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I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領軍的新創工作室(venture studio)「AI Fund」,在2024年10月宣布在台灣設立全新營運據點,作為AI Fund拓展亞洲業務的基地。
AI Fund的LinkedIn則在2日宣布,台灣新創IrisGO正式加入「AI Fund」計畫,將共同朝向「AI PC數位管家」的目標邁進。
以下是《創業小聚》2025年5月27日對IrisGO的採訪報導原文:
當大多數人還在思考AI能寫什麼、畫什麼、翻譯什麼時,有家新創IrisGo正想著AI能不能像管家一般,掌握你的工作流程。
IrisGo是一款部署在筆電的AI總管,由黎家俊與B2B出身的朱宜振共同創辦,他們表示,AI透過在本地端觀察使用者操作行為,能做到主動學習日常流程,甚至自動執行用戶設下的任務。
這家創立不到一年的團隊,是如何在科技巨頭Intel的協助下,開闢出AI筆電的新賽道?
本地端學習、背景執行:IrisGo如何成為個人化AI總管
在創辦IrisGo之前,黎家俊與朱宜振就已經成立了企業資料管理的B2B新創Tallgeese AI,即使兩家新創出自同一團隊,但朱宜振強調,兩者的目標與服務截然不同。
相較於Tallgeese AI讓用戶能輕鬆上傳文件、訓練語言模型,解決的是企業內部的資料查詢問題,IrisGo從一開始就設定為面向客戶端(C端)的產品,目的則是要成為用戶在日常工作可以信賴、依賴的AI總管,舉凡主動協助管理行程、處理任務,甚至學習操作流程等。
那麼,IrisGo究竟如何實現其「AI總管」的定位呢?
朱宜振生動地形容,IrisGo不是助手,而是蝙蝠俠身邊的管家阿福,「他不一定什麼都最會做,但他最懂蝙蝠俠,這才是最重要的。」
共同創辦人黎家俊分享幾個使用情境,例如,當使用者每天開機後,IrisGo會自動顯示一頁整合資訊的頁面,內容包含當日行程、即將召開的會議、未讀信件、股市行情、新聞摘要與待辦清單等等。IrisGo能依據使用者的使用偏好與習慣去排序事項,也能依照內容主動執行必要任務,像是當使用者紀錄下當天要回覆某重要郵件時,AI也能事前擬定郵件草稿。
此外,IrisGo的強項還在於其跨平台的協作能力。
黎家俊舉例,如果想製作一份四天三夜的台灣行程,AI總管能透過瀏覽器搜尋景點、查詢旅遊平台、比較住宿價格、計算預算與時間,最後生成一份涵蓋行程、交通與推薦景點的行程規劃表。整個流程無需使用者來回切換應用程式或自行操作,每一步驟都能交由AI在後方自動完成,使用者甚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處理其他工作或離開螢幕。
除了這些主動式的任務管理與跨平台協作,為了讓IrisGo真正做到「比你更懂你」,其另一項關鍵技術便是「Watch and Learn」功能。
黎家俊解釋,只要使用者實際操作一次特定任務,例如線上訂購某樣商品,AI便能記錄下整個操作流程:從打開哪個購物網站、如何進行商品比價,到最終的下單步驟,並將其轉化為可重複執行的自動化任務模組。因此,AI不僅僅是辨識指令的表面文字,更重要的是學習使用者「是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並在長期的互動中,逐漸建立起高度個人化的工作習慣模型。
為了確保這類深度個人化的學習與執行能穩定、安全且即時地運作,朱宜振說明,IrisGo選擇將所有執行與學習過程部署在使用者的電腦本地端。這種設計不僅讓AI能持續根據使用者的日常操作進行微調,更能貼合個人需求;同時,不上傳雲端的模式也保障了資料隱私,並使得AI模型即使在一般筆記型電腦的運算資源下也能流暢執行。
走了幾十年的B2B,IrisGo為何從一場Intel會議轉向C端?
將目光從企業端轉向廣大消費者,這對已在B2B領域打拼多年的朱宜振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他坦言,IrisGo的誕生,其實是一場始料未及的「意外」。
當時他為了尋找Tallgeese AI的企業客戶與品牌合作機會,便主動聯絡了一位在Intel任職的朋友,原本只是想了解能否將Tallgeese AI推進企業端部署。但他卻意外接觸到負責PC的業務團隊,在會談中,Intel表達希望強化AI PC的軟體合作夥伴,並鼓勵朱宜振做點不一樣的事。
「我本來沒打算再創一家(C端公司),但Intel那番話確實打動了我。」朱宜振坦言,過去深耕B2B市場的他,從未真正思考過踏入C端的可能性,但Intel的積極姿態和潛在的龐大用戶基礎,讓他意識到這或許是將「AI總管」理念付諸實踐,並一舉打開C端市場的最佳契機。
「如果我們從手機開始,可能第一天就死了。」朱宜振坦言。與其進入生態封閉的手機市場,他們更看重筆電在開放性與資源上的優勢。像是運算效能充足、系統彈性高,整個環境是更適合部署一款需要長時間觀察與背景執行的AI總管。
黎家俊補充,因為自己曾在Apple服務13年、更參與Siri中文團隊的開發工作,對語音助理的技術架構與產品發展歷程相當熟悉。他指出,這類產品比較不會是公司的優先項目,即便有創新構想,也可能因為管理決策難以落實而無法推動。他認為,這不只發生在Apple,連Microsoft的Copilot也遭遇類似問題。
相較之下,朱宜振認為,新創團隊擁有更大的決策彈性與實驗空間。他們不需要在語音、App、雲端、裝置之間進行妥協,也不需綁定既有生態或商業模式,反而能從最直接的使用情境切入。Irisgo AI選擇筆電,正是因為這個場域既有運算資源,又不受平台限制,還能實際接觸到使用者操作流程的全貌,種種因素都能為AI提供完善的學習基礎。
談及未來的市場策略,IrisGo預計在2025年第四季進入品牌筆電的預裝出貨(pre-install),朱宜振透露,在收費機制上,初期將採用類似ChatGPT Plus的Freemium模式,提供基礎功能免費使用,針對進階任務自動化、背景執行與行為記憶等功能,則設計為訂閱制收費。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你們怎麼跟Copilot區隔或者競爭? 我們跟Copilot甚至是Google的關係並非競爭, IrisGo的定位是最了解使用者的AI總管而非是把某件事情做好的AI Agent。若使用者要做一份簡報,告訴IrisGo之後,IrisGo會將這份需求轉成對Gamma的prompt去讓其做完簡報後帶回給使用者,所以跟Copilot更多的是分工而非競爭。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資金,以及人才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商模要聚焦在成長。技術很重要和所解決的問題都很重要,但商模將會決定你是否能夠成長的關鍵。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傾聽,傾聽利害關係人的聲音
2. 轉型,如果我們無法快速成長,那麼我們需要轉型
3.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其發揮作用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IrisGo
成立時間:2025年
產品名稱:IrisGo
官方網站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