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南部的炙熱驕陽下,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烈的氣味。高溫與濕氣令人難以忍受,龐大的豬隻擠在狹小的空間裡,蚊蠅嗡嗡作響。農民們一邊清掃著圈舍,一邊仔細觀察著每一隻牲畜的狀況,深怕一個疏忽就可能血本無歸。
這就是台灣傳統養豬養雞業的真實寫照,日復一日,辛勞而艱鉅。
然而,有一群人正試圖藉由AI技術,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改變。這就是「雙肩智慧」,一間從南台灣出發,由深刻體會養殖辛酸的農家子弟所創辦的智慧農業公司。
起於鄉土的AI願景:用科技改善農家生活
雙肩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我本身就是農家出來的,大學念的又是資訊本科,所以就想著,怎麼樣把AI應用在傳統農業,幫助叔叔伯伯們養殖的收成更好。」雙肩智慧的創辦人陳墨這樣說道,眼中閃爍著對故鄉的深情與對科技的熱忱。
陳墨從小在高雄的漁村長大,魚塭旁有豬寮、雞舍、鴨舍,形成一個混合型的養殖生態系。這樣的成長背景,讓他比一般人更了解農民與養殖戶的日常與辛苦,也更想解決產業逐漸高齡化後帶來的問題。
當他看到許多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行銷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卻鮮少有人關注智慧農業,而他卻看到了其中的潛力與社會責任。
在訪談中,陳墨點出了台灣農畜漁業目前面臨的3大痛點。
痛點一:人力嚴重不足且高齡化
台灣的農業正面臨嚴峻的人力斷層危機。年輕一代普遍不願投身傳統的農牧漁業,因為這類工作常被視為「又熱、又髒、又臭」,屬於勞力密集型且環境條件較差。
儘管陳墨提到,用心經營的養殖業,其實能創造比都市辦公室工作更高的收入,甚至「不會輸給台積電的工程師」。但這份經濟誘因,仍難以抵擋年輕人對多元社交、良好工作環境及社會認同的渴望。
他們傾向於在都市尋求高等教育支援下的工作,而非回鄉面對相對孤立的養殖生活,這導致農村人口持續老化,勞動力日益短缺。
痛點二:開放式養殖受天災影響大
台灣的傳統養殖多採用開放式畜舍,這使得農民們在面對瞬息萬變的氣候時,顯得束手無策。颱風、極端高溫或寒流,都可能對牲畜造成巨大衝擊,直接影響產量與品質。此外,開放環境也難以有效隔絕外部病原菌,使得禽流感等疾病容易大規模爆發,帶來毀滅性的損失。
痛點三:社會觀感有待提升
儘管許多養殖業者創造了豐厚的利潤,但在社會大眾眼中,養豬、養雞等產業的形象仍偏向傳統與非高科技。這種社會觀感的落差,成為吸引年輕人才的一大阻礙。
年輕一代普遍追求具有「光鮮亮麗」標籤的職業,例如高科技產業,而對於傳統的農畜業,即便收入再高,也可能因為形象問題而卻步。
雙肩智慧的產品與服務:從環控到預測,打造智慧養殖新範本
為了徹底翻轉傳統養殖業長期面臨的困境——從缺工、環境挑戰到社會觀感不佳——雙肩智慧推出了全面的解決方案,目標是將傳統的農場打造成高效能的智慧農場。
雙肩智慧首先導入了專為畜舍設計的電腦系統和各類智慧感測器,能即時偵測溫濕度、空氣品質等關鍵數據。接著,透過自動化環境控制系統,風扇、水簾能自動調節,確保牲畜即使在炎炎夏日或濕冷冬季,也能生活在最舒適穩定的環境裡。此外,他們也導入了智慧餵食系統,精準計算並自動投餵飼料,確保每一份資源都用得恰到好處,不再有浪費。
陳墨笑著解釋:「其實可以把我們想像成養殖戶的『室內設計師』。」他進一步說明:「我們會為客戶量身打造符合需求的畜舍規劃,從空間配置到產能評估,提供一條龍的服務。」
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將傳統的開放式養殖模式,徹底轉變為封閉式的智慧畜舍。這不僅能有效阻隔撲鼻的異味,隔絕外部病原菌的侵擾,更重要的是,它為牲畜提供了一個恆溫恆濕的「豪宅」級生長環境。
而這些改變帶來的效益,是實實在在的。陳墨驕傲地指出,經過雙肩智慧的改造,養豬場的人力至少能減少20%,同時剛出生的豬仔存活率也顯著提升。這不僅讓農民能以更精簡的團隊高效管理農場,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悄然改變社會對這個產業的看法。
過去「又熱、又髒、又臭」的刻板印象,正被「養豬界的高科技人才」這種嶄新的形象所取代,進而吸引更多年輕世代願意返鄉,為台灣的農業注入一股強勁的活力與無限的可能。
智慧化帶來的顯著效益:節省成本、提升產能、降低風險
雙肩智慧導入的智慧化方案,帶來了令人驚艷的實質效益,這些數字更直接反映在農民的荷包裡。
飼料成本大減,養豬、養雞效率倍增:
在傳統養殖模式下,台灣養豬戶通常需要約3公斤多的飼料,才能換取1公斤的豬肉。這聽起來或許抽象,但對農民來說,每一分多餘的飼料都是成本的耗損。
然而,在導入智慧化系統後,這個數字便可以大幅降低,甚至能達到國際上2.7公斤飼料換1公斤豬肉的優異水準。對農民來說,這不只是帳面上的數字變化,更是實打實節省了約15%的飼料成本。
陳墨解釋,有了更舒適穩定的生長環境,豬隻吃得好、睡得好,「每天就吃飽睡、睡飽吃。」自然就能更有效率地將飼料轉化為肉量,直接提升了養殖的CP值。
而對於雞隻來說,恆溫、恆濕、良好通風的生活環境,也會直接影響牠們的生理機能和產蛋意願。當雞隻沒有壓力、生活安逸時,自然能更穩定、更頻繁地下蛋。
豬仔「生生不息」,產值驚人飛躍:
對於養豬業來說,母豬的生產力是決定利潤的關鍵。傳統豬場由於環境限制,面臨著多重挑戰,例如母豬通常在夜間生產,這迫使農民需要輪班值守,耗費大量精力。更令人心痛的是,初生的小豬在擁擠或管理不善的環境中,常有被母豬不慎壓死的風險,或是因病弱而夭折,導致育成率偏低。
傳統上,母豬每胎的平均產仔數大約落在7到8隻,但透過AI影像監控,即時偵測母豬的生產狀況,必要時自動發出警報,提醒管理人員介入。這大大減少了人工半夜值班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小豬被壓死的機率。
更重要的是,在優化的環境下,母豬每胎平均產仔數能穩定提升到至少10隻,且小豬的存活率也更高。
別小看這多出的兩三隻小豬,陳墨細算了一筆帳:「一隻剛出生的小豬,價值4,500元,3隻就是13,500元!一個豬場假設有一千頭母豬、一年生2次,一年就多6千隻!6千隻再乘上4,500元,哇那個產值就高了!」
疾病風險銳減,牲畜健康有保障:
在開放式的養殖環境中,牲畜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和外來病原體的侵襲,例如讓雞農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但封閉式的智慧畜舍就像為牲畜築起了一道堅固的「城堡」,有效阻擋了外部病毒的入侵,大大降低了禽流感等疾病的發生機率。
當動物生活在涼爽、衛生的環境中,自身的免疫力自然更強健,也就減少了對生長激素和藥物的依賴。陳墨強調:「你不需要打什麼生長激素,你只要給他好的環境,他自己就長很快。」這不僅提升了肉品安全,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健康、無負擔的選擇。
除了環境與疾病的挑戰,雞隻生性膽小,常常成為外部干擾的受害者。人為的惡意騷擾(例如鞭炮聲),或是機車呼嘯而過的噪音,都可能導致雞隻受到驚嚇而「猝死」,讓養雞戶蒙受無謂的損失。
而若將雞隻飼養在密閉且受到嚴密環境控制的空間內,能有效隔絕來自外界的噪音、視覺干擾以及潛在的惡意破壞。不僅為雞隻提供了安全寧靜的成長環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驚嚇與死亡。
創業6年里程碑:國際市場拓展與團隊共好
雙肩智慧帶來的效益絕非紙上談兵,台糖的成功轉型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口蹄疫拔針的關鍵時刻,台糖全面改建其豬場,並且導入了雙肩智慧的解決方案。結果令人振奮:人力成本縮減了20%、豬隻的存活率大幅提升,特別是夜間產仔的育產率更是顯著增加。
陳墨指出,這讓台糖的豬隻品質達到出口標準,成功銷往海外,成為台灣農業在國際舞台上的驕傲,也證明了智慧科技對於產業升級的巨大推動力。
回顧創業6年,陳墨認為最大的里程碑是成功將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目前,雙肩智慧已在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與泰國等地展開合作。他強調,面對國際市場,台灣廠商的優勢不在於低勞力成本或業務能力,而是AI與晶片整合的稀缺性。他們將AI技術整合到農場的傳統設備中,使其成為智慧化產品組合,獲得國際大廠的青睞。
雙肩智慧的故事,不僅是一間科技新創的崛起,更是一段關於回饋鄉土、用科技改善生活的篇章。他們證明了,即使是傳統產業,也能透過創新與人情味,走出屬於自己的智慧新道路。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市場規模有多大?雙肩的成長空間在哪裡?
智慧農業正快速成為全球農業轉型的主軸。根據研究,全球智慧農業市場預計在 2030 年將超過 3000 億美元規模,其中「智慧畜牧」與「智慧水產」更是成長最快的兩大子領域。以我們深耕的東南亞市場為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地中大型養殖場眾多,但數位化導入率仍低於20%。這代表市場潛力極大,且亟需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此外,隨著氣候變遷與碳排放法規日益嚴格,政府與企業紛紛尋求「低碳、高效、可追溯」的解決方案。雙肩正是以這樣的永續架構為核心設計產品,不只是系統供應商,更是轉型的策略夥伴。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目前最缺的資源有三個層面:國際在地通路與人才、穩定的研發資金,以及支持快速擴張的營運資源。
首先,在全球推展上,我們已與國際畜牧設備領導品牌簽訂合作協議,為雙肩打開國際市場通路奠定基礎。然而,進入每個新市場仍需要當地熟悉農業文化與法規的人才加入,以加速落地與建立信任。
第二,我們正開發具備 AI與能源管理的養殖設備與系統。這些創新需仰賴大量實地測試與產品優化,因此持續的 研發資金投入是推進核心技術的關鍵。
最後,隨著進軍東協與歐洲市場,建立跨國服務據點與售後支援體系也至關重要。我們期待與具有全球視野與產業資源的投資人或策略夥伴攜手,共同擴大影響力與服務規模。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雙肩智慧以「雙肩人的信念」為核心價值——「在卓越生命中,成就共好;在成就共好中,卓越生命」。這不只是公司的理念,更是我們走過創業歷程最深刻的體悟。
創業初期我們面對過懷疑、挑戰與資源不足,但正因為這份「關懷與卓越」的信念,讓我們不只是追求技術創新,更堅持理解農民的需要,站在現場、解決真正的問題。我們相信,科技的價值,不在於表面多華麗,而是能不能讓每個牧場管理員,真實感受到管理更輕鬆、動物更健康、產量更穩定。
創業教會我:好的企業不是為了勝過他人,而是要與夥伴一起成就更大的改變。我們選擇的是一條不容易的路,但因為肩上有使命、心中有信念,就值得我們一步一步堅定前行。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打造一支願意蹲現場、理解農業真實需求的技術團隊
我們相信,AI不應只是技術,而是現場的解方。因此我們的技術人員不只是寫程式,而是走進現場,與農戶一起面對問題、優化系統。我們的團隊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能把AI、大數據與實際管理流程真正結合起來,這也是雙肩能被稱為「最懂農業的AI公司」的原因。
與全球畜牧設備領導品牌建立合作,展現技術的整合力與國際競爭力
雙肩智慧能夠與國際級設備品牌攜手合作,代表我們的產品不僅具備商業價值,更能與全球標準接軌。我們的AI控制技術成功整合至大型設備體系中,證明我們在技術開發、系統彈性與場域實踐的能力具備國際合作的高度成熟度與可擴展性。
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產品設計與產業價值觀
雙肩始終圍繞「低碳、高效、可追溯」三大核心原則設計產品。我們希望創造的不只是工具,而是推動產業永續發展的動力,讓農業變得更有韌性,也讓年輕人願意再次投入農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