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now offline.

估值2億卻用1億元賣身!新創Uplift被收購出場,紅極一時的BNPL怎麼了?

估值2億卻用1億元賣身!新創Uplift被收購出場,紅極一時的BNPL怎麼了?
uplift官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對許多人——尤其是沒信用卡的人——來說,旅費可能是個負擔,這也是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以下簡稱BNPL)新創Uplift看到的市場機會。

Uplift推出旅遊產品的2C BNPL的金融科技服務,與300多家航空公司、飯店業者合作,讓消費者可以先玩樂、後付款;今(2023)年7月,Uplift深耕旅遊市場的優勢被以同樣提供金融產品服務的Upgrade相中,最終談成了1億美元的收購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購之前Uplift的C輪募資就募得了1.23億美元,當時估值更達到近2億美元,相比之下,此次收購價格似乎有些低了。藉由這次的收購案可以看出,紅極一時的BNPL新創們或許正面臨下一個成長關卡。

以創新角度切入旅遊市場:Uplift創辦人Brian Barth的兩次創業

1999年,Uplift創辦人Brian Barth從MIT電機工程碩士畢業,身為旅遊愛好者的他決定將興趣結合所學創業,與夥伴Stu Kelly創立了搜尋引擎SideStep:將四散各處的旅遊資訊彙整在同個平台,讓使用者可以一鍵查詢到機票、住宿、門票等最全面的旅遊資訊。2007年其競爭對手Kayak,為做旅遊網站的水平整合以2億美元收購SideStep。

Uplift創辦人Brian Barth
SideStep及Uplift創辦人:Brian Barth。 linkedin

之後,Brian Barth開始了他下個創業題目Uplift。從過去了解旅遊業的經驗中,他看到鉅額旅費會造成人們負擔,又看到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申辦銀行的信用卡,例如社會新鮮人,自僱業者都可能因為信用紀錄不足而卡關,所以在2014年成立了Uplift,提供消費者旅行產品的BNPL金融科技服務。

簡單來說,Uplift就是一個專為旅遊設計的旅遊分期付款計畫,舉例來說,如果一家人要去迪士尼樂園玩,費用為2,000美元,Uplift可以提供為期一年的分期付款計畫,玩回來後每月僅需支付189美元(總計2,268美元)。

然而,沒有信用紀錄的人也會有欠債的可能,為了降低公司要承擔消費者違約,或壞帳的風險,Uplift除了嚴格的用戶審查機制外,每個用戶分期付款的利息也會不一樣,從不用利息到36%不等。

Uplift使用功能
Uplift使用者可以透過BNPL的支付模式購買機票、飯店、門票等產品。 uplift官網

募資近7億美元的Uplift,為何會同意金融產品服務商Upgrade以1億美元收購?

儘管設下了審核與利息制度,Uplift仍難逃負債風險————創業至今,Uplift募集的資金雖高達7億美元,但這其中包含了向銀行舉債的部分,雖然並未透露具體舉債金額是多少。

在交易過程中,BNPL公司需要先向銀行貸款,支付給店家費用。當消費者不用個人信用額度進行消費,BNPL業者所要承擔的的風險為:消費者若發生重大意外,或消費了遠大於負擔能力的錢,無法償還分期付款的債務,公司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

儘管如此,提供借貸服務的Upgrade仍以1億美元收購Uplift。Upgrade是一家提供金融產品的公司,主要提供2C的借貸服務。在2021年,Upgrade也推出了BNPL產品Laplanche,只是與Uplift不同,使用者要在固定利息底下支付分期付款。

過去,BNPL的支付模式多用於電商平台,Laplanche也不例外,因為只有電商有足夠動機去承擔收不到款的風險:對電商而言,更多的支付方式就能吸引更多元的使用者,也可以收集到更多消費數據訂定行銷策略。

要吸引其他產業使用BNPL的支付模式有一定的難度,然而,Uplift做到了與旅遊業者有很完整的合作夥伴關係,Emirates、MSC郵輪、環球影城等300家以上的企業都是其合作對象。

Upgrade執行長Renaud Laplanche表示,希望能藉由收購Uplift做垂直整合,得到他們的夥伴關係,並順利將Upgrade BNPL的業務拓展到旅遊產業。

雖BNPL的2C市場不被看好,歐洲新創搶進2B商機

如今,創投普遍不看好BNPL的2C市場,原因包括: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央行不斷升息,貸款利率也隨之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模式越趨謹慎。此外,政府也對BNPL市場採取諸多管制措施,擔心消費者累積過多債務。

BNPL 2C供應商賺的是消費者的滯留金、以及電商平台的抽成費。然而,當消費者習慣「無責任」消費的時候,就容易累積超出能力負荷的債務,導致供應商就得償還。2022年,BNPL始祖Klarna大虧了新台幣176億元,競爭對手Affirm市值也蒸發了75%,就是受此影響。未來,BNPL市場可能會呈競合趨勢,當競爭對手實力不再的時候業者便會考慮收購。

與此同時,有些業者從2B市場,看到了新的BNPL商機:當企業遇到收購、數位轉型等情況時,會需要大量的資金,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足夠能力去和銀行貸款。如果透過BNPL服務,企業便可以在不損害自己信用的前提貸款,協助他們度過資金困難。

2021年,德國新創Billie也因為推出B2B類型的BNPL服務,在C輪得到創投1億美元的投資。對於BNPL業者來說,即便企業之間的交易有諸多規範限制,但相比消費者,企業普遍有更大的償還能力,降低供應商代為償還的風險。「BNLP的B2B市場還有很多發展空間,而且獲得投資的機會很多。」創投Speedinvest的執行長Olga Shikhantsova如此表示。

參考資料:FintecbuzzUpliftInvestopediaCNBCCNBCTechCrunchTechCrunchSkifitPracticalCommercePitchbook

延伸閱讀
本文作者 葉子萱 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葉子萱

2002年生,新聞系,希望文字能代表自己。

2011年起《數位時代》開始以Meet社群品牌推動創業家們的交流連結。從新創團隊的採訪報導、創業小聚月會的分享、產業沙龍的分享, 提供創新與創業社群相互分享與媒合的平台。

新創團隊採訪請來信:meet@bnext.com.tw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收藏文章
了解更多關於創業小聚的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