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共有460家新創參與,今年以「Taiwan+1,深科技軟實力」為主軸,探討AI時代下台灣的機會與舞台,我們又能從新創中看到哪些潛能?《創業小聚》從展會精選出12家新創帶您一手掌握:
高速旋轉的刀具正在切削金屬材料,過程中一旦刀具稍有磨損甚至斷裂,整批材料就可能報廢,損失動輒數百萬元。
「用在航空與醫療的鈦金屬,一塊就可能價值數萬到幾10萬元。」沃龍工業業務經理唐元智說明,半導體與航太等產業對刀具精準度要求極高。然而,目前操作師傅多依靠聽覺和觸覺判斷刀具更換時機,「即使刀具還能用,為求保險,大多選擇提前更換。」這種做法雖避免損失,但也造成刀具浪費與成本居高不下。
針對這一痛點,沃龍工業研發出智慧刀把技術,讓製造業從傳統的做法轉向「預測性維護」,大幅減少了浪費與停機時間。唐元智解釋道:「我們的技術不僅能監控刀具的使用狀況,更重要的是能提前預測磨損,讓用戶能精確規劃更換的時機。」
感測器 + AI = 刀具「智慧化」
唐元智指出,智慧刀把技術就像是一個感測器,可以告訴操作師傅是否該換新的刀具。這項技術結合了感測器與AI分析,感測器會收集刀具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聲音和震動,並將其轉換為數位訊號,經由邊緣運算技術進行即時分析與控制。
這個過程猶如自駕車的緊急煞車系統,車輛會在前方有物體出現時迅速反應煞車;而智慧刀把技術則會在刀具磨損達標時自動停止操作,並將數據回傳至雲端模型進行學習與優化,為未來的操作提供改進方案。
「我們的刀把能將加工失誤率降低20%至30%,特別是在高強度材料加工中,節省的刀具成本非常可觀。」這項智慧刀把技術已獲得台、美、日、德共9項專利,並經過工研院認證,其感測器與業界高標準動力計(測量設備功率的專門工具)比較準確度達94.2%。
以台灣精材(Forcera Materials)為例,導入沃龍系統後,節省了至少30%的刀具費用。唐元智強調:「對於高度競爭的製造業來說,這不僅是減少成本,更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學生創業風險很大?自己工作自己創!
「畢業即就業,不是很好嗎?」帶著年輕人特有的衝勁,唐元智理所當然地說道。
沃龍工業於2024年1月3日正式成立,創辦團隊來自中正大學創新創業基地,包括執行長曾泳潤、業務經理唐元智、工程師吳書慶,由中正機械所、台大機械所、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姚賀騰教授主導建立。「目前有3位博士專注於技術開發,而我則是唯一一位已經全職投入創業的成員。」唐元智笑著說道。
儘管看起來很青澀,但沃龍工業已經入選中華電信5G加速器,並與航太零件製造商芊達精密、美國最大刀具商Kennametal等大咖都有合作。「每個智慧刀把賣10萬元,可想而知這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唐元智指出正在透過不斷參加展會,逐漸開拓更多地區的合作機會。
此外,沃龍工業更是台灣入選美國國籍商展SelectUSA的9家新創之一,在情勢大好之時,究竟還缺什麼?
在技術和產品已經開發完成的現下,唐元智認為最缺的是人才與銷售管道。「現在人才都往科技業跑,傳統製造業真的很難吸引人。」尤其在中南部地區,許多企業無法吸引足夠的技術人力,因此只能透過智慧化技術降低人力需求。沃龍工業的智慧刀把便是解決方案之一,該公司計畫2026年將與嘉義科學園區擴廠,解決缺工問題。

MBTI變了3次但鐵打的I人、咖啡重度患者。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