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價值10萬美元的行銷、商業模式設計服務,但要交出1%股權,你願意嗎?
Zypsy瞄準「設計型」的公司,推出了一個獨特的投創計劃:在8至10週內,免費提供價值10萬美元(約新台幣326萬元)的品牌行銷、產品商業模式設計服務,但是會透過未來股權簡單協議(Simple Agreement for Future Equity,SAFE)制度獲得設計公司1%的股權。
這看起來是個冒險且史無前例的做法。
Zypsy表示,2018年創立至今公司已開始獲利,年收入達320萬美元(約新台幣1.04億元)。雖然Zypsy並未透露公司獲利模式的細節,也承認股權交易並不是公司唯一的獲利方式,但在6年內Zypsy做到與超過25家設計公司合作讓人為之一亮。
Zypsy為設計新創打造投創計畫
產品設計公司往往將智慧財產視為核心資產,並認為對外分享股權就是共享產品所有權,因此較少以股權交易作為合作方式。產品設計固然重要,但設計公司一味守著護城河的同時也容易淪為閉門造車,限制公司的創新與成長。
Zypsy共同創辦人Kaz Tamai發現設計師雖然了解產業流程、團隊運作,但因為缺乏專業的商業管理能力,因此無法確認產品是否有吸引力、或提出完整的市場洞察。
Kaz Tamai過去在設計和投資行業有約8年的工作經驗,所有經過Zypsy篩選的設計公司都是經過他自己、及幾位創投夥伴的引薦。與一般創投不同,公司營收不是Zypsy的首要考量,而是透過4項標準評估:產品、團隊、吸引力、洞察力,來篩選團隊。
Zypsy團隊成員背景過去都在設計、科技公司工作,包括IDEO、 Fantasy、Meta等,他們就像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一樣,協助新創公司在8-10週內制定品牌策略、商標、網站、產品設計、應用程式介面和行銷內容。
設計公司的產品類似於「藝術品」的存在,而Zypsy則是像策展人一樣幫他們定位受眾、為產品布展、找到商業模式和銷售渠道,讓一般人也能了解「藝術品」的價值。
區塊鏈新創Formless執行長Brandon Thorpe表示,Zypsy成功協助團隊將無形的產品塑造成具象的品牌,不論是標誌、網頁的視覺設計都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實質的影響力,為品牌增加獲利機會。
然而,過程中Zypsy也意識到原定的8-10週專案週期只是理想狀態。
由於新創公司的工作量經常超出預期,若堅持固定週期將會為Zypsy帶來高風險。因此,Zypsy在與設計公司合作前會先評估專案時長。如果處理時間超出預期,他們會向業主收取「顧問費」,而這筆額外的費用也成為公司主要的短期收入來源。
Zypsy 6年內與超過25家設計公司合作,如今卻放棄股權交換的投資模式?
Zypsy成立6年,已與超過25家設計公司以交換股權的方式合作,而這些公司主要專注於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網路安全和創作者經濟等行業。
由Zypsy所投資的Formless,這家位於波士頓的區塊鏈新創公司專注於幫助創作者管理數位產品。去(2023)年12月,Formless已在種子輪前從投資者手中募集了220萬美元(約新台幣7,177萬元)的資金,其中包括a16z。
另一家名為Zylon的生成式AI新創公司,則專門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由開源模型PrivateGPT建構的聊天機器人,也在今年2月完成了320萬美元的種子前募資。
Kaz Taimai表示,Zypsy目前沒有發展成為加速器或投資公司的計劃。但在去年,Zypsy募集了300萬美元(新台幣9,753萬元)成立Design Capital,投資者包括Rakuten的CDO、軟銀Vision Fund的投資主管等天使投資人。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新創公司的股權結構不穩定且初期回報難以估算,Zypsy在前幾年的獲利仍有限。因此,Zypsy最近也將一些投資案例,從股權投資轉為以現金進行合作。而這也代表著若想在新創領域獲利,Zypsy的商業模式仍有待市場考驗。

2002年生,新聞系,希望文字能代表自己。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