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的新創聚會中,我聽到兩個Founder的閒聊內容:你上次跟我說你要找那個XXX位子的人,現在到底找到了沒?不要又過了一年你還在解這一題,這也是團隊執行力的一環。像我去年也在解這一題,但我現在的業務、PM、CS主管後來都到位了,接下來的一年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
說話的那個創業者是位於比較成長期階段的創業者,聽話的那個創業者則是比較早期的創業者,這樣的對談情景,也會隨著你的階段成長,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只是你所處於的位階就會越來越高。
永久的Core Team與隨時演化的Core Team
在你創業的當下,你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擔任不同的職務,唯一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把這間公司做上去,這些創始夥伴就會像是你結婚的伴侶一樣,如果順利就會是五到十年以上的奮鬥歷程。相信找Co-Founder或者找投資人就像是找另外一半的比喻,大家如果在新創圈待久了,應該都有聽過這個比喻。但有些人想到結婚,可能就是長久的合作關係,大家都會在CXO的這個位置上奮戰,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狀況是,蠻多時候會有初期夥伴跟不上的狀況,這時候你就得要升級你的團隊。
遊戲RPG的類比,你一定會隨時升級你的裝備
小時候如果玩過RPG類型的遊戲,大家一定印象深刻的是,隨著劇情的推進,當你走到新的村莊地圖,通常敵人的等級就會提升,但新的村莊賣的武器與防具就會是更高一級,比較符合你當時敵人的狀況,讓你在跟敵人對抗時比較不那麼吃力。
創業其實也會是類似的,你從種子輪、A輪、B輪往後推進,從Pre-Product到Pre-Revenue一直到PMF以及後續的Scalable Business階段,在每個階段的轉換過程中,你其實也是需要加強你的武器與防具的,簡化成新創常用的詞,大概就是人才與資金。
有了這個類比,大家可能就會更直觀地知道為什麼團隊是需要被升級的,當然也有些創始成員可以自己也升級,讓自己「可被使用」的生命週期變更長,也是一種做法。但畢竟能被養成的究竟是少數,或者說從CEO的觀點,因為CEO會是成長最快的 (參考:[VC 101] 創業團隊之股權設計原則),通常你成長後,相對應的就會覺得身邊的人跟不上,而身邊的人跟不上有時候並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的視野觀點無法跟CEO相提並論,CEO就是在外面跑接觸比較多的人,CEO可能也是各個Function都得管的人,所以看的也會比單一Function的人來的廣,這就造成了CEO成長速度可能會快於其他人的原因。(參閱:[布蘭登觀點 011] 視野對於創業者高度的影響)。
我認為有個更合適的類比,是小時候玩光明與黑暗或是炎龍騎士團這種棋盤格戰略遊戲,一開始的時候,你的隊友人數是有限的,所以每一隻你都會盡量練,但你會發現有幾個角色的潛力比較強,有時候你甚至會讓他去多吃點經驗值,讓他升級更快,目的是因為到了後期,他還會是你的主力,而有些角色則是後期升級不上去,早期讓他吃經驗值也會有點浪費,你就會盡量少練他。隨著你可以選擇出場的隊友是有限的時候,那會被選上的就會幾乎是你的A Team。只是遊戲只是遊戲,少了人與人的溝通與互動,如果有些人是早期就跟你在一起的夥伴,你如何好好溝通,讓他待在他適合的位子,就會是們溝通的藝術。
期待管理的事先溝通
之前分享過[布蘭登觀點 107] Fred Wilson給創業者的三個建議,裡面的其中一個建議,就是你在找人的時候,就得要跟這個位子的人先說清楚,我們是看你對公司的貢獻與實力來安排位子的,並不是先來後到。也就是說如果未來隨著公司的成長,有些位子我們需要找更有經驗的人來,他可能會是你的老闆,或者是取代你現在的位子。我認為事先溝通可以讓雙方的期待拉到一致,如果大家都是抱著自己的某些誤解的期待去做事,那後續狀況發生時,產生的風暴與影響則會比事先溝通來的大。
如何升級你的團隊
這多數的責任我認為在CEO身上,你是否有該產業的顧問Advisor、Mentor或者是你可類比公司但又比你成熟個幾年的新創,你是否有認識裡面的一些厲害角色,這些都可能是你潛在升級的選擇。當然有些人會透過獵頭,把自己的需求開出後,希望也可以在公開市場找到合適的人選,但有幾點建議你們可以參考:
提早合作:有些人如果在你早期就以顧問或者其他形式合作過,你才知道他是不是名符其實或者是文化相符,這樣後面升級比較不會有水土不服的狀況產生。
找到你的Peer Group:像是Addin Ventures現在就有一群都是在做美國B2B Vertical SaaS的創業者們,他們之間除了平常可以互相交流外,有些人選也可以透過Referral的介紹,找到他們未來的拼圖。未來我們也會跟Worca合作,讓你透過Worca也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專業網絡。
人才的階段選擇:不一定是大公司就適合你,你更適合找你比你現在階段大1-2輪新創的人才,那些人的Skill Set可能比較接近你現在需要的,有些大公司主管可以使用的團隊,也許是你現在公司無法給出的資源,那他就無法用他大公司的那套來幫你。
ESOP Pool:這些厲害的角色,在國外有看過別人成功的故事,所以對於ESOP(員工持股計畫)這類型股票比較有高接受度,希望也是來跟你賭一把大的,所以有沒有預留這些股份來吸引未來的人才,早期有空的時候也可以先預留起來,或者是跟你的投資人一起討論,看怎樣規劃安排。但我知道很多台灣的厲害角色,因為沒有看過太多成功的例子,所以更傾向拿 Cash。
如果你開始成長了,能否限制你的成長的就會是人才,而人才往往也是最難找到的,希望這些創業者的例子,可以讓你有升級你團隊的心理準備,然後透過上面介紹的方法,來找到你的拼圖,可以挑戰更高等級的魔王,等之後回首一看,你就發現自己已經成長到另外一個層級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布蘭登觀點》,作者:江旻峻 ,原文標題:[布蘭登觀點 137] 創業的路上,你有一直升級你的裝備/團隊嗎

熟悉網路產業的商業模式與趨勢,曾輔導超過100家之網路新創,給予實際建議並提供團隊長期策略思考。更曾投資及管理數十家以上網路新創團隊,範圍橫跨早期至C輪融資階段甚至是獨角獸新創公司,透過與創業團隊交流及相互學習,期待能有效鏈結資源協助團隊快速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