人格即服務」(PaaS)的產品,現階段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人力來整合內容、技術到商業化的完整生態系,這限制了我們擴張的速度。
我們正尋求100萬美元的策略性資金,這筆資源讓我們能跳脫日常的整合工作,進行更長遠的戰略規劃。除了能夠系統性打造PaaS平台的基礎架構,也能加速我們在AI VTuber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不管夢想有多偉大,BD/sales kit有多漂亮,最後執行的都是人。」這句話,可以說是我每天都在心中默念的提醒。
我很快就明白,「選對的人」才是這趟旅程的重中之重。所謂「對的人」,不僅僅是能力上的互補,更多的是在我們最困難、最迷茫的時候,還願意相信彼此,願意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多付出一點點的那份情誼。
也因此,所謂的「公司文化」,真的在團隊超過三個人時就得刻意去經營。它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我們每天如何溝通、如何面對失敗、如何為彼此喝采的真實樣貌。這份基礎,決定了我們能一起走多遠。
另一個是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創業是自己選擇的,不要覺得其他人都一定要幫你。有了這個想法,才能真正「看見」身邊的幫助有多麽珍貴。合夥人的不離不棄、早期客戶的信任投票、甚至朋友一句「加油」,都不再是理所當然。每一份善意,都變成了支撐自己繼續走下去的燃料,會發自內心地想要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第一,專注於「人格」,而非「功能」。我們從第一天就決定,公司的核心是創造有「人格」的AI,而不只是功能的堆疊。這讓我們能與用戶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也成為我們最深的護城河。
第二,先結盟巨人,再開拓市場。在公司還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積極加入NVIDIA和AWS的生態系。這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最少的資源,快速獲得關鍵的技術與市場信譽。
第三,將「犯錯的權利」制度化。 我們建立了一套鼓勵「聰明失敗」的內部文化,獎勵從失敗中學習,而非懲罰嘗試。這讓我們的團隊敢於挑戰極限,公司許多核心技術都源自於此。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源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3
官方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