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早療,是指在6歲以前發現兒童有發育遲緩傾向,提早介入成長過程,幫助發育比較慢的兒童迎頭趕上。根據衛福部統計,2022年台灣發展遲緩兒童早療服務個案突破3萬人,創下近11年新高。
然而,還有很多家長因為沒有建立早療觀念,加上學校、政府也沒有提供足夠資源,因此太晚認知到孩童發展遲緩,會錯過0~6歲黃金治療期。
阿斯迪康團隊透過AI影像辨識孩童動作,判斷兒童發展,藉此幫助孩童及早發現治療。除此之外,還首創專為治療機構打造的CRM系統,幫助治療機構提升管理效率,同時讓個案家屬更能掌握療程的進度及狀況。目前,阿斯迪康的CRM系統療管家已經與3家治療機構正式建立合作關係。
投入4T領域,用AI判斷兒童身心發展
阿斯迪康的創辦人杜昱璋(首圖前排左)與共同創辦人蔡一綸(首圖前排右)都有創業經驗,他們曾經分別創立教育、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公司,卻因獲利、疫情等因素而告終。這次之所以決定再度投入創業,則是因為自身孩子的因素。
蔡一綸在兒子就讀幼兒園期間,慢慢發現兒子不同於他人的狀況,經過積極尋求協助才獲得有效控制。回想當時的艱辛,蔡一綸認為一定也有家長受此困擾,後來透過牽線認識同熟悉AI領域的杜昱璋,希望能透過AI來偵測兒子的情況。兩人就這樣投入4T領域(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呼吸治療、語言治療)發展。
起初,阿斯迪康團隊致力於發展動態智慧演算引擎系統,希望透過AI影像辨識孩童動作,制定出一套全新的動作標準,判斷兒童身心發展,藉此幫助有相關問題的孩童,及早發現治療。
然而,兩人在開發的過程中發現,這是一條困難的道路。動作判斷需要醫界與學界的跨領域合作,經過專家認定以及相關認證才被使用,必然會是極度耗時的過程。
在此期間,阿斯迪康團隊也在與治療師諮詢的過程中發現,治療機構目前並沒有能夠管理個案的系統,個案家長與治療師也沒有可以雙向溝通的平台,導致機構需要耗費許多時間記錄個案進度,個案家長也無法掌握療程狀況。因此,在完成動態智能演算引擎系統之前,阿斯迪康花費半年的時間,開發出專為治療機構打造的CRM系統療管家App。
高效管理個案並掌握療程進度,導入生成式AI
過去,治療機構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行政工作上,像是用手寫的方式處理預訂,無法專注於治療本身。療管家專門為治療機構設計,治療機構可以直接在App內快速記錄個案的療程進度及狀況,還可以透過App提醒個案課程時間,或是該在家完成的復健動作等等,提升管理效率。
個案家屬也可以透過療管家,掌握療程的進度及狀況。如果原來安排好的課程需要請假,也能直接在App上請假。此外,如果家屬有任何關於個案狀況的問題,也可以在App上直接提問,等待治療師的回覆。
阿斯迪康團隊也預計在App內導入生成式AI,提供個別化的數據以及專業知識,能夠為個案快速建立療程計畫,作為治療師的輔助工具,目前模型已經在優化的階段。
目前,阿斯迪康的療管家CRM以B2B的方式,以3種不同收費方案向機構進行收費,分別為帳號計費、人次計費以及吃到飽方案,目前已經與3家治療機構成為合作夥伴。
治療服務延伸家庭,幫助治療機構增加營收
在療管家App提升治療機構的管理效率之後,阿斯迪康接下來將打造「家兒康」App,讓治療服務延伸至家庭,還要為治療機構打造全新的TCB(Therapy Co-Business)聯盟商業模式模,增加機構營收,讓治療機構在行政、服務、營收三方面皆有所成長。
「家兒康」是專門設計給亞健康的學齡前兒童的App,預計於明年6月推出。在App內會直接提供專家課程、AR課程與線上諮詢等功能,讓治療服務不再只局限於治療機構,讓治療可以延伸至家庭,擴大治療服務範圍。
TCB創新商模則是與治療機構建立合作,讓治療機構幫助推廣「家兒康」App,除了讓機構收取佣金之外,機構也可以在App內建立線上課程與諮詢服務,幫助機構多方面增加營收,解決現今營收天花板難以突破的問題。
談起先前創業與現在的心態轉變,杜昱璋說:「以前總是抱持著英雄主義,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現在則是知道是在做有意義的事。」蔡一綸也提到:「當初創業都是想多賺一點錢,現在則是從利他觀點出發,希望能透過科技幫助更多人。」
阿斯迪康團隊希望,當動態智能演算引擎系統開發完成後,可以提供一套更完善的動作判斷標準供社會使用,並幫助治療機構進行數位轉型。杜昱璋說:「未來,我們希望讓身心檢查成為例行健康檢查的一部分。」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
杜昱璋:
1. 找到對的人建立了團隊,融洽的革命情感
2. 產品能因應市場和需求的變化,策略夥伴的商業結盟整合
3. 前沿的技術掌握和應用整合
蔡一綸:
前兩次創業沒有做對什麼事,只能說是累積了失敗經驗吧(苦笑)...第三次也就是目前的創業,我覺得做的最好的三件事情就是,一、緊緊抓牢「堅定信仰」!我和Kevin都是基督徒,我們逐漸學會了全然的相信及交託給上帝,依照祂的旨意去創業,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風雨飄搖,我們透過禱告、討論反省找方法、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及努力解決的過程,總是能從中學到經驗也能突破困境!二是完全的「信任團隊」,首先是我和Kevin(杜昱璋)兩位創辦人的互信互助,再延伸到信任團隊夥伴們的工作表現,給大家舞台發揮,激勵鼓舞多於責難問責!夥伴們就會更主動也更有責任感的完成各種任務!三是選擇了4T治療領域當成事業發展的主軸!雖然這個市場規模初期較小,需要挖掘需求及全新開發產品也比較辛苦,但隨著我們加深加廣的積極投入後,未來創造出的社會價值及商業價值是可以期待的!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要達到下一個階段目標,目前最需要的資源就是三“流”:
1. 金流:產品變現或資金注入累積時間籌碼。
2. 人流:用戶流量及回饋建議累積技術籌碼。
3. 商流:行銷策略及銷售技巧累積商務籌碼。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A:蔡一綸表示,截至目前,我真正創業一共三次,第一次創業在30歲在台北(醫藥雜誌),是因為患了「大頭症」,覺得自己很行想當老闆而創業,結果失敗!第二次創47歲在上海(教育科技),是因為想要賺的更多而創業,結果依舊失敗!第三次創業就不一樣了,是Kevin(杜昱璋)邀請我加入成為合夥人,我這次的創業是因為理念!從自己孩子的亞斯狀況能感受到當父母的不容易,以及孩子的辛苦,因此希望能透過科技來幫助更多的人更健康!所以創業教會了我不應該以自己的慾望為創業出發點!而是要為了能創造出對他人有幫助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而需要創業來結合更多資源促成實現這個願景而創業!也就是以「利他」為願景的創業動機與使命!
杜昱璋則列出8點:
1. 以老闆的思維和更高的視野來看事情,跟以往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不同
2. 更能堅持與耐心耐力去做好一件事
3. 抗壓性
4. 學習能力提升,要能更快的速度和有效的學習各種知識
5. 團隊的重要性,有別以往的個人英雄主義
6. 會以商業落地成本的現實考量計畫做事
7. 人脈
8. 會享受過程和階段的成就感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阿斯迪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21/04/14
產品名稱:療管家
官方網站

有點矛盾的ISFJ,喜歡用巧克力牛奶開啟新的一天。沒事喜歡聽聽歌,颳風下雨都還是要打排球。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