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只是比技術、人脈或資源,「時機」也很重要。臉書是第四個出現的現代意義上的社群媒體;Google之前則有Wandex、Infoseek和Yahoo等搜尋引擎,但是對的時間點才能創造最大的效益。
究竟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運?《抓住運氣的能力》作者桑原晃彌認為重點在於「敢於圖破」。
我總在想,延續百年的企業和過沒幾年就消失的企業,領導者差在哪裡? 大多數人認為是動機。因為失敗的領導者將「賺錢」視為第一,成功的領導者則是懷抱「改變世界」的遠大志向。
但我不這麼想。舉例來說,蘋果公司(Apple)的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就是改變世界的代表人物,但他十幾歲時的夢想「變成有錢人」卻是創業的原動力;Panasonic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在一無所有中創業,他當時的想法是「希望自己可以不必擔心明天沒飯吃」。
那麼,決定性的差異是什麼?用一句話來說,就是領導者不會忽視運氣,運氣來時會牢牢抓住、不錯過。
運氣乍看之下很像危機,讓人陷入不知該怎麼行動的困境。然而,能幹的領導者不會就此逃避或放棄,而是將危機轉變成機會,堅信自己能堅持到最後。
舉個例子,薩莉亞(Saizeriya)創辦人正垣泰彥苦心經營,好不容易步上軌道的門市卻發生火災;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縮寫為)創辦人桑德斯上校60歲後失去所有財產;日本7-ELEVEN執行長鈴木敏文散盡千金買下美國南方公司(The Southland Corporation)的經營手冊,卻派不上用場······。
一般人碰到這類困難,往往感到絕望、想逃離一切,但上述提到的領導者卻沒有放棄,而是勇敢面對,跨越逆境,將厄運逐漸轉變為好運。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人們會察覺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是什麼,懷著「為了做這工作而活」的使命感行動。換句話說,抓住運氣就是培養堅信自己的能力。
為了超越困難,得不斷的改善做法或方針,掌握關鍵,再堅持到底。 這正是他們不錯過機會的最大祕訣。
抓住運氣的能力,幾歲都來得及──肯德基創辦人/桑德斯上校
在現代,很多人即使過了60歲仍在工作,但在1950年代,於60歲後開啟新的人生,絕非易事。
相信肯德基創辦人桑德斯上校也會贊同這點。假如他在國道旁經營的餐廳「桑德斯咖啡館」附近沒蓋高速公路,他就不會在60歲後創辦肯德基。
1930年開幕的桑德斯咖啡館,曾是國道旁擁有142席的熱門餐廳,卻因高速公路完工,顧客人流轉向,銷售額驟減,最後只能75,000美元(約新臺幣237萬元)賣掉店面。此外,他在支付稅金等費用後,身上的錢所剩無幾。
在65歲失去一切的桑德斯,雖然也曾考慮領年金度過餘生,不過每個月能領到的年金只有105美元(約新臺幣3,300元)。
桑德斯感覺到自己的時代結束,新時代正在啟程。為了在新時代中生存,他開始摸索自己還能做哪些事。
只要能做,沒必要因年齡放棄
桑德斯改行超過10次,遇上數次挫折,有時甚至失去財產。他下定決心「要找出自己能做的事,終身工作」。於是他正式展開行動,將之前經營餐廳時熱銷的「炸雞」食譜(從7個島採集的十一種香草和辛香料,用壓力鍋烹調),交由其他餐廳製作販賣。桑德斯用這套模式跟特許經營商皮特.哈曼(Pete Harman)簽約,進而走進各地的餐廳,到處介紹炸雞的美妙之處。
雖然過著累了睡車上,3餐只吃試作品炸雞的生活,但在桑德斯走訪超過1,000家餐廳後,成功在美國和加拿大建立200家店的加盟網。
絕對信賴自己想出的炸雞,秉持「終身持續從事自己能做的事」信念,正是桑德斯上校把肯德基拓展到世界上的原動力。
只要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沒必要因為年齡而放棄。
桑德斯上校:1890年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6歲時父親過世,桑德斯為了幫忙家計而開始工作,國中念到一半就退學。他不斷改行,後來靠經營餐廳獲得成功。65歲時,桑德斯為了替炸雞烹調法建立加盟體系,而開始巡迴全美。於1980年過世,享耆壽90歲.
本文摘自:《抓住運氣的能力》
作者:桑原晃彌
出版日期:2023/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