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NFT、VR市場的跌落:從技術成熟曲線和技術導入週期找出創業投資「最佳時機」

NFT、VR市場的跌落:從技術成熟曲線和技術導入週期找出創業投資「最佳時機」
大和有話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無論你是「創投」還是「創業者」,我認為其中一個關鍵是「時機點」。就像是今天鐵達尼號要沈船了,即使你是全世界最棒的船長,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拿創投基金獲利表現來說,好績效與壞績效之間的顯著差異,往往來自於「進場時機」。打個比方,由於網路泡沫與金融海嘯後的兩年,全球新創估值大幅降低,因此那些在2003年、2010年所成立的創投基金,後來都成為前後十年績效前段的基金。

就創業者來說,產業的進入時機點更是重要,我想透過兩個概念來分享我對「時機點」的看法。

我們先談談左邊的「技術成熟度曲線」,這是由調研機構Gartner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橫軸是時間,縱軸則是大眾對這個技術的期待。舉個例子,AI、區塊鏈、自動駕駛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非常棒,認為這些技術很快就會起來,因此許多機構都FOMO(Fear Of Missing Out)地投了這些賽道的公司,把行業估值頂得很高。

技術成熟度曲線和技術導入的生命週期曲線
技術成熟度曲線和技術導入的生命週期曲線。 大和有話說

然而,市場在短期是一台投票機,長期則是一台秤重機。由於這些技術的商業化場景往往沒有那麽快起來,等到公司資金燒盡,後面又沒有投資人願意為之前的高估值買單,泡沫就會開始破滅,變成了第一次的滑坡。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新概念都會面臨類似的狀況,像是2000年互聯網在巔峰後的滑坡,或是如圖中2023年NFT、DeFi的跌落。然而,這並不代表過去的工作都白費了,一個概念在高峰時被大家認識後,才會開始擴散到大眾之中,成為日後成長的動能。

如果說左邊「技術成熟度曲線」像是「技術的供給」,那麼右邊「技術導入的生命週期」就像是「技術的需求」。「技術導入的生命週期」理論是來自「創新的擴散」這本書,作者認為一個技術一開始如果只有2.5%的人採用,那這一群人就叫做「創新者」;如果只有15%的人使用,那這群人就叫做「早期採用者」。

雖然以上兩個理論是由不同的學者提出的,但卻有學者認為這兩個理論的橫軸都有時間的維度,所以是可以拚在一起的。

你可以想像左邊這張圖是技術的供給,右邊這張圖是技術的需求,而兩張圖的交會點,恰好是在「大眾期待跌落谷底」以及「早期採用者」的那個階段。因此,如果要選擇一個風險較低的進入時機點,這個交會處便是「技術風險已大幅降低」且「市場即將大量普及」的甜蜜點。

舉個例子,2017年的時候,VR被許多媒體稱為「VR元年」,當時市場上就出現一堆做VR硬體或軟體應用的廠商,但現在事後回顧,很多的公司都不見了。

進一步去分析的話,可以發現2017年時的VR裝置又重、又容易頭暈,在供給端技術還有許多優化的空間;若從需求面來看,2017年全球VR裝置出貨量不過465萬台,僅佔全球人口僅0.078%,連1%都不到。很明顯地,當時VR技術的供需,離甜蜜點還有一段距離。

對於那些VR廠商來說,其實未必是他們不夠好(很多創辦人的學經歷都厲害到爆炸),而是他們跑得太快了。當資源耗盡,就從「市場先驅」變成了「市場先烈」了。

VR廠商的跌落
2017年VR剛起步,但出貨量不盡理想,資源耗盡,成為「市場先烈」。 pexels

不過,儘管我們找到了風險較低的甜蜜點,也不代表就該完全放棄「位處產業萌芽階段」的市場機會。

利潤往往來自不確定性,如果你有預知能力,能在泡沫前出場,其實也會有不錯的報酬,又或是你的公司非常會募資,手上資金多到足夠讓他熬過往後的市場寒冬,那麼及早卡位,反倒更有機會在日後搶佔先機、脫穎而出。

這些都沒有對錯,只是每個選擇背後,都有一套遊戲攻略罷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和有話說,原文標題:我對創業投資的5個省思(二):最好的時機點?

延伸閱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