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創業家該具備「自燃」特質!稻盛和夫怎麼把「做夢」化為現實?

創業家該具備「自燃」特質!稻盛和夫怎麼把「做夢」化為現實?
稲盛ライブラリー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超過半個世紀站在經營第一線,他將京瓷從地方性的小公司,一路發展成全球前五百大企業,寫下在日本戰後以來不曾虧損的經營奇蹟。

我稱自己為「做夢的夢夫」。

因為我有描繪莫名其妙的夢想的習慣,我不斷地描繪永無止境的夢想,在想像中展開事業。我不會立刻將夢想付諸行動,而是持續強力地在腦海中描繪。我不會實際動手,而是花上一年或兩年的時間持續模擬夢想。我們也可以換個說法,這叫強烈的願望。

工作機會.jpg
Unsplash

持續描繪夢想,讓眼睛看見機會

因為願望放在腦海中,所以就算是娛樂時,或者在路上走著時,和自己所想事情相關的事物就會形成強烈的印象躍入腦海。或者,即便在宴會的場合,也會把目光停在實現夢想所不可或缺的、自己想要的人才身上。如果沒有強烈的願望,這些人或許只會匆匆地從我們眼前通過。

美好的機會往往潛藏在沒什麼大不了的現象當中。可是,這些機會也只會映在擁有強烈的目的意識的人眼中。

沒有目的意識的空洞眼睛,是看不到任何美好機會的。

唯有主動燃燒,才能點燃成功

有些東西是靠外來的能量燃燒的,有些是永遠燃燒不起來的,更有些則是本身就會燃燒。

也就是說,物質分成三種,一種是只要接近火源,就會燃燒起來的可燃性物質,一種是即便靠近火源也無法燃燒的不可燃性物質,還有一種就是會自行燃燒起來,具自燃性的物質。人也一樣,想要成就某項事物的人,一定要是可以主動燃燒的人。因為熱忱和熱情是成就事物的根本。
  
即便靠近火、外界提供了能量也無法燃燒的人,說穿了就是有些許能力,但卻是虛無的,連一點感受性都沒有,無法產生感動之情的人。這樣的人是無法成就事情的。我認為,我們至少要做一個站在燃燒的人身邊時,也會跟著一起燃燒的人。

可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會主動燃燒的人。說得更明白一點,除了能主動燃燒,還能將多餘的能量分享給他人,才是集團需要的人才。

「在漩渦的中心點工作」:創造價值與機會

靠一己之力無法成就大事業,唯有和上司、下屬、同事等周圍的人一起努力前進,這才叫工作。但是,我們必須主動積極地尋求工作,塑造一個周圍的人自然地願意協助我們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在漩渦的中心點工作」。

一個不注意,有時候就會淪為別人在漩渦的中心,而自己則只能在其四周繞轉,也就是只能扮演協助者的角色的下場。

公司內部就像「鳴門海峽的漩渦」一樣,到處都有工作的漩渦。如果漫不經心地在漩渦四周漂蕩,立刻就會被捲進漩渦當中。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處於漩渦的中心點,把周圍的人都帶進來一起工作的話,就無法體會工作的喜悅和箇中的醍醐味了。

我認為一個人能否主動捲起漩渦,是不是一個具主體性而積極的人才這件事,不但會影響到工作的成果,甚至也會左右一個人的人生。

沒有退路才能全力以赴

我一向都主張「站在擂台正中央奮力拚搏」,其實意思是要大家在採取行動時,把在擂台的正中央當成已經被逼到舞台邊、再也沒有退路的狀況來拚鬥。

我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一定都有在考試之前驚慌失措、熬一整夜抱佛腳的經驗。而且實在趕不及抱佛腳,因而自暴自棄參加考試的人,一定也很多吧?考試的日期是早就確定的,所以,如果想得到好分數,只要早點準備就好了,偏偏就有許多人不願這麼做。

另外,我們在觀看相撲比賽時,總會看到有些力士在陷入困境時發揮了蠻力而逆轉情勢。看到這種情形,我總是會想,既然能使出那麼大的力量,在擂台的正中央與對方拚鬥時,使出來不就好了。

事實上,人生也一樣。站在擂台的正中央時,因為覺得還有後退的空間,所以會比較安心,只有在被逼到末路時才會驚慌失措。

我們要隨時告訴自己沒有退路了,要在被逼到沒有退路之前,使盡全力對抗。此外,就算我們還沒有到陷入絕境的地步,我們還是可以想像風險的存在,事前就做好準備。

如果前進時沒有設定好安全閥的話,不管是在人生或工作、經營方面都絕對無法穩定下來。

經營者的14堂課.jpg
天下雜誌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 經營者的14堂課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日期:2025/01/03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