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不了解人才,怎麼培育人才?1,600份從基層到執行長的問卷,揭台灣員工的焦慮與渴望

不了解人才,怎麼培育人才?1,600份從基層到執行長的問卷,揭台灣員工的焦慮與渴望
Black Salmon via shutterstock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重視生活與工作平衡、跳槽意願提升、自學資源豐沛⋯⋯新崛起的人才需求讓企業在尋找人才、理解人才、培育人才的核心精神發生轉變。

《經理人月刊》首度發布《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與電通智能中心旗下電通智庫合作推出〈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以1,600份涵蓋基層、部門與C級主管的問卷,彙整台灣經理人與潛力人才的成長路徑、學習動機、渴望加強的技能,並思考培育人才梯隊的方向。

《經理人月刊》榮譽發行人何飛鵬表示,「工作者對自我的期待變高、市場競爭變得激烈,職場相關的學習服務因此大幅增加,但依然缺少清楚的指引,讓經理人能往上一階參照,思考升遷過程裡欠缺的能力,同時讓企業評估,訓練資源是否落後,趕緊補足。這次報告,反映出高層、中階、基層的需求和想法截然不同。」

C-Level、主管和員工都在關注什麼技能?《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揭3大亮點

台灣經理人最想學習的軟實力(soft skills)技能前3名為:策略性思考、談判與說服、領導能力;專業技術(hard skills)前3名則為:商業管理、數位行銷、洞察商機與創業。

更進一步區分C-Level(如新創創辦人、企業執行長等)、部門主管、基層主管正在學的技能,可以發現高階主管更面向未來,例如洞察商機、數位行銷,基層主管集中在解決眼前的工作難題,如溝通技巧和專案管理。

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_主管想學的技能.png
經理人

潛力人才(非主管職)正在學習的技能和基層主管接近,主要差異在「領導力」。可以推測領導力不屬於潛力人才目前工作的困擾,不是首要投資學習的技能。

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_員工想學什麼.png
經理人

亮點1:愈基層,對未來的焦慮感愈強烈

分析各職級的工作價值、成就渴望、能力焦慮和期待的公司文化,發現高階和基層對於工作的態度和想法,有明顯的落差。

C-Level強調因應未來趨勢需有多元專業、主管階層重視升遷帶來的地位與成就感,但潛力人才重視切割工作與個人生活,更傾向員工只是組織的小螺絲釘,與其等待升遷,不如直接跳槽。另一方面,潛力人才和主管階層都非常在意跟著科技進步、培養自己的新技能,是當前學習痛點,也隱含著對於未來的焦慮。

電通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楊少夫認為,潛力人才其實沒這麼在意升遷機會,表示主管不能再以升遷激勵同仁挑戰轉型專案。在心態上,潛力人才也難以認可自身的工作價值,認為自己在體制內微不足道,反映出「安靜離職」的氛圍。因此,未來領導者需要的不只是帶團隊業績短期提升,而是靠著價值觀與領導魅力,吸引員工願意留在公司

調查亮點1_愈基層對未來的焦慮感愈強烈.png
經理人

亮點2:世界經濟論壇2025最重要工作技能top10,台灣領導者較不關注

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未來工作報告書》(The Future of Job Report 2020)提到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前10名,比對此次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台灣領導者正在學習和渴望學習的技能,較不關注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與原創性、科技運用、科技設計與程式編碼。這幾項技能裡蘊含的2大重點:主動學習與思考、數位轉型相關運用,是台灣企業長期亟待補強的技能落差。

調查亮點2_世界經濟論壇2025最重要工作技能top10_台灣領導者較不關注.png
經理人

亮點3: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資源、偏好模式顯有差異

比較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時間、預算,發現C-Level的學習時數和正在學的技能數最多。再對比學習動機,C-Level著重如何面對複雜環境,引領公司未來走向;部門主管和基層主管聚焦在發展與帶領團隊;潛力人才則鎖定在個人思維的成長。

最後,針對學習模式的偏好來看,企業培訓單位必須提供多元的學習模式,包含線上、線下、1對1互動等,才能符合不同階層的需求。

調查亮點3_不同職級的學習動機、投入資源、偏好模式顯有差異.png
經理人

5大專家解析:經理人如何面對學習新知的焦慮?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丁菱娟丁菱娟表示,經理人常常擔心自己跟不上公司轉變的腳步,而渴望補充新知、化解內心焦慮,但在不同的產業、職級,需要掌握的能力和範疇都不相同,最重要的是釐清「為何要學」這項新技能或新知,比學什麼、怎麼學更為重要。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認為,將來的學習方式會是實體與虛擬混合在一起的,人們依舊喜歡自學,也會更需要共學。無論是個人或組織,都想要、也必須擁有彈性多樣的學習管道。

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資深合夥人徐瑞廷表示,領導者應該將轉型與人才建設納入CEO最關切的議題(CEO agenda)之一,才足以創造永續競爭力,企業教育訓練不只著重於學習新知,更是公司思考策略的重要起點,透過學習與討論,創造團隊的共同語言和溝通時機。

美商宏智國際顧問(DDI)台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岳倫則示警,「業績至上」的心態已經不足以帶領團隊,透過培訓前的評測取得第一線員工的回饋,才不會始終「溝而不通」。

巨思文化執行長陳素蘭提出一個新的學習可能性:與新創團隊合作,幫助組織加速裝備新技能,並創造雙向學習的契機。新商業學校負責人張芷瑋則表示,領導能力要從基層打底,高階主管補充新的數位思維,才能真正讓組織邁向轉型。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曾令懷 創業小聚內容採編 曾令懷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