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鎖定每年6億元索賠市場:法律新創EvenUp如何用AI為受害者爭取更高賠償?

鎖定每年6億元索賠市場:法律新創EvenUp如何用AI為受害者爭取更高賠償?
flickr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意外發生,你的親人遭受嚴重傷害,卻因為法律程序複雜,以及缺乏過往案例賠償金額的資訊參考,難以獲得應有的賠償,你會怎麼做?

儘管有超過5萬家律師事務所為受害者爭取權益,但資訊不對稱的困境,讓許多人無法獲得應有的賠償,而這正是法律科技新創EvenUp想要改變的現狀。

他們開發的AI平台,分析超過25萬筆人身傷害案件的歷史數據,為律師事務所提供精確的賠償金建議,成立6年至今已幫助受害者每筆案子多爭取30%的賠償金。

近期,EvenUp更獲得高達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的C輪融資,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等知名創投也成為投資方。專注於人身傷害案件賠償的EvenUp為何備受青睞?他們究竟瞄準了以往法律程序中的什麼痛點?

EvenUp 團隊
《BetaKit》

EvenUp利用生成式AI解決人身傷害案件賠償金問題

「相較於其他生成式AI公司,EvenUp只想做一件事,就是確保民眾得到應有的正義。」創辦人Ray Mieszaniec強調,他想要改變的是美國人身傷害案件中,受害者常因法律程序複雜、資訊不透明而無法獲得合理賠償的現況。

這樣的決心源於Mieszaniec的親身經歷。他的父親在一場事故中受傷,卻因為相關資訊不足,最終未能爭取到應有的賠償。這段遭遇促使他與Google旗下自駕車子公司Waymo的技術專家Rami Karabibar以及資深訴訟律師Saam Mashhad攜手創立了EvenUp。

人身傷害案件泛指因他人行為導致的身體、心理或情感損害,例如意外事故、暴力攻擊或醫療疏忽等。在美國,這類案件每年涉及超過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億元)的巨額賠償金

然而,根據司法統計局數據,只有3%到4%的人身傷害案件會進入審判階段,大部分案件皆是私下和解,這讓受害者和律師難以掌握過往案例的賠償金額,導致許多案件的賠償金額被低估。

人身傷害
所謂的人身傷害案件,是指因他人行為而導致的身體、心理或情感上的損害。 Flickr

因此,EvenUp打造了一個生成式AI平台,透過分析超過25萬筆歷史判決和和解數據,協助律師更快、更精確地評估案件價值,讓律師能夠更快、更精確地為客戶爭取合理的和解金額。

律師只需將案件相關資料,例如醫療記錄、事故報告等上傳至EvenUp平台,AI就會根據傷害程度、醫療費用、責任歸屬等因素自動分析,並參考歷史判例和當地法規,提供客觀且有數據依據的賠償金額建議、案件勝訴機率分析,以及訴訟策略建議。

根據這些分析結果,EvenUp的AI系統會生成一封詳細的需求信。內容包含精確的和解金額建議、案件的法律和事實依據、受害者的傷害情況以及未來可能的費用預估。

EvenUp.png
EvenUp利用超過25萬個判決書和和解數據,並透過生成式AI自動生成賠償金的需求信,提供更精確的和解金額建議。 EvenUp官網

據《Forbes》報導,EvenUp的AI平台每個案件平均可節省多達15小時的工作時間,並將和解金額提高30%。目前已有1,000家律師事務所使用EvenUp平台,其商業模式是按律師事務所使用的次數計費。

提升30%賠償金:EvenUp如何獲1,000家律師事務所信任?

EvenUp的成功,除了歸功於其強大的AI技術,也反應出法律產業對於AI應用的接受度日益提高。

EvenUp執行長Rami Karabiba就表示,越來越多律師事務所願意將AI整合到工作流程中,這也有助於EvenUp成功打入市場。

近期,EvenUp憑藉其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創新服務,成功獲得了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等多家知名創投機構的青睞,近期所獲得的C輪融資金額更高達3,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億元)。

法律.jpg
儘管生成式AI在許多行業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法律領域的應用卻相對有限。 Getty

不過,EvenUp之所以能在眾多法律科技新創中脫穎而出,還是在於他們選擇專注於人身傷害賠償,並在此領域累積了豐富的數據和經驗,更能精準地評估案件價值,並提供更具參考性的訴訟策略建議,這點有別於Lawyaw和Harvey等致力於簡化法律文件生成,以及法律文件分析等流程的法律新創。

為了接觸更多客戶,EvenUp更積極與其他法律科技公司合作,例如與法律案件管理平台Litify合作,為數千名律師提供更加精確且自動化的需求信產品。Litify的執行長Curtis Brewer就表示,EvenUp的產品具備更高的精確度與可信度。

目前,EvenUp已與超過1,000家律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關係,證明AI技術在法律領域的應用潜力不容小覷。

參考資料:《NFX》《Forbes》《Bessemer Venture partner》《techcrunch》Evenup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詹蕙瑜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詹蕙瑜

喜歡喝飲料的話多人類。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