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軟體公司財捷(Intuit)有8,000多名員工,2022年營收寫下127.2億美元(約新台幣3,810億元)新高紀錄。他們的競爭優勢在於產品以用戶導向,推出流程簡便、容易使用的財務管理軟體。
其實在2000年初,財捷共同創辦人史考特.庫克(Scott Cook)認為,以「容易使用」為訴求,在市場上的差異化逐漸縮小,公司必須轉型,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才能持續抓住消費者的心。
2012年,他們以快速實驗為重心,改造企業文化,在這段過程中重新檢視數據資料,發現原本以為提供給個人報帳、財會管理的產品Quicken,使用者中有不少是中小型企業,於是他們順勢推出更符合中小企業使用的會計軟體QuickBooks。如今,財捷營收創下新高,團隊推出產品前,會迅速檢視實驗階段的假設數據,加入顧客回饋,再分析為什麼某些假設可以通過、有些假設會失敗,保持高度學習性與彈性。
這個故事收錄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University of Virginia Darden School of Business)名譽教授愛德華.赫斯(Edward Hess)的著作《高成效學習法則》。他指出,愈來愈多企業都希望能像財捷一樣打造學習型團隊,以利於在動盪環境、科技更迭下持續發展。
但即使「不學習,就完蛋」的觀念已非新鮮事,多數人還是難以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 赫斯說,要先理解人們學習的機制,容易遇到什麼阻礙,接著再「學習如何學習」。
對世界保持既定看法,會減少向外探索的好奇心
赫斯指出,學習的過程可分成2層次,人們接觸一項「刺激物」,以及理解「刺激物帶來的影響」。舉最簡單的例子,吃半碗飯還是會餓,吃2碗飯就有飽足感,就能推論出吃愈多東西愈飽。
最後我們擁有的知識會慢慢內化,在大腦內形成作業系統,成為你的思考習慣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但相較於更換電腦的作業系統,要改變人的思考習慣,難度更高。
因為當人們遇到一個新事物,第一反應是用過往經驗拆解、重建,我們不一定願意相信新的事證或訊息,會先沿用舊的心智模型。 赫斯補充,大腦只占人體重的2.5%,卻消耗20%的身體能量,「人的學習意識,本來就是保持在低檔,類似自動駕駛的模式。」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在暢銷書《快思慢想》提及相同概念,他指出人的大腦有系統一(不費力、自動產生想法)、系統二(緩慢、耗時的理性思考)2種模式,受到心智模型影響,我們習慣處在系統一,對世界保持既定看法。
如何改變心智模型?打造開放環境、開啟正向對話
根據赫斯的研究,如果要改變心智模型的限制,驅動人們學習,第一個條件,是打造適合學習的環境。放在組織來說,這不單只是讓組織全員都想學習,而是從高階領導者、各部門管理層,願意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勇於思考與辯論。第二步,則是展開學習式對話,也就是切換到系統二的狀態來溝通。赫斯說系統二對話指的是不帶防衛性、非批判性、思想開放的交流。
替蘋果(Apple)電腦設計滑鼠的設計公司IDEO,創辦人大衛.凱利(David Kelley)說,他相信失敗是一件好事,除了能從中學習,還可以培養謙卑感。也因此,IDEO鼓勵員工反覆探索,失敗了也沒關係,團隊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也會分階段協力合作。
先辨識問題再決策,任何疑點都不要輕易放過
學習的第三步,是使用幫助人們批判性思考的工具。宏觀認知科學公司(MacroCognition LLC)資深科學家、實驗心理學博士蓋瑞.克萊恩(Gary Klein)提出「先辨識再決策」(RPD,recognition-primed decision model)的思辨方法,指的是人們分析環境局勢後,針對當前情況,建立一個模式,再和過去經驗比對,產生出新的解決方案,過程中就會不斷學習。
例如,如果你是消防隊前往火災現場,使用RPD思考法的隊員,會先分析各種可能情況,好比建築物內有多少人、是否有人受傷、建築物用什麼蓋的、有沒有助燃材質……等因素,再回想過去的救災經驗,互相比對。
當消防隊員把可能情況與過往經驗比對,中間有可能出現「怪怪的」地方,像是以前的救援現場,附近沒有森林,這次周圍都是樹木,可能要採取不同計畫。這個不對勁之處,就是學習點,要思考該怎麼做會更好。
赫斯總結,使用批判性思考工具,能幫助我們進入系統二,面臨重大決策,讓自己放慢速度,思辨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開始。
重塑心智模型前,先學會批判性思考、設學習目標
《超速學習:我這樣做,一個月學會素描,一年學會四種語言,完成 MIT 四年課程》
《高成效學習法則》提到的學習心態,與本書作者提出的觀念相近。書中強調,開始學習前先要畫出地圖,學習其他人如何學會想擁有的能力,並保持專心,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
出版社|方智
出版時間|2020/05
《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全新修訂版)
赫斯談論的學習型組織,最早起源來自這本書,作者彼得.聖吉(Peter Senge)詳述成為學習型組織的關鍵,包含超越自我、了解心智模型,建立共同願景等,同時也要人們了解學習的複雜過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19/08
赫斯提及掌握批判性思考工具是重要關鍵,本書則闡述一個重點,為什麼人們沒辦法做到獨立思考?其實,知識不斷累積之後,容易形成盲點,你以為你了解的訊息,跟實際情況都不盡相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時間|2018/06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盧廷羲,原文標題:如何扭轉大腦預設的「低檔模式」,養出主動學習的團隊?商學院教授的 3 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