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更新:
AI人力招募平台LeapIn於2025年更新品牌名稱為「Fornate」,2024年原文報導一併更新。
「找人」這件事情,AI比較難幫忙。
AI擅長協助人類解決多種問題,從寫程式、生成圖片到協助研發藥物。然而,當問題涉及「人」本身時,AI的效果就顯得有限。
「AI無法解決人的問題,因為人類的特性難以被數位化,」Fornate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吳家宇坦言,這也是人資領域數位化步伐較其他行業慢的原因之一。
那麼,AI在人資科技(HR Tech)領域是否真的無法發揮作用?「我們的使命,是提升招募效率。」吳家宇解釋,AI在招募中應扮演效率工具的角色,簡化繁瑣的流程,而非直接用來篩選人才。
Fornate專注於降低溝通成本,利用AI打造出自動化的招募平台,讓資訊更加透明、流程更順暢,促進公司、獵頭與求職者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從寫JD到面試,Fornate全方位包辦
根據Fornate的調查,招募過程中的4大痛點包括:「為職位尋找適合的人才」、「收集和管理人才庫」、「不清晰或雜亂的面試流程」以及「不明確的招募進度」。Fornate透過一站式服務和自動化功能,解決了這些招募中的挑戰。
為了解決「不清晰或雜亂的面試流程」和「不明確的招募進度」等問題,Fornate透過一站式平台共享資訊,大幅降低溝通成本。「每次職缺描述(JD)一更新,企業和獵頭都要重新溝通,這些都是時間成本,」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楊司弘表示。繁複的重複溝通不僅拖慢了招募進度,獵頭間的候選人招募進度分散,更造成無法統一管理的問題。
Fornate提供一個中心化的平台來整合資料,提升企業人資和獵頭的合作效率。透過平台,企業與獵頭可即時共享JD、面試流程和候選人進度等資訊,迅速掌握所有變更。
「獵頭比企業更了解候選人,因此由獵頭負責與候選人接洽是更好的選擇。」楊司弘說,一旦候選人進入下一階段面試,企業即通知獵頭,由其與候選人確認意願;JD和面試問題生成器也加速了HR的招募效率,前者根據薪水和工作技能等關鍵資訊生成完整的JD,後者則是把HR的經驗與職缺內容做連結,給予面試官建議的面試問題。
在多平台分散的情況下,人才資料管理也是獵頭另一大挑戰。HR往往聯絡多位獵頭以尋找更適合的人才,而獵頭則需不斷擴展和維繫人才庫。「擔任5年獵頭需要維繫約2,500個人選。」產品行銷管理負責人廖昱如提到,從企業結構到人脈維繫,獵頭需投入大量心力來管理資料。
為解決「為職位尋找適合的人才」和「收集管理人才庫」的痛點,Fornate作為獨立的第三方資料庫,為企業人資和獵頭提供一個私人筆記。「我們的系統自動化了大量溝通,HR和獵頭可記錄關鍵資訊,隨時掌握進度。」Fornate為每位獵頭提供專屬的集中人才庫,減少了手動輸入的錯誤風險,智慧搜索引擎也幫助獵頭透過輸入關鍵字的方式,迅速篩選人才庫中的候選人。
Fornate數據顯示,平台將招募時間縮短了一半,節省約40%的成本。平台於2024年第4季正式上線,並計畫於2025年推出更多AI優化功能,目前業務已拓展至台灣、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日本,並服務多家知名企業。產品上線首年收入就突破新台幣3,000萬元,平台採訂閱制,若成功媒合人才可退回訂閱費,並向公司收取年薪比例的佣金。
貫徹始終的獵頭們
在全球化背景下,Fornate創辦團隊的成員均擁有留學經驗,分別包括法國的Kailin、日本的楊司弘和矽谷的吳家宇。這種文化多樣性讓團隊具備了全球視角,同時也體現在共同創辦人楊司弘的創業經歷上。
楊司弘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年輕時就懷抱創業夢。他笑說:「創業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能帶著團隊一起實現,這是一種浪漫。」在日本留學時,他觀察到當地人才流動較慢,雖然HR科技需求旺盛,但市場保守,剛起步的人資新創很難找到合作機會。
畢業後,他加入新加坡的招募平台Glints,該公司利用AI進行人才匹配,但楊司弘很快發現AI推薦的人才經常不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這讓他開始思考,AI應該更著重於優化招募流程,而不僅是人才匹配。
於是,他決定創立Workross,打造一個更高效的招募平台。
「這是創業浪漫的一面,現在來講講現實面。」創業的浪漫背後充滿了現實挑戰,Workross的成效未達預期。楊司弘開始思考如何突破資訊不對等問題,並在一次圓桌聚會上遇見了吳家宇。吳家宇出身交大,自大學起便接觸創業,並在創立的人資新創Worca中遭遇瓶頸,這讓兩人迅速找到共鳴,最終攜手成立Fornate。
除了吳家宇,Fornate團隊中還有另一位關鍵成員——產品行銷經理廖昱如,她的加入過程同樣充滿了故事性。
當時,楊司弘在前公司負責市場策劃,兩人透過一個專案負責人介紹後認識。雖然交流僅僅持續了兩個小時但雙方一拍即合。更為後來的合作奠定了基礎。楊司弘笑著回憶:「我早就想邀請她加入我的團隊,很開心在今年終於實現。」在廖昱如加入後,團隊後續也迎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員,這才逐步組成了現在的核心團隊。
獵頭會被AI取代?沒有你想像那麼簡單!
隨著AI的來臨,許多求職者擔心未來會與AI成為職場競爭者。對於曾深耕HR領域的吳家宇、楊司弘和廖昱如來說,AI在技術開發和人才篩選上確實具備輔助價值,但若要真正幫助企業找到合適人才,仍需結合人類的專業判斷和理解,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楊司弘和廖昱如認為,AI雖為招募流程帶來新可能,但在文化契合度和人才評估上仍需人類的引導。楊司弘以技術開發為例指出:「就像寫程式,AI也能寫,但成品才是重點。」即使AI工具可以完成部分工作,要達到理想結果,仍需人類引導和調整。他形容:「不是講一句話就能生成理想的東西,這是一個過程。」
在招募流程上,有些社群品牌會在面試前進行文化測驗來篩選合適候選人,廖昱如認為,未來更多公司會在初期用AI篩選符合價值觀的候選人,但她也坦言:「獵頭工作不會完全被取代。」獵頭工作中面臨許多AI難以應對的困難,像是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自行判斷公司發展階段並找到合適人才,又或是透過社群媒體「肉搜」候選人資訊、建立信賴關係等等,這些都非AI所能簡單取代。
即便如此,AI介入確實提升了效率,一些公司如Uber和FoodPanda會用案例分析評估候選人執行力,使企業能在面試前深入了解候選人的能力,而不僅依賴傳統面試。
創業快問快答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A:常被問到的問題通常是:「市場上已經有很多HR平台了,你們與其他人力資源平台有什麼不同?」我們的回答是,LeapIn自我定位為一個SaaS平台,專注解決HR與各部門在招募流程中的協作需求。
我們認為AI不可能100%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為選才和人才挖角涉及太多需要人才能觸動的情感。基於這一點,LeapIn致力於運用AI技術提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篩選效率,圍繞「讓人專注處理人的事而非瑣事」的理念來設計平台。我們利用AI Agent,同時解析徵才資訊與人才資訊,並結合我們累積的龐大人才資料庫,讓HR團隊節省大量時間,專注於關鍵決策。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達到下一步目標,我們最需要的是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資源。技術開發上,需要更多熟悉AI和數據分析的工程師,進一步提升平台的功能;而市場拓展則需要更多熟悉當地文化及業務的伙伴,幫助我們提升越南、日本、新加坡等亞太區人才市場。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創業教會我堅持和彈性的平衡。在過程中,我學到有些目標需要堅定不移地實現,但執行方法往往要隨著市場變化調整。此外,創業也讓我更深刻理解團隊的重要性,找到有共同信念、能相互支持的夥伴,是克服困難的關鍵。創業至今的心得是:創業不僅是資金或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持續自我提升與適應的歷程。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建立專業且多元的團隊:吸引到各領域頂尖人才並建立了一個跨國的核心團隊,他們不僅具有市場洞察力,也能快速響應並執行策略。
2.擴展業務網絡並迅速累積客戶基礎:透過參與展覽及行業活動,我們迅速與潛在客戶和合作夥伴建立關係,累積潛在客戶。
3.技術開發與產品推出:在預定的時間內推出了LeapIn平台的第一個版本,並利用AI技術建立起我們的差異化,並專注解決市場的痛點。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谷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apln Inc.)
成立時間:2017
產品名稱:Leapln平台
官方網站

MBTI變了3次但鐵打的I人、咖啡重度患者。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