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看Web3,大致可分成兩種陣營:其中一派,認為Web3服務得區塊鏈原生、完全去中心化,才足夠創新到顛覆上一代服務;另一派則認為,Web3和Web2並非對立面,必須彼此互補。
顯然,Notifi創辦人Paul Kim屬於後者。
「我不覺得所有東西都需要去中心化,」很難想像,這些話出自一間Web3新創的創辦人Paul Kim,他甚至相信,未來某天,虛擬貨幣錢包將消失。想知道他為何這麼想,要從他創業前的故事說起。
2021年中,Web3產業迎來Defi Summer最火辣的時期,DeFi交易協議的一日交易用戶數來到85萬人,相當於一年前的140倍。當時,Paul Kim看到許多人都在參與這盛典,內心卻出現疑問:「Crypto是一個『真』的產業嗎?」
為了尋找答案,他離開Oracle產品總監的角色,加入全球第2大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一探究竟。6個月過去,他用行動說明答案:2022年1月,他結合過去打造通訊服務的經驗,創辦Web3通訊服務Notifi,要解決Web3通訊方式過於碎片的痛點。
Notifi要做Web3界的Twilio
「Notifi是Web3世界的Twilio!」Pual替Notifi的業務下了簡單一句註解,並以全球最大雲端通訊服務商Twilio為例,說明為什麼Web3通訊服務是門好生意。
先回想這些場景:在Airbnb完成訂房時,會收簡訊確認;在Uber叫車,就算不知道司機號碼,也能打電話給對方確認行程,同樣的情境也能套用在食物外送、行動支付等各種服務。
Twilio就是上述通知服務的背後供應商,讓服務商只需要簡單串接程式碼,就能在自家服務中串接訊息、語音、email等通訊服務,而用戶也能選擇自己熟悉的通訊方式接收訊息。
訊息過於分散,恰巧是Web3服務商碰到的一大難題。
由於區塊鏈身份具備匿名性,服務商很難第一時間通知個別用戶,只能在公開社群中公告;這就像是有人刷了信用卡、或從你的帳戶領錢,你都收不到任何通知,只能隨時注意銀行大廳的公告是否與你有關。更雪上加霜的是,不同區塊鏈服務有自己的公鏈和生態系,也讓不同服務的訊息散落在各處。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Notifi推出一套通訊基礎建設工具,讓區塊鏈服務開發商不需要從頭打造、只要串接程式碼,就能透過簡訊、email等用戶熟悉的通訊方式傳送通知,由於用戶不用主動搜尋也能掌握最新訊息,可增加彼此互動。
此外,Notifi也提供跨鏈、跨平台的即時通訊,例如,以區塊鏈錢包帳號,寄信到對方的Gmail信箱、傳簡訊到對方手機,或是傳訊息到對方的Telegram帳號。
以往,Web3和Web2就像天秤兩端,擁有自己的生態系和周邊服務,而Notifi就像一座橋,將Web3的區塊鏈服務和Web2的通訊服務串接在一起。
「大家都在想如何把Web2用戶帶進Web3,我們想的是把Web3元素帶進Web2。」 Paul說。
如今,他們已經和Twitter、Telegram、Discord、SMS、email等常見通訊服務串接,並支援ETH、Solana、Polygon、BNB Chain等主流公鏈,以約每兩週串接一個新dApp的速度擴展生態圈。
Paul的Web2.5世界觀
不過,就如同開頭提到的,Paul並不是大家印象中、完全信奉去中心化的Web3創業者。
外界看Web3,大致可分成兩派立場:其中一派,認為Web3服務得區塊鏈原生、完全去中心化,才足夠創新到顛覆上一代服務;另一派則認為,Web3和Web2並非對立面,必須彼此互補。顯然Paul屬於後者。
在Oracle、東南亞最大叫車平台Grab、AWS等科技大廠擁有超過十年的產品開發和管理經驗,Paul的心得是:「要強迫人們學會並採用一個全新的東西,非常困難。」這也是為什麼他認為,進入門檻高的虛擬貨幣錢包,終將消失。
相反的,他認為,更好的作法是,選擇人們熟悉的東西,將Web3的元素融入。
他以星巴克在2022年推出的Web3會員獎勵機制為例,對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顧客關係、優化體驗,讓顧客和品牌有更多互動,因此,雖然該計畫底層採用區塊鏈技術,但登入方式卻不採用主流的虛擬貨幣錢包登入,目的就是為了降低用戶參與門檻。
他相信,比起堅守Web3只能完全去中心化的原則,將Web2和Web3的優點結合,優化用戶體驗,才是將Web3市場變大的關鍵。
找到成長動能、快速迭代,是不分產業的創業守則
而作為一名產品開發老將,Paul如何善用Web3特點,加速Notifi成長?
首先,是區塊鏈服務的去中心化特性,讓服務商傾向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受信任的第三方,而非自己掌握所有用戶資料,這也是許多區塊鏈服務找上Notifi的主因。
「一個Defi借貸協議,最不想做的就是向用戶提供通知和訊息功能。」Paul解釋,去中心化服務強調不侵犯用戶個人資料、確保匿名性,但要做到訊息通知,意味著該服務得握用戶真實身份、能存取用戶資料,「這是(去中心化服務的)禁忌」。
在Web2,數據就是黃金,但在Web3,最高準則是可靠性。
其次,Web3因為開源和貼近社群特性,無論是業務拓展還是顧客回饋,速度都比Web2快上好幾倍,也讓Notifi產品能快速迭代。
「要取得第一位客戶,對Web2新創相當困難,因為要先建立關係、在業務上初步合作、花很多力氣說服對方……,」他說,而在Web3,許多客戶都是開源專案,因此只要確保程式碼沒問題,產品就能互相串接,也能透過Discord等社群直接問用戶產品有哪些缺點或新需求。
上述作法,也呼應到每間新創在初期打造產品的原則:「打造產品的第一步,一定是先找到成長動能(traction)、取得回饋並持續改善產品。」
在另一場訪談中,Paul分享了當初為何毅然跳入Web3創業。「我們想參與下一波新技術採用的浪潮,能站在最前線、迎接下個10億用戶的機會並不多,」他說,「(這種機會)在每個世代只會發生一次。」
儘管在過去一年,Web3和整體科技業都經歷劇烈變動,但相信等到下個世代來臨時再回頭看,無論好與壞,都將只是歷史的一小環、新世代的起點。
本文授權轉載自《心元資本》,作者:Starry,原文標題:「不要強迫顧客學新東西、從他們熟悉的優化!」- 專訪 Notifi 創辦人 Paul Kim
提供您第一手最豐富的創業資訊!
邀請您加入「《創業小聚》LINE官方帳號」

成立於 2014 年,心元資本是致力於全球下一個偉大企業最早投資人的創投機構。心元的核心理念是與敢夢的創業者們為伍,陪伴他們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一起推動夢想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團隊橫跨台北、上海與舊金山,心元在全球建立起緊密的社群連結,幫助創業者以兼具國際觀點的思維與深入當地的市場洞察發展事業。