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從通路為王的時代變成內容為王的時代。」扶田資本共同創辦人林剛羽表示,近期某家知名速食業者頻頻收店的新聞已經顯示,過往的「黃金店面」,已經不再是餐飲業者經營的唯一核心。
餐飲內容為王,指的是就算店面位址不起眼、甚至沒有實體店面,消費者都願意買單的優勢。富錦樹集團創辦人吳羽傑就表示,餐飲品牌的建立與品牌給消費者的感受息息相關:「客人只來一次,那是網紅店;讓客人一來再來,那才叫做名店。」
Meet亞灣新創大南方的餐飲創業沙龍「打造下一個南霸天!食業家的經營心法」,邀請到扶田資本、富錦樹、Woopen木盆、12CM Taiwan、黑沃咖啡和林聰明沙鍋魚頭,分別從創投、在地業者、品牌創新、科技賦能、海外市場等面向聊聊疫後的餐飲創業新趨勢,以及如何成為「內容為王」的餐飲品牌。
從「通路為王」變成「內容為王」,給餐飲創業家建立品牌的3個建議
林剛羽提到,許多餐飲集團在2022年第四季營收爆發式成長,背後靠的是「營收三部曲」:多展店、多品牌與導入海外題材。然而,從前面速食業者的例子可以知道,到了2023年,展店已經不是衝高營收的必要,提高獲客能力才是關鍵。
iCHEF 2022年的「餐飲景氣體感調查」顯示,過去2年來,國內疫情讓不同經營模式的餐飲業者對於未來前景抱持不同看法,39%的「多店型態」餐飲業者預期第四季營收將會提升,比看好第四季營收的「單店」餐飲業者多出23個百分點。
但是如何提高獲客能力?
林剛羽給予台灣餐飲創業有3個方向:科技賦能與OMO、創造品牌價值與海外發展。
重點一:科技賦能與OMO,平衡供需並創造會員經濟
「鮮食是小批量生產,能否賣掉、如何找到量產效益,這些是很多餐廳、廚師都不愛做的事情,但我們正在挑戰它。」Woopen木盆總經理楊翔如說。
沙拉品牌Woopen木盆與在地農民合作採購,透過冷鏈與自動化生產發展精緻蔬果低碳飲食。從2007年的餐車創業至今,已經有45家門市於全台營運。
生鮮蔬食的關鍵在於如何維持食材的新鮮,楊翔如表示,木盆直接獲取產地生菜,以工作站、輸送帶的方式進行清洗、截切、組裝,最後再全程以3~5度的恆溫冷鏈配送到全台灣的門市,以此保持食材的新鮮。
然而如何確保供需之間的平衡?Woopen木盆導入了2項科技:在清洗的洗線導入自動化設備,以及ERP系統。透過自動化設備提高產能,以及即時掌握需求和供給數量的ERP系統,讓Woopen木盆始終能貼近市場口味,掌握精準的供需平衡。
「有了客人上門後,我們還要把訪客變好友,把好友變熟客。」12CM Taiwan總經理陳衍彰表示,12CM Taiwan透過智慧印章協助品牌和實體店面完成OMO應用與LINE會員經營,已經服務超過2,000個品牌,包含路易莎、星巴克、瓦城、所長茶葉蛋等等。
藉由會員經營、線上訂票、數據分析再行銷,12CM Taiwan幫助餐飲業者掌握客人的狀況,同時以LINE作為媒介,更可以幫助品牌接觸到原本非客群的消費者,「例如透過LINE禮物觸及到非會員的客人,再從線下換禮物的過程引導這些人變成熟客,我們某個飲料品牌中30%的客人,就是透過這個方式獲得的。」陳衍彰說。
重點二:細節與變化,造就品牌故事
科技賦能的背後如果沒有品牌的堅持與故事,深度就不夠、吸引消費者的力道也打了折扣,而林剛羽就非常讚賞近期進入台灣的日本品牌「挽肉と米」:「挽肉と米開在赤峰街,不是傳統認知上的餐飲商業空間,但還是讓消費者主動上門,這就是內容與品牌的力量。」
代理挽肉と米進入台灣的,是擁有臺菜香檳品牌的富錦樹集團。富錦樹集團創辦人吳羽傑表示,「台灣最強的就是餐飲業,你去逛夜市就會知道,這裡每天都在創新。」
如何將台灣的這股創意行銷到全世界,一直是吳羽傑的理想,在日本生活過的他,也希望將海外的優質品牌帶回台灣相互交流。
「這是餐廳嗎?這是一個舞台秀!」吳羽傑回憶初訪挽肉と米時的驚豔,背後的決勝因素來自於細節:「現做的」美味。吳羽傑剖析,挽肉と米強調新鮮現絞、現烤、現煮,並且把一份餐點切成三份、每15分鐘就現做一次,這樣就可以維持每一口都是最新鮮炙熱的口感。
「這背後還有很多細節,包含洗米的節奏、手勢以及倒水比例等等,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讓顧客有一場秀的感受。」吳羽傑表示,正是這樣的細節設計與安排造就了挽肉と米的獨特性,也是日本值得學習的地方。
除了看碗外,台灣碗內也有值得吃跟學習的品牌,登上Netflix、來自嘉義的林聰明沙鍋魚頭便是台灣之光的代表之一。
今年滿70週年的林聰明沙鍋魚頭已經傳承到第三代手上,「對我來說,品牌是人活出來的味道。」執行長林佳慧表示,作為傳承者同時也是創新者,如何兼容老滋味和創意一直不容易,而近期的疫情卻創造了許多發揮的空間。
「品牌應該以萬變應對萬變的萬變,而不是什麼都不做。」林佳慧說,疫情期間林聰明沙鍋魚頭推出了MINI SMART街邊店,推出不同於總店的料理包、套餐等服務,順利在疫情期間帶來新的收益,近期更嘗試推出「聰明吧」餐酒館、與不同品牌聯名魚鬆三明治、聰明醬等新品項,都是為了讓品牌走出新的路。
重點三:出海之前,市場調查與名氣醞釀很重要
走出新的路,也要有辦法找到走進世界的路,一年內在馬來西亞迅速拓展了25間店的黑沃咖啡擁有相當的經驗。
黑沃咖啡策略長鍾曜羽表示,儘管受到疫情衝擊,但是黑沃咖啡的海外市場計畫很早就在佈局了:2019年,黑沃咖啡靠著黑糖黑玉拿鐵贏得了2020年珍珠奶茶節的冠軍,「這背後其實是有策略的,台灣人都不知道自己家鄉有產咖啡了,何況是國際市場。所以從台灣出去的咖啡品牌要快速讓大家認識的方法是什麼?就是結合珍奶。」
另一方面,黑沃咖啡透過品牌代工的方式佈局全世界的市場,發現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的客群佔比比例很高,因此黑沃咖啡選擇穆斯林市場作為海外第一個拓展點,而馬來西亞成為首選。
鍾曜羽表示,前進海外市場並非易事,黑沃咖啡做過很多努力,以下幾點就是絕對要注意的地方:
- 注意在地口味差異:例如馬來西亞普遍吃重口味跟重甜味。
- 知曉在地飲食習慣:像是台灣人都是早餐到下午兩點喝咖啡,馬來西亞卻是喝到晚上,所以在當地門市裡就要賣輕食。
- 展店策略:台灣可能習慣從人潮多的街邊店開始,但是馬來西亞天氣熱,所以要從商場開始。
- 注意多元族群的媒體聲量曝光:馬來西亞有華人、馬來人與印度人三種族群,所以三種族群的媒體我們都要經營。
- 重新定義自我定位:黑沃咖啡定義的精品咖啡是品質,但是馬來西亞認為的是店面的舒適程度,所以黑沃咖啡在當地重新定義何謂精品咖啡。
- 視覺重新調整:例如看板上不能有中文字,因為馬來西亞看到中文字就會認為品牌來自常吃豬肉的台灣,這會減少穆斯林踏入的可能性。
- 清真認證:對於想進入穆斯林市場的品牌來說,這比任何國際認證都還重要。
「我建議,核心團員一定要親自出訪海外市場,品牌拓展的速度才會快。」鍾曜羽建議。

騎車、拍照、寫寫稿。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vincent.tseng@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