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模型是串GPT的?那你根本就是AI套殼(AI Wrapped)公司嘛!」生成式AI應用百花齊放,卻也出現了富有爭議的「AI套殼公司」這個說法。
所謂的「AI套殼」,指的是沒有自建大型語言模型,而是透過OpenAI或其他模型API,加上一層應用邏輯與介面,就推出產品的公司。這類公司常被質疑缺乏技術深度與長期競爭力,甚至被貼上「撐不久」的標籤。
但真的是這樣嗎?AI應用的價值,難道只能靠模型原創性來定義?還是說,真正決定一間新創能否生存、擴張,甚至建立護城河的,其實是市場理解力與執行速度?
朱浩賢是Superinsight.ai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過去曾在美國影視科技領域工作十餘年,現以AI法律助手產品服務全美多家律師事務所。他所創辦的Superinsight.ai,同樣是以現成語言模型為基礎打造應用的AI新創。
面對「AI套殼公司難以長久」的質疑,他是怎麼看待這樣的標籤?又是如何思考競爭壁壘,在變化迅速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生存與成長空間?
產品選題不是技術,而是市場價值的精算題
「我幫電影公司找畫面,也幫律師找證據,本質上都是一種文字的智慧檢索。」朱浩賢分享。出身香港、10歲移民美國,他在南加州大學主修電腦科學,畢業後進入加州新創與影視產業,曾任職於Sony Pictures與Disney超過十年,專注開發能協助影像編輯與媒體資料檢索的內部工具。早在生成式AI興起之前,他就已深入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的應用場景。
2016年因家庭因素,朱浩賢搬到台灣並開始第一次AI創業,投入當時正熱的聊天機器人領域,試圖用自然語言技術解決商業流程問題。「那時候我們用RNN(遞迴式神經網路,一種深度學習模型)做文字理解,其實已經算是當時的前沿技術,但能處理的場景還太受限,效果也很難穩定。」朱浩賢說,儘管累積了一些客戶,最終仍因無法有效擴展規模而陷入瓶頸。
這段經歷讓他意識到,AI產品的成敗關鍵,往往不在於技術選型是否領先,而在於能否切入一個真正願意為效率與成果付費的市場。
因此,當2022年ChatGPT引爆生成式AI浪潮、工具能力快速躍進時,朱浩賢隨即回到美國創辦Superinsight.ai,選擇切入一個自己技術熟悉且明確存在市場需求的法律科技(Legal Tech)領域。
他瞄準的是美國的中小型律師事務所,特別是那些長期仰賴人工處理、文件繁瑣的醫療賠償訴訟流程。儘管市場上已有如ChatGPT這類強大模型,但對法律工作來說,正確率、邏輯一致性與語意精準遠比生成能力更重要。一個細節出錯,就可能影響整個訴訟結果。「我不可能100%取代律師,但只要能幫他節省25%、50%的時間,那個價值就已經非常可觀。」朱浩賢說。
在這樣的產品定位下,Superinsight.ai並未選擇自行訓練模型,而是將重心放在應用層設計與流程優化上。這讓它被歸類為典型的「AI套殼公司」——一種時常被質疑技術含量不足的新創類型。
但朱浩賢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
「套殼公司」真的撐不久?關鍵在於跑得多快、站得多穩
在AI創業的討論中,「套殼公司」常被用來指稱那些不自建大型語言模型,而是基於現成模型API開發應用的新創。這個詞語背後隱含著對技術創新程度的質疑。許多創投與開發者認為,過度依賴OpenAI、Anthropic等模型供應商,等同於將產品命脈交到他人手中,也因此,「AI套殼公司」經常被貼上撐不久、缺乏長期競爭力的標籤。
朱浩賢對此並不否認風險存在,但他認為這樣的評價忽略了應用型AI創業的核心,「我當然知道我們不是做模型的公司,我們沒有那個資源。但問題是,市場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模型,而是能落地的產品。」朱浩賢說明。
他強調,Superinsight.ai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演算法本身,而在於能否以最快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將生成式AI整合進律師的日常工作流程。「我早期創業時學到一件事,如果你連一個穩定能用的產品都做不出來,談技術多先進是沒有意義的。」朱浩賢解釋。
也因此,Superinsight.ai選擇採用現成模型資源,但會根據不同任務靈活調整。他們不單純套用單一API,而是根據精度、回應速度或任務需求,在多個模型間做出最佳配置,甚至針對特定場景進行結果微調與控制,只為了確保系統的穩定性與法律場景中的實用性。
在朱浩賢看來,這不是對技術的讓步,而是對實務導入與用戶需求的優先回應。「我最擔心的從來不是被叫套殼公司,而是不能活下來。」他說。
不靠技術壟斷,那護城河從哪裡來?
在沒有自研模型、也不握有底層技術資源的情況下,Superinsight.ai要如何建立自己的護城河?朱浩賢認為,應用型AI新創的防守策略,從來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層層堆疊出來的,「早期的重點是找到用戶、產生營收,等到市場站穩了,才開始考慮護城河的問題。」朱浩賢說。
他分享Superinsight.ai目前的策略可以拆成三個層次:第一步是建立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他們近期推出一項案件共享功能,讓律師可以與同事、客戶,甚至對方律師共享訴訟資料。「我們沒有額外收費,就是希望降低使用門檻,讓資料自然在系統內部流動起來。」朱浩賢解釋。
當律師們習慣在系統內協作與傳遞資訊,平台的黏性自然上升,也帶來第二層護城河:高轉換成本(High Switching Cost)。越多資料與工作流程綁定在平台上,客戶就越難輕易更換工具。朱浩賢說,「我們甚至讓律師免費上傳案件資料,不用自己維運,不但方便,長期來看他也更難離開。」
第三層則是最難被複製的:專屬領域資料(Domain-Specific Data)。隨著律師們不斷累積案件文件、訴訟摘要、對話紀錄,Super Insight正在形成一個其他業者無法輕易取得的法律資料庫,成為未來進一步優化AI模型、提升預測能力的基礎資產。
這些設計不是偶然,而是一套循序漸進的戰略布局。「不是每家公司一開始就有護城河,但應該從第一天起就開始思考,你未來會在哪裡建立它。」朱浩賢說。

喜歡喝飲料的話多人類。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