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16z 2024年底發布的「43款AI應用精選」名單中,Gamma,是唯一一家AI簡報公司。
這家創立不到5年的AI新創,全球用戶數突破4,000萬,已經製作了超過1.5億份簡報。在沒有投放廣告、全靠口碑傳播下,Gamma如何在競爭激烈的AI應用市場中脫穎而出?
Gamma的誕生:被收購後的重聚
Gamma的故事,要從一家名為Optimizely的新創公司被私募基金Episerver收購開始。
Optimizely是一家以「A/B測試」為核心的公司,團隊彼此合作也超過5年的時間。然而,隨著市場環境變化,Optimizely最終被私募基金收購。
新東家的接手,讓團隊成員重新思考去留,其中便包含日後成立Gamma的創辦人Jon Noronha。
擔任Optimizely財務長的Grant Lee率先離開,並轉任預測分析新創ClearBrain的營運長。在這段時間,他觀察到無論是投資簡報、商業報告還是內部會議,使用者都耗費了大量時間調整格式與視覺設計,而非專注在內容本身。
「製作簡報為什麼這麼痛苦?」低效的過程讓他開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並於2020年與Jon Noronha討論,最終促成Gamma的誕生。
人氣來得快去得也快,Gamma發現自己沒找到真正的痛點
「如果Gamma要成功,我們必須從第一天就專注在多人協作。」Grant Lee回憶,創辦Gamma時正值疫情高峰,當時的創業家、投資人對於未來的工作型態,都預測「協作」會成為未來的工作趨勢。
團隊在這個背景下,灌注大量心力設計留言與評論(commenting)功能、多人協作模式等功能。Jon Noronha補充,2022年8月在Product Hunt推出Public Beta,也迅速獲得關注,奪得當日、當週及當月冠軍,並且每周註冊用戶數從100人飆升到3,000人。
然而,Gamma馬上就面臨用戶留存問題。
「我們沒有成功說服他們,為何應該堅持使用Gamma。」Grant Lee坦承,98%的用戶註冊後,並沒有持續使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團隊透過問卷調查發現,多數用戶並不確定Gamma能帶來什麼實際改變。經過檢討後他們才意識到產品定位模糊,並未解決用戶最根本的痛點:製作簡報太麻煩了。
Gamma雖然想做出有別傳統PowerPoint更現代、靈活的產品,但卻只是增加「多人協作」功能,導致許多用戶在試用後沒有感受到差異,於是又重回PowerPoint的懷抱。
砍掉重練!Gamma歷時3個月從低谷爬起
2022年底ChatGPT的橫空出世,成為Gamma的轉捩點。
ChatGPT讓Gamma團隊意識到AI的潛力,如果AI可以自動生成簡報內容,那麼簡報製作的門檻將能夠大幅降低。
「我們決定給自己3個月的時間,重新設計Gamma,並導入AI功能。」Grant Lee表示。
然而,此時的Gamma正面臨資金壓力。2023年3月時,Silicon Valley Bank(SVB)面臨倒閉危機,而Gamma的資金幾乎全部存放在該銀行,一旦銀行破產,公司將面臨生存危機。儘管如此,Grant Lee眼看AI功能已設計完善,他決定放手一博,按計畫在3月底推出AI簡報功能。
Gamma這次的轉型精準抓住市場需求,從低谷一躍而起。
使用者只需輸入關鍵字或簡單指令,Gamma AI便能自動生成完整簡報大綱與內容,並可根據不同受眾需求快速調整用詞與視覺風格。Grant Lee也補充,Gamma打破傳統簡報的限制,提供用戶直接嵌入YouTube、Google Sheets等社群內容的服務,讓簡報變得更有互動效果。
為了確保產品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Gamma團隊內部會強制成員每周使用Gamma製作簡報。Grant Lee分享,雖然這個過程艱辛,但也幫助團隊快速發現產品的不足,並從中改善。他認為,AI的導入共解決簡報製作的三大痛點:包含視覺調整耗時、傳統線性排列限制資訊呈現,以及多數人欠缺設計能力,導致簡報無法有效傳遞資訊的問題。
隨著AI簡報功能的推出,Gamma在短時間內憑藉口碑效應吸引了大量用戶,短短2年內,全球用戶數突破4,000萬,製作簡報總數超過6,000萬份。
投資人看好,Gamma AI獲A輪融資加速成長
Gamma的潛力吸引投資人的高度關注。2023年,達盈管顧便看中Gamma的市場機會,成為種子輪投資者,隨著AI技術的提升,Gamma於2024年5月獲得由Accel領投1,200萬美元(約新台幣3.8億元)A輪融資,目前總融資額已達2,150萬美元(約新台幣6.8億元)。
West Ventures共同創辦人AJ Solimine表示,Gamma在短短幾年內已經累積龐大用戶,並達到盈利的狀態,他認為,Gamma正在提供個人、企業將想法轉為更有靈活、有力的方法。
參考資料:《Pear VC》、《Accel》、《Afore Capital》、《Gamma》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