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經濟Timee近日在日本東證上市了!過去還沒有公開出來的營收與用戶資料在這次上市前發布的事業計劃與成長可能性報告中都一併揭開。藉著Timee公開的資料,讓我們一窺日本在勞動力市場上現在的困境。
Timee提出什麼樣的方案來解決這個痛點?
如何開啟副業?掌握零碎時間成關鍵
簡單回顧一下Timee商業模式,Timee專注在把「有空閒時間的人」與「人手不足的零工」進行媒合,提供一個不需要求職、不需要面試的快速打工平台。用戶選定自己想工作的空閒時間後,Timee會推薦附近合適的工作項目,類似於Uber Eats的送貨服務,但工作類型不限於送餐。
對於年輕的大學生來說,使用Timee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靈活安排工作時間,避免排班的煩惱。打工地點和單位每次都不同,減少了人際關係的麻煩。此外,使用者可以立即看到雇主的反饋評價,增加了成就感。最棒的是,用Timee接單可以每天領取工資,不需要等到月底結算。甚至有不少使用者並非大學生,而是有正職工作的社會人士,透過Timee來接單賺取副業收益。
由於勞動力缺乏,許多服務業面臨排班困難的問題,Timee上有非常多知名連鎖餐廳和便利商店的工作需求,透過Timee,服務業可以靈活地跨店找到適合的人員協助,因為都是連鎖店家,打工人在一家店累積的經驗和技能也可以輕鬆地帶到另一家店使用。
對於招聘單位來說,Timee提供了一個更快速、更靈活的方式來找到臨時工。業者可以根據實際人力需求進行調配,並透過評價系統挑選合適的人選。原先要尋找打工人可能會需要刊登招募訊息、等待應聘、安排面試到實際上工,即使順利也要花費2-3週以上的時間,但如果使用Timee平台刊登人力需求,就可以大幅縮短這個過程。
Timee提供應聘者過去的打工記錄與評價,如果在過去打工經驗中有不良評分,雇主可以自行判斷是否要派工給該應聘者。Timee對於準時到班也有嚴格規定,若當班時間遲到,最嚴重可被永久禁止使用Timee系統,確保雇主在需要用工時有合適人員到崗。
企業在導入Timee的初期,Timee公司還會派顧問到現場協助企業將現有的工作流程與任務拆解,將重複性與目標清晰的動作分解出來,進一步對這些工作任務進行難度的界定,以及後續如何穩定運作的流程定義,然後協助業者設定輪班的時間點與工單設計,再到平台上進行投稿。
這段操作對於近年來其他大公司開始進軍零工經濟市場來說,是Timee過去累積的經驗所建立的護城河。畢竟這些打工族選擇哪個平台的關鍵在於平台上是否有更多好的工作,因此Timee的顧問與業務開拓相當關鍵,可以找到更多未被釋放的打工崗位,避免與其他平台在手續費上的削價競爭。
2022年走向盈餘,打工需求持續上漲
根據上市前所公開的最新數字,23財年的全年流通總額來到545億日圓(約新台幣119億元),所謂流通總額是指雇主端支付給打工人的薪資和交通給付都包含在內的總額。而如果看實際Timee平台的營業額來則是全年161億日圓(約新台幣35億元),也就是說Timee平台具體在企業支付打工人之間收取約29.7%的費用作為平台收益。
實際上的打工人數就最新資訊來看,24財年的Q2已經來到770萬人有過登錄資料,而有登記需要打工人的工作定點數量達到25.4萬件。
如果看這次公開的財務數字可以看到,Timee在2022財年以前都虧損狀態,到了2022年才翻正,並且之後都是保持相當好的營業利益率(12-14%)。
根據下圖,具體的打工人組成來看,其實只有16%是學生打工族,而更多是非正社員的派遣或契約社員、自營業或家庭主婦的使用者更多。舉例來說,30-40歲左右的家庭主婦,隨著小孩已經上小學之後,可以有額外的時間打工兼職來貼補家用。另外一類是沒有穩定工作的飛特族(Freeter),比起固定工作來說更重視彈性的個人時間運用,透過Timee可以較不用受限於排班的困擾,自由決定上班時間。
以這些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頻率來看,所有的打工人中,大約有54%屬於重度使用者(每月接單8次以上),Timee實際上也盡可能透過行銷方式創造更多新使用者,並且透過提醒方式來強化既有使用者的接單次數與頻率。
如果看Timee上的工作任務內容來說,其實占最多數的任務是物流類的工作,容易定義任務範圍且重複性高,並且現在也面臨嚴重的缺工問題。其次是飲食類的工作約26%,而零售店員類的工作則是21%,少部分還有食物外送、展會活動的臨時人力等等。
Timee成長預測,發展持續看好
根據2023年的雇用調查,日本國內非正社員的就業勞動者大約有2,141萬人,市場上還有140萬人的勞力不足問題。以這種類型勞工的平均年收入計算,勞動市場的收入規模大約為38.8兆+1.9兆日圓。依據Timee的估算,大約有32.6%的工作內容可以藉由業務分解轉換成零工型的雇用模式,這意味潛在的零工勞動市場流通總額可達13.2兆日圓(約新台幣2兆元)。
Timee的平台收益約為總額的30%,因此可試算出其每年營業收益規模大約為3.9兆日圓(約新台幣8,000億元)。此外,非正規雇用型工作的比例應該會持續上升,加上基本時薪的調漲,也會自然增加Timee的收益。
面對這個廣大的潛在市場,除了Timee之外,也有非常多大公司參入零工市場想要來分一杯羹。例如本來就擁有眾多年輕人會員的Merucari推出了自己的零工平台merucari HALLO,挾帶著電商的優勢,推出新會員能獲得電商平台上的點數,來招攬新用戶。
那Timee又推出了什麼樣的戰略來持續保持在市場上的領先呢?
積極協助企業導入,創造優勢
首先,是更加專業分工的BD市場開發戰略,如同前面所說,打工族最終還是依據哪裡有好工作可以做而移動,因此能夠與更多企業單位合作,創作更多工單的平台自然會有優勢。
從企業客戶獲取開始,前面提到的顧問式業務開拓就相當關鍵,需要因應各種產業,安排特有的顧問團隊來協助客戶,例如在物流行業、飲食行業、零售行業等等。讓有需求的企業客戶可以更快的定義出工單需求,並上架平台開始招工。同時,面對超大規模的大客戶仰賴代理商的協助進行。
顧問服務協助客戶拆解工作流程
在既有客戶上,也可以加深更多的零工雇用範圍以換取更多的收益,透過顧問的協助,了解客戶目前的工作流程中是否有更多可以轉換成零工模式進行,進而增加更多人力需求,如果以物流或便利商店為例,原本僅限於都市區打工族的模式,能夠推廣到其他更有人力資源不足問題的偏鄉地區。
人才短缺!平台挖掘隱藏優秀人才
對於表現優異的打工人,企業自然也還會有留才的需求,因此Timee可以進一步從這770萬打工人資料中,尋找優秀表現的員工。
從短期打工到稍微長期一些的派遣或契約員工,甚至是到正式員工的引薦,屏除需要高難度工作能力的工程師或顧問業界,在如今人力缺乏的日本市場來說,仍然有眾多企業需要工作需優秀的正式員工成為公司的即戰力。
確立三大努力方向,未來展望一次看
就長期來看,Timee還有三個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業發展方向,先就跨業種來說,依據他們累積的人事資料與經驗,可以發展更多在HR相關的產業運用或服務,能夠與他們現行的業務分解和顧問工作相輔相成。
另外,目前Timee作為企業與打工人之間的交易橋梁,因此會有相當大的現金流與金融相關資訊累積在他們的平台上,因此這些打工人的打工紀錄評分可作為借貸憑據,或是衍伸其他的金融運用也是有很大的發展性。
最後自然是跨到海外拓展,零工經濟的商業模式相信不是只在日本社會,高齡少子化的已發達國家都會有相同的痛點產生,因此可以想見未來Timee仍然有相當大的成長可能,Timee有望在競爭激烈的零工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並持續擴展其業務規模和影響力。
本文授權轉載自《Taisa的對策》,原文標題:Timee – 零工經濟的新藍海-順利上市啟航的Tim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