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零售業廣告風暴八部曲:從供應商廣告、RMN到AI革命的演變

零售業廣告風暴八部曲:從供應商廣告、RMN到AI革命的演變
Unsplash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RMN(零售媒體網路,Retail Media Network)正在迅速崛起,成為廣告市場的第三勢力。品牌需重新考量其行銷與業務策略,以最大化RMN的潛力。通路商與品牌間的競合關係也在數位轉型中發生變化,同时AI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驅動廣告市場的變革。

RMN怎麼來,下一步可能會去哪裡,這一次講一個「RMN演義」的故事。舞台上的角色會從零售業、廣告業、媒體業等供需的角度,用蒙太奇的方式快轉、推進回合,然後故事講到最後的大魔王角色——AI。

RMN演義,下面從第0回合開始!

Round 0:供應商廣告

通路作為一種媒體,跟供應商收取廣告費,本來就是零售業常見的模式。通路商像是家樂福、燦坤、全家或是康是美,因為有很強的集客能力,有人流,除了銷售商品,也有廣告價值。

供應商在實體賣場裡面的貨架位置、店內牆上的、貨架上展示圖面,都是一種廣告,都是通路商跟品牌收取費用的各種方式。

RMN就像是一種供應商廣告的「數位版本」。

Round 0:供應商廣告
採購和品牌端的Channel Sales一起處理負責實體供應商廣告;廣告代理商和品牌端的Marketing部門負責傳統媒體廣告。 《零售的科學》官網

只是過去這種實體供應商廣告,通常通路商會由採購一起處理,品牌端的Channel Sales跟採購一起跟銷售條件一起議完。也因此,不會計算在整體的廣告業產值裡,比較是零售的一部分。

而品牌廣告在品牌內部由Marketing部門負責,透過廣告代理商,做廣告策略、製作廣告、然後購買各種廣告媒體。

各自對應各自的活,彼此相安無事,歲月靜好。

Round 1:數位化來了,電子商務與數位廣告

「電子商務」的出現,成為一種重要的新通路,品牌內部在早期,就長出了專門的電商部門因應。

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也帶動許多關聯產業一起成長,包含數位廣告,還有圍繞數位廣告技術的各種Ad-Tech(廣告科技)公司。

Round 1:數位化來了,電子商務與數位廣告
電子商務成為一種重要的新通路,也帶動許多關聯產業一起成長,包含數位廣告,還有圍繞數位廣告技術的各種Ad-Tech(廣告科技)公司。 《零售的科學》官網

不過對比品牌內原有的實體通路,電商的份額還太小,原有通路銷售的業務部門,根本也不太管。數位廣告也是,一開始的影響數還太小,品牌的行銷部門也不太管。

他們只是靜靜的看著。

有時候我們感覺,電子商務或數位廣告已經打得火熱,因為我們太熟悉,可是傳統的大品牌內部,依然看不太上,從他們的視角,就是比例問題。才1%不到的東西你要我瞎忙什麼?

Round 2:廣告業的數位革命

不過,數位的革命,在廣告業跑的非常快。

1%,2%,4%⋯⋯20%,2016年,數位廣告正式超過50%,正式超越傳統媒體。直到今日的2024年,數位廣告份額已經佔了整體廣告市場的80%

全球廣告市場支出
2024年,數位廣告份額已經佔了整體廣告市場的80%。 《零售的科學》官網

許多傳統媒體,像是電視台、報社,還來不及準備,原有的廣告業務就已經直線下滑。而有轉型成功的媒體,開始往Youtube、Podcast、新聞網站,也製作自己的APP等等,媒體轉型成數位,才接得到數位廣告的業務需求。

廣告代理商也快速跟上趨勢,聯合Ad-Tech公司,佈局數位媒體的廣告業務。品牌端的行銷部門,自然也順應趨勢,加速採用。

Round 2:廣告業的數位革命
媒體轉型成數位,才接得到數位廣告的業務需求。 廣告代理商也快速跟上趨勢,聯合Ad-Tech公司,佈局數位媒體的廣告業務;品牌端的行銷部門,自然也順應趨勢,加速採用。 《零售的科學》官網

Round 3:零售業的數位轉型

數位科技在15年內,快速翻轉了廣告業,而零售業呢?

在零售業,同樣從2000年開始,電子商務雖然逐年成長,但直至今日2024依然約莫佔零售全體產值的20%

雖然電子商務通路像是Amazon、蝦皮、momo等成長率驚人,銷售額GMV一直創新高,但在整體零售產值中依然份額,還不到整體零售業的1/4。

電子商務通路在零售業產值佔比
在零售業,同樣從2000年開始,電子商務雖然逐年成長,但直至今日2024依然約莫佔零售全體產值的20% 《零售的科學》官網

實體的零售通路,並沒有忽視電子商務的力量,很快地紛紛跟上,無論是自己的電商官網,上架大型電商通路等,這幾年的OMO,以至於全通路佈局,已經成為一種零售業的必然。

而品牌內部,電商被視為是全通路業務一環,從過去的獨立單位,許多公司也陸續整併回原大業務部門,由業務部門從品牌全通路的角度,一起思考佈局,推動全通路銷售。

廣告業界Online Merge Offline,零售業界Offline Merge Online,在彼此都同意OMO是主流趨勢下,結束這一回合。

Round 3:零售業的數位轉型
OMO在全通路佈局,已經成為一種零售業的必然。 《零售的科學》官網

Round 4:RMN出現

Round 4:RMN出現
零售通路也推出RMN,透過數位化模式提供DSP(需求方平台)來銷售廣告。這也讓供應商廣告的收益逐漸被納入廣告業的產值計算。 《零售的科學》官網

Amazon丟出RMN,又打亂一池春水。

本來Amazon作為零售通路,擁有驚人的流量,推出供應商廣告,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是Amazon的銷售方式很數位。「採購」?科技公司才不跟你玩傳統業務方式,數位廣告就給你標準的DSP(需求方平台)。也因為這樣,本來傳統的供應商廣告的產值,就開始計算入廣告業的產值。

Amazon廣告業務的快速成長,其他電商的通路也快速跟進,也快速在廣告市場中,拉出了一個「第三勢力」。

廣告市場成長率預測
對比原有最大份額的Search、以及第二大的Social,RMN代表的「Retail」,會是廣告市場中成長率最快的一個類別,預估在2027年,有可能追上第二大的Social。 《零售的科學》官網

對比原有最大份額的Search、以及第二大的Social,RMN代表的「Retail」,會是廣告市場中成長率最快的一個類別,預估在2027年,有可能追上第二大的Social。

Round 5:原有數位媒體的RMN2.0

延伸閱讀:全通路領域地圖展開!從線上、門市到系統整合,掌握「零售業」的全貌

你牛肉麵賣得好,我本來賣滷肉飯的,我也要賣牛肉麵,把牛肉麵加在菜單上。

RMN的廣告份額在各種統計報告中,在廣告業界快速成長。本來數為媒體的玩家,看到這個不停成長的東西,怎麼可能放著不管?要不你吃了我的餅,要不打不贏就加入他。也因此,無論是數位媒體,或是廣告代理商、Ad-Tech公司,也都紛紛推出「RMN」,或者掛上「RMN2.0」。雖然賣的東西並沒有差多少,但RMN突然變成一個銷售關鍵字,不扯上邊就不潮了。

實際的做法是去整合有「零售數據」的夥伴,以零售數據為基礎,提高廣告投放的成效。零售數據的來源,有的來自於一些像是記帳、發票軟體的夥伴,也的直接找實體零售通路做合作。

於是這段期間,形成了 RMN 大亂鬥,每一家廣告相關的公司,都舉起 RMN 的大旗,以順應潮流,希望搶到紅利。

Round 6:實體通路的進擊

Round 6:實體通路的進擊
品牌結合自家的實體零售通路和線上電商通路,形成一種「OMO版本的RMN」,供應商可以同時買線上線上的RMN廣告。 《零售的科學》官網

最有趣的是,實體零售通路也快速動作起來,跟著線上通路喊起RMN。

不過這些實體零售通路的RMN可是貨真價實,還更勝一籌。本來他們就做供應商廣告、擁有人流的通路、又是做零售,做RMN——零售媒體網路,是理直氣壯,而更上層樓的部分是「OMO」。

最近在台灣,7-11與全家等,都透過佈署數位看板,推出在門市內的RMN廣告,並結合自家的線上電商通路,形成一種「OMO版本的RMN」,供應商可以同時買線上線下的RMN廣告。

當然也透過數位廣告科技公司的合作,跟線上電商通路一樣,也推出了DSP,還可能是OMO的DSP。

在美國的Walmart跟Target,也緊跟著Amazon推出RMN,雖然在贏收上仍差一大截。

Walmart、Target、Amazon的RMN比較
在美國的Walmart跟Target,也緊跟著Amazon推出RMN,雖然在贏收上仍差一大截。 《零售的科學》官網

品牌端呢?品牌行銷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的RMN資訊,也在思考到底要怎麼使用RMN。而品牌的業務單位,也可能因為跟這些通路互動的關係,也早就有在購買一些RMN。

走到這一回合,所有的玩家都在RMN。通通可以蓋一個「RMN」的章。RMN大爆炸。

Round 7:品牌的內部矛盾

Round 7:品牌的內部矛盾
過去供應商廣告是由Sales單位負責,跟通路溝通,本來RMN源自於通路,好像是業務部門的業務。但RMN又是數位廣告全媒體的一環,也可以是行銷部門來處理。 《零售的科學》官網

在品牌內部,RMN算是誰的業務?

過去供應商廣告是由Sales單位負責,跟通路溝通,本來RMN源自於通路,好像是業務部門的業務。但RMN又是數位廣告全媒體的一環,也可以是行銷部門來處理。

雖然行銷跟業務單位,都在為了品牌的銷售業績在努力,一個打空軍,一個做陸軍。打空軍的覺得陸軍不懂品牌策略,打陸軍的覺得空軍不知道怎麼操作轉換。

其實從行銷漏斗來說,一個是上層擴展,一個是底層收單,缺一不可。但就像OMO帶動了品牌內部的組織轉型,RMN也可能帶來一些新的衝擊。

Round 8:AI

Round 8:AI
《零售的科學》官網

不過RMN再怎麼發展,也不可能吃掉整個廣告市場的餅。RMN是一個趨勢,但不是一個革命。真正會帶來革命的是AI。

「數位」的發展,用15年的時間,吃掉了80%的廣告市場。「AI」的發展,可能會用更少的時間,再吃掉這裡面的80%的數位廣告市場。

數位轉型之後就是AI轉型。

目前廣告產值中佔比最大的類別搜尋廣告(Search),過去由Google一家獨佔掉這裡面幾乎所有的份額。但看起來,近日也因為AI,開始受到來自多方的挑戰,包含新進的Perplexity,甚至OpenAI。

廣告產值中佔比
《零售的科學》官網

AI的基礎是數據,而數據的基礎是數位化程度。而廣告產業對比其他傳統產業,可能是數位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在廣告業,80%的廣告都是數位化了,在巨量的數據下,會長出精彩的AI。

在接下來的幾年,在廣告業會產生巨大變革的,會是某種程度的「AI廣告」。就像過去15年,數位廣告在廣告業帶來的革命一樣。下一場大戲正在上演。

本文授權轉載自《零售的科學》,作者:李昆謀,原文標題:RMN的前世今生,廣告業的殘酷舞台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零售的科學》李昆謀 《零售的科學》李昆謀

大家好,我是 91APP 的產品長,2013 年以來一直在發展協助零售業數位轉型的工具,累積下許多零售業的想法,陸續整理在「零售的科學」裡,希望這些文章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