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共有460家新創參與,今年以「Taiwan+1,深科技軟實力」為主軸,探討AI時代下台灣的機會與舞台,我們又能從新創中看到哪些潛能?《創業小聚》從展會精選出12家新創帶您一手掌握:
每件事情的成功總由無數因素組合,缺一不可,例如大學生創業需要資金、企業實踐ESG需要與社會緊密連結,而LiFUNd正是結合二者的平台。
簡單來說,LiFUNd是一個由大學生發起、社會公益性質的募資平台,讓企業進行投資,幫助學生完成理想,同時間接實踐ESG。
突破迷惘!LiFUNd為學生種下築夢起點
LiFUNd的起源是創辦人李明道的求學經驗,他在就讀澳洲昆士蘭大學期間,發現國外的學校鼓勵學生進行不同的嘗試,也觀察到國外學生會勇於嘗試各種挑戰,像是自己上街義賣巧克力籌措資金,然而台灣大學生就不太追勇敢嘗試新事物,許多人甚至到大學四年級或畢業時,仍一片茫然,鮮少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為了讓學生更放膽追夢,李明道成立了LiFUNd,期待透過資金幫助學生踏出那一步。
「我們的平台是針對ESG中的S(Social)社會責任。」LiFUNd公關業務經理陳羽琲表示,大學生能依據自身興趣到平台提案計畫,例如養老院視察、校園防詐等等,而LiFUNd也會逐一審視學生的提案,並推薦給企業。
為了確保用戶的大學生資格,用戶除了須使用.edu教育信箱、提供真實姓名、學校科系後才能完成註冊,如果用戶是初次展開募資活動,也需清楚寫出活動類別、人數、整體介紹及簽訂契約,以確保募資主軸和執行方式。
ESG解方:LiFUNd如何串聯大學生創意和企業社會責任?
作為一個平台,如何讓雙邊的數量同步成長是個挑戰,LiFUNd從去年開始啟動的「夢想啟航計畫」,也積極邀請企業、基金會等單位參與計畫,由學生票選的前五名提案團隊說明計畫。陳羽琲分享,第一屆的「夢想啟航計畫」就促成HTC與陽明交通大學學生團隊Xplore心流探索計畫合作,創立月度的工作坊,進行職涯探索論壇。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的ESG意識抬頭,LiFUNd也反過來設計企業ESG專案,聆聽企業需求,並找尋適合的學生提案,針對如何與企業牽線。
「其實蠻多企業不敢跟大學生合作,因為畢竟他們還沒有出社會,品質和穩定性也較難保證。」陳羽琲解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平台會依據積極度和活動品質篩選合作過的學生團隊,確認他們的穩定性和執行力,再推薦給企業,讓企業有機會資助學生,達到「關懷社會責任」。
例如,一些企業到社區、校園去宣傳反詐騙的方式多半會採取講座形式,然而,透過學生的創意,能夠將反詐騙的核心概念融入學生的演出,像是由LiFUNd牽線星光保全的例子,就是讓企業大學生團隊合作,將反詐騙結合戲劇表演,以更柔軟的方式傳遞,提升推廣成果。
分級募資保障品質,為企業建立信任基石
作為募資平台,有可能發生提案者設定高金額卻沒有好好運用的情況,LiFUNd針對此種狀況提出解方。
陳羽琲分享,平台為了把關學生提案品質和避免資金挪用的情況,會設立分級制度。作為初次募資者,起初的募資額度皆為3,000元,如果日後需要再次舉辦募資活動則需要先接受被服務單位的評分,像是大學非服務性社團,魔術社及火舞社等,在社福機構表演或提供助人服務後,後續想再次以社團名義舉行募資活動,要經過被服務單位的評分和回饋,才能解鎖更高的資金額度。
目前,LiFUNd的商業模式為向企業收費的訂閱制合作模式,陳羽琲解釋,透過年度專案合作,會預先了解企業的預算、預計執行的專案數量及規模。他也分享,像是星光保全就是與LiFUNd採用訂閱制合作,反詐騙戲劇表演從去年的3場增加到今年的8場,他預計,明年與星光保全的合作轉案至少會執行10場以上。
「如果是學生因為需要一些資金去完成他們想做的事,他們可以放這個平台,那企業如果是想要達到ESG的目標的話,也可以找我們一起合作。」陳羽琲說明,目前平台募資用戶數已超過5,000人,但他也表示,募資功能其實算是一種能夠支持學生執行專案的工具,並非他們的主要商業模式。因此,LiFUNd仍是想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學生媒合機制,朝向ESG這個方向進行,以及幫助企業媒合人才。

喜歡陽光、腳踏車還有奶油美式。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