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COMPUTEX中,影音AI授權新創A.V. Mapping首次展示攜手AMD合作的產品「線下版A.V. Mapping」,一套為AMD晶片而生的AI影片配樂工具,可以在不聯網的情況下,直接於電腦上運行AI模型。
A.V. Mapping在解決的,是影片配樂的「摩擦」:尋找合適音樂,需要跟詞曲經紀公司、製作公司、唱片公司,甚至是作曲、作詞者談授權,而A.V. Mapping作為平台,已經與1萬名創作者合作超過10萬首歌曲授權,使用者只要上傳影片,AI就會自動配對合適的配樂。
不過A.V. Mapping的服務最初是採取雲端軟體服務,這次首度與AMD合作,卻直接把AI產品裝在安裝了AMD處理器的電腦上。
為什麼A.V. Mapping要從雲端落地?
在電腦上跑AI,產品體驗更提升
雲端服務的好處是:更新迭代更具彈性、初期部署成本低,而且可以直接在全球上線,「但是在地端的運行可以更快,也能處理更長的影片。」A.V. Mapping創辦人李姿慧說。
簡單來說,在電腦上運行AI模型,擺脫了聯網的條件限制,讓「隨時隨地使用AI」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在電腦上運行也省去了檔案上傳的等待時間,可以處理的檔案大小就更具優勢,甚至省去了雲端計算的成本。最後,在電腦上運行,也減少了網路傳輸的資安風險。
不過對A.V. Mapping來說,更關鍵的或許是獲客成本的降低。
「跟晶片、電腦等硬體廠商合作,可以接觸更多需求者,畢竟他們出貨的量級都是萬起跳的。」李姿慧表示,儘管目前還沒確定線下版產品是否會直接成為新電腦上的內建與預設軟體,不過藉由硬體大廠作為通路,更容易接觸到「影音圈」以外的廣大消費者。
當新創的軟體與硬體品牌結盟,具備AI能力的終端裝置將是未來嗎?
對AMD來說,這樣的合作有些佈局「AI PC」的味道。
由於A.V. Mapping所研發的影音AI系統涵蓋14項專利模型,整合音樂推薦、降噪、音效設計、授權管理與商業媒合等功能,需要相當的算力才能完成,因此這次攜手合作AMD的處理器是提高AI運算體驗的「AMD Ryzen™ AI 9 HX 370」,只要是搭在這顆晶片的筆電,未來都可以運行A.V. Mapping的線下版產品。
事實上,這也不是A.V. Mapping第一次跟硬體廠商合作。2024年1月,A.V. Mapping就和NVIDIA合作推出搭在GPU H100的產品Harmony,為電視台節目提供更多元的音樂搭配選擇。
讓雲端軟體服務落地,是這次COMPUTEX上可以看到的一種新趨勢。另一家打造個人助理的AI Agent新創IrisGo,也已經加入Intel生態系,並且和台灣電腦大品牌合作,將AI Agent部署到電腦上運行,同樣也是為了朝向AI PC發展。
李姿慧表示,A.V. Mapping下一步也正在和AMD討論進一步的AI代理產品「Ones AI Pals」,建立商業生態圈,讓企業與跨領域之間媒合、且自動執行任務。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