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的家具大賣場裡,陳昱霖從小在展示沙發上寫功課、搬椅子、看工人搬貨。他的父親從工廠轉型做家具通路,經常要報系統櫃的價格,一份案子常常報了兩天還說不出明確依據。「很多事情都靠經驗值去報,不是數據。」他說。
這樣的現場經驗,讓他對空間產業的混亂與效率問題格外敏感。就讀景觀與都市計畫系期間,他開始自學Excel VBA,寫出一套能根據系統櫃尺寸與板材自動估價的模組,並將這個工具貼到Facebook社團。
沒想到社團網友反應熱烈,不僅留言詢問「可以買嗎?」「要不要開課?」他父親看到後也鼓勵他嘗試轉化為商機。「我爸說:你要不要乾脆拿去賣賣看。」陳昱霖回憶。
於是他設計課程內容、舉辦實體教學,三場課程迅速額滿,收入現金共25萬元。「我爸還以為我去賭博,怎麼三天回來一堆現金。」他笑說。
這段經驗讓他深刻體會到,只要能精準解決產業痛點,即使是再簡單的工具也能有人願意買單。也因此,他在畢業後成立了空間科技新創「秦創科技」,陸續開發出三項代表性產品:《未來裝修圖說》、《全屋記》,以及專為房仲打造的《VR賞屋夢想家》。這些工具結合空間科技與使用者需求,致力於讓設計、施工與銷售流程更直覺、高效。
課程大賣沒時間做畢業設計,用VR取代模型,成為第一個產品POC
而就在創業的念頭逐漸浮現之際,一場「被逼出來」的畢業設計,意外成為他實現空間科技應用的第一個原型。
模組課程大獲好評後,陳昱霖開始思考,如果估價可以模組化,那整個空間設計流程,是不是也能用數位工具重構?
這個想法在他進行畢業設計時逐漸具象化。作為景觀與都市計畫系的學生,他原本也打算動手製作傳統實體模型,但課程爆紅後,他得投入大量時間備課與教學。「我課程太熱門,要一直教課,就沒時間做模型了。」他說。
為了如期完成畢業設計,他選擇改用虛擬實境(VR)來呈現空間規劃,購買了三副VR眼鏡,讓教授「走進」自己的設計空間。「我的展示台上什麼都沒有,老師一開始以為我沒交作品。」他笑說。
直到教授戴上眼鏡、實際進入虛擬空間後,才理解他打破框架的用意。「老師說『原來你是這樣想的』,我就覺得,設計這件事不應該靠講的,應該讓人看得懂。」陳昱霖說明。
他認為,空間設計講求直觀與理解,而產業現場中卻充滿資料斷裂、紀錄不清、施工對話混亂等問題。也因此,在畢業後短短一週內,他成立了秦創科技,開始開發第一款產品《全屋記》。
「大家以前去工地都用手機拍照、傳Line,幾天後照片過期、順序亂,找不到是哪一面牆、哪個時間點。」他指出,《全屋記》整合360環景拍攝、圖說對照與備查功能,就是為了解決記錄無序與資訊落差。
這套工具一推出便獲得設計師、工班與空間工作者的迴響,成為秦創科技邁入產業流程數位化的第一步。
沒想到最先採用的竟不是設計師?
但真正讓這款工具打開知名度的,卻不是原先預想的設計圈,而是一通來自房仲業的電話。
《全屋記》原是為了設計師而設計,協助施工階段的圖說備查與施工記錄。但產品一上線,市場給了完全不同的回應。
「我原本想做給設計師用,結果反而是房仲業者最先打電話來。」陳昱霖說。特別是在疫情期間,不動產業者無法親自帶看,卻發現《全屋記》的360環景功能能幫他們線上導覽物件,反成為賞屋利器。
他舉例,有位住商不動產仲介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直接用《全屋記》帶客戶看房,客戶還因此成交。那位仲介隨後打來說:「你們這個有在賣嗎?這可以用耶。」
這意外的使用情境,讓秦創科技重新思考產品定位,也快速針對房仲需求做出功能調整。包括:加入聊天室、語音導覽、手機拍照即時上傳、導覽註解等,從原本為施工流程設計的工具,轉化為「線上帶看」平台。
然而,當房仲大量湧入、企業規模用戶開始接觸產品時,團隊也迎來另一個挑戰:客服量暴增。陳昱霖坦言,「住商不動產打來問我們幾個人,我說6個。他說他們有600家分店,客服一通電話可能就爆炸了。」
為此,他們沒有急著擴編,而是選擇讓使用說明「模組化」。從PPT到影片教學,甚至開發LINE客服自動化模組,把原本可能產生的人力成本轉化為一次性解決方案。
「我們就乾脆做成圖文教學包,導覽影片跟教學手冊一步一步操作。」陳昱霖說,這樣的設計讓企業用戶能自助啟用、快速部署,也成為日後與大型連鎖房仲合作的關鍵基礎。
從設計、工地到房仲端,產品線延伸整合流程,下一步走向馬來西亞
隨著《全屋記》受到市場肯定,秦創科技的產品線也逐步拓展,從施工記錄延伸到空間提案與行銷應用。包括協助設計師快速生成提案的《未來裝修圖說》,以及專為房仲打造、將毛胚屋轉化為可視化裝潢模擬的《VR賞屋夢想家》。
「其實我們不是服務某一個角色,而是服務一整條空間產業鏈。」陳昱霖指出,秦創科技從設計、工地、行銷三個階段切入,不只優化單點工具,更希望串接整體流程。他強調:「我們做的是流程整合的邏輯。」
這樣的定位,也讓他們在面對不同產業用戶時,能靈活調整功能模組,從個人化操作到企業端部署,都能用模組化方式支援。「不論是設計師、房仲還是工班,我們就是把圖說記錄、施工資料、導覽流程標準化。」他說。
這套工具也採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架構,使用者無需自行安裝軟體,只需開通帳號即可線上啟用模組化功能。無論是個人設計師或大型連鎖房仲,皆能按需選用、隨開即用,大幅降低導入成本與技術門檻。
當台灣市場逐漸成熟,他們也開始布局海外。而馬來西亞,成為他們出海的首選。
「我們家族在馬來西亞有做一些小型美業產品的項目,我那時候就開始接觸馬來西亞。」陳昱霖說,文化語言接近,加上已有初步理解,讓他看好當地發展潛力。「馬來西亞的使用習慣跟台灣不會差太遠,我希望今年有機會開發雙語或多語版本。」他補充。
不少使用者也主動敲門詢問,包括香港與馬來西亞的從業者都在平台上留言,希望能開放註冊海外版本。「我們家工程師常常被問什麼時候可以有海外版本,客戶在許願呢。」他笑說。
不過,要把服務真正推出國外,還得先解決金流與法規問題。他坦言,目前台灣金流系統尚未支援海外刷卡,跨境稅務也仍在研究中。「要出海,不只是語言翻譯,還要能收錢、有客服、合規,這才是我們現在在做的功課。」陳昱霖說。

喜歡喝飲料的話多人類。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