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取消亞馬遜Prime像走迷宮、Netflix「一鍵退訂」卻留下更多客戶,原因是什麼?

取消亞馬遜Prime像走迷宮、Netflix「一鍵退訂」卻留下更多客戶,原因是什麼?
Uns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史丹佛大學教授羅伯.蘇頓和哈吉.拉奧啟動了一個名為「摩擦計畫」的試驗,他們發現,成為「無摩擦組織」的目標是錯誤的,企業應該善用摩擦才能繼續成長。

摩擦通常伴隨的是阻力,為何還需要摩擦的存在?或者說,該怎麼拿捏摩擦的強度?從Netflix和亞馬遜對於「取消訂閱」的流程設定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欺騙性設計與蟑螂屋問題

以摩擦為武器對抗納粹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要小心出於自私和卑鄙的原因而利用污泥的誘惑。有許多貪婪、剝削、有時甚至是殘酷的人士和公司,故意讓客戶和員工很難或不可能獲得他們應得的款項、服務或訊息,因為這可以節省這些小人的金錢、時間和麻煩。

網路上充斥著欺騙性介面,專門用來欺騙、淹沒和迷惑用戶,分散用戶注意力。英國的使用者體驗顧問哈利.布里格努爾(Harry Brignull),將這些操縱方法稱為「欺騙性設計」或「黑暗模式」。哈利於2010年創建了darkpatterns.org,目的在命名和定義各種令人厭惡的模式,提高人們對這類危險和補救方法的意識,並「公開批評使用這些模式的公司」。比方說,你我大多數人都是「蟑螂屋」或「單向門」問題的受害者,它讓人幾乎毫無摩擦地陷入某一處境,然後就很難或不可能逃脫。

蟑螂屋的典型案例

舉例來說,評論員格雷格.本辛格2021年在《紐約時報》的社論〈停止操縱機器〉中,抨擊亞馬遜公司是蟑螂屋,因為「取消119美元的Prime訂閱是一個迷宮般的過程,需要經過多個螢幕畫面和點擊」。唉呀,行為設計師與《鉤癮效應》一書的作者尼爾.艾歐認為,本辛格的文章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虛偽。

尼爾記錄了他在2022年初取消訂閱《紐約時報》時所經歷的磨難。他首先必須點擊三個螢幕畫面,才能獲取有關取消的資訊。然後他被要求致電或與線上客服交談。尼爾選擇了線上交談。「希拉」首先要求他解釋取消的原因。隨後,尼爾又經歷了希拉的多輪抵抗和談判,最終她才同意取消尼爾的訂閱。希拉發了一則又一則的訊息給他,內容包括「請再想一想,真的,這個優惠以後可能不會再有了。請再考慮一下。相信我,你不會後悔的。」正如尼爾所說:「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我終於被允許離開。」

尼爾向《紐約時報》提出了「後悔測試」,任何公司的領導者如果可以抑制自己的貪婪,希望讓用戶免於進入蟑螂屋,都可以這麼問:「如果人們知道需要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取消,他們還會訂閱嗎?」認真對待這個問題的摩擦修復師,就能尊重客戶的時間,避免虛偽,並修復組織的聲譽。

至少在加州,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公司,現在都面臨必須關閉蟑螂屋的摩擦。自2022年7月起,根據加州新法:「線上註冊的用戶必須能夠立即取消訂閱,透過網站上的直接連結或按鈕,或者預先格式化的電子郵件,消費者不需要添加其他資訊就可以直接發送。」

隋昱嬋攝影

Netflix的反面實踐與成功啟示

Netflix歷史上的一次事件,為關閉蟑螂屋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論據,即使是在法律允許蟑螂屋存在時也是如此。這樣做反而能建立競爭優勢,因為客戶可以輕鬆終止訂閱。當我們注意到終止Netflix訂閱是多麼容易(只需點擊滑鼠幾下)後,我們向兩位前高階主管詢問了背景故事:前數據科學與工程副總裁艾瑞克.科爾森和前人才長珮蒂.麥寇德。

Netflix
Unsplash

艾瑞克告訴我們,當他2006年剛到Netflix時,客戶必須打電話給客服人員才能取消訂閱,這讓他和同事感到困擾。然後,大約在2007年,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里德.哈斯廷斯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給全體員工說:「正確的做法是讓退訂變得容易。」因此,Netflix工程師在帳戶頁面上放置了一個「取消按鈕」。

艾瑞克和他的同事對這一改變感到自豪,因為這是客戶想要的,這也挑戰他們「要讓產品好到客戶不想取消」。他們不想成為「人們付了錢卻沒在用的服務——比如閒置的健身房會員資格,對顧客沒有任何價值,而且會壞了口碑」。

珮蒂在Netflix創立後的14年間擔任高階主管,並協助推動了該公司在2012年的驚人成長。珮蒂認為,公司長期的成功,得益於這種「非常深思熟慮」的「讓退訂和重新啟用變得容易」的策略。

珮蒂指出,「惹惱消費者」也許會帶來短期利益,但「長期的訂閱模式才能創造最大的利潤——長達數年或數代」。艾瑞克後來擔任線上時尚零售商Stitch Fix的演算長,他補充說,那些讓退訂變容易的公司,可以獲得更好的數據去了解如何保持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這是因為公司的「回饋時間」更快,而且這些數據也更少雜訊,因為大多數客戶之所以保留服務是因為他們想要,而不是因為他們被困在蟑螂屋裡。

各位親愛的老闆,如果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支持誤導性指標和短期營收,那你大可繼續將摩擦鑑識集中在這類劣質污泥的策略應用上。你的律師也許可以幫你以完全合法的方式竊取人們的時間和金錢,打擊他們的尊嚴和心靈。但如果你的目標更高,也更高尚,那就該開始獎勵員工、消除你商業模式中的雜訊、延誤和侮辱了。

正如Netflix所證明的,以長期取悅和幫助人們來獲利當基礎,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是可能的—獲利也許還更豐厚。此外,隨著有越來越多組織消除錯誤的摩擦,不良行為者就會顯得更加突兀,被揭發和指責為害群之馬,並因此感受到改變的壓力—這會幫助所有人過更好的生活。

摩擦計畫:史丹佛教授的零內耗管理,讓正確事變簡單、錯誤事變難
2024年《金融時報》與施羅德商業圖書獎決選著作! 先覺出版

本文摘自:《摩擦計畫:史丹佛教授的零內耗管理,讓正確事變簡單、錯誤事變難
作者:羅伯.蘇頓(Robert I. Sutton)、哈吉.拉奧(Huggy Rao)
出版日期:2024/05/01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先覺出版》 《先覺出版》

思潮的最前線,知識的最先覺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